周总理一向从容淡定,却有两次情绪失控,号啕大哭

历史客栈 2025-04-13 10:01:10

周总理一向从容淡定,处乱不惊,很少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但是,在周总理的一生中,还是有两次情绪失控、号啕大哭的时候,都是什么情况呢?

第一次,是在1942年7月12日,周总理为父亲而哭。

周总理的父亲名叫周劭纲,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家境非常好,但因为父亲过早去世了,周劭纲又性格老实,不善经营,只能外出打工,留下周恩来和母亲相依为命。

不幸的是,在周恩来9岁那年,他的母亲因病去世,周恩来只好跟着伯父去了沈阳,与父亲远隔千里,很少见面。

直到1938年5月,周恩来在武汉工作,才派人把父亲接到了自己身边,等到武汉沦陷后,周恩来又带着父亲一起去了重庆。

应该说,周劭纲对儿子是有愧疚的,因为常年在外面奔波,也挣不了几个钱,既给不了儿子成长的陪伴,也给不了儿子物质上的帮助,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但是,周恩来对父亲的感情仍然很深,或许是他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嗣父、嗣母也去世了,剩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所以,他对亲情的渴望非常强烈,对父亲自然也是非常照顾。

可惜,在1942年7月10日,周劭纲因病去世,享年68岁。

当时,周恩来因为身体不好,正在医院做手术,邓颖超和董必武为了他的病情,就没有告诉他这个消息,想着等他康复后再告诉他。

直到7月12日,周恩来才在无意中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即从医院赶回家,扑在父亲的遗体上号啕痛哭,谁也劝不住。

周恩来一边哭一边指责邓颖超:“别人不了解我,你还不了解我吗?你为什么也要瞒我!”

董必武等人劝他说:“不要怪颖超,要怪就怪我们吧,这都是为了你的身体着想,再者说,这件事也是组织上决定的。”

那几天,周恩来一直守在父亲的灵柩前,眼泪也一直没有停住。

因为他刚做完手术,大家担心他的身体,多次劝他休息,周恩来都没有听,哭着说:“老父亲的生日我没能给他过,最后一面也未能见到,唯一能做的,就是为他守灵……”

这就是周恩来的第一次号啕大哭,是为父亲而哭。

周恩来第二次号啕大哭,是在1971年9月15日。

一看这个时间,大家就应该知道是什么事了,在两天前,也就是9月13日凌晨,林彪和叶群等人乘坐飞机出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

9月15日,中国驻蒙古大使馆派人去现场拍了照片,确认了死者就是林彪等人,周总理也在人民大会堂向大家通报了这个消息。

等大家走后,会议室里只剩下周总理和纪登奎两个人,周总理突然情绪失控,号啕大哭,哭得撕心裂肺,像是长江决堤一样不可遏抑!

纪登奎从来没有见过周总理如此失控过,有点不知所措,直到周总理的哭声渐小后,纪登奎才劝他说:“总理,林彪一伙摔死了,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应该说是最好的结局了,您该高兴才对呀!”

但是,周总理边哭边摇头,反复地说:“你不懂!你不懂!”

纪登奎当时确实不懂,直到“文革”结束后,他才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会如此失控。

毛主席发动这场“文革”,当然初衷是好的,就是为了打倒走资派,确保社会主义制度不被颠覆,但是,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偏差,尤其是为了树立林彪的地位,打倒了很多老干部,让全国的各项工作都陷入了停顿,给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但是,现在林彪却“叛逃”了,这让中央如何向全国人民交代?这场运动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周总理作为执行者,又该如何向全国人民解释呢?

这些巨大的压力、疑惑、愧疚,压垮了周总理的神经,让他再也忍不住了,当着纪登奎的面号啕大哭!

这就是周总理的第二次号啕大哭,是为国家而哭。

(参考资料:《解读周恩来》《我的伯父周恩来》)

0 阅读:147
历史客栈

历史客栈

《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