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恶意营销四大乱象

新京报传媒研究 2025-04-17 20:11:06
文 | 胡炜(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短视频领域的恶意营销乱象,已经到了“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的地步。 近日,中央网信办出手:自 4月15日起强势开启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重点聚焦4类问题。 一起来看看这四类乱象,你是不是也忍不了01 恶意虚假摆拍 打造悲惨人设,假冒新就业群体身份,虚构“苦情”戏,利用公众善意卖惨营销。 通过自我包装、作秀等手段,编造“社会名流”“成功人士”等虚假人设和情节,虚夸“爽剧”经历,收割流量牟取利益。 打着“助农”“扶贫”名义,编造悲情剧本引流敛财。 打造低俗恶俗人设,摆拍编造打架斗殴、谩骂吐脏、无底线骚扰等低俗恶俗内容。 虚假摆拍俨然成为博取流量的惯用手段,前有 “网红‘猫一杯’编造秦朗巴黎丢作业”等事件引起舆论哗然,后有 “外地女摊主西安摆摊被欺负”“外卖骑手带着患儿送外卖”等剧本演绎行为频频冲上热搜。

▲ 2024年10月20日美团官方账号“小团有话说”辟谣声明截图

再比如轰动一时的凉山“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系“凉山曲布”、“赵灵儿”、“凉山孟阳”等多名百万粉丝网红,为了博取流量,通过编造剧本、摆拍虚假视频,以及直播卖惨等手段欺骗网友,销售假冒特色农产品,涉案金额超千万元。最终,以上网红及其背后的MCN公司相关人员因虚假广告罪被判刑。

02

散布虚假信息

以“剪切拼凑”“断章取义”“故意模糊时间地点”“冒用身份”等方式恶意制造不实信息。 编造、夸大渲染家庭矛盾、职场冲突、暴力案事件,制造社会焦虑、网络戾气,挑动群体对立。 利用“换脸”“换声”“P图”等手段编造不实内容。 假借“科普”“解读”名义,或假冒、“碰瓷”权威机构、专家学者,恶意编造、散布涉经济、法律、历史、医学等专业领域虚假信息。 近年来,随着AI技术发展,“换脸拟声“已成为简单易操作的“低门槛”技术,只需拥有声音与照片等“素材”,借助软件即可瞬间实现“AI克隆”,靳东、刘德华、刘晓庆、古天乐等众多明星纷纷成为受害者。 ▲ 刘晓庆微博截屏

“AI换脸拟声”技术不当滥用问题日益严峻,一些不法分子甚至试图利用其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新京报评论曾发表《假“靳东”仍泛滥,不能在关心长辈上输给骗子》一文,提醒公众警惕短视频平台上的假明星骗局: “近年来 ,类似骗局屡见不鲜,在短视频平台上活跃的假明星也不止“靳东”一个。这些诈骗手法基本相似,在假冒演员“靳东”诈骗案主审法官、静安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陶琛怡看来,无非这几点:利用名人崇拜心理、社交平台的算法和推送机制,以及老年人的情感空虚,伺机实施犯罪骗取钱财”。 在今年两会期间,雷军提出治理“AI换脸拟声”的建议,靳东更是建议AI换脸立法。

▲ 人民日报微博截屏

03

违背公序良俗

以“户外搭讪”“街头采访”等方式尾随陌生路人进行语言、肢体骚扰,或在互动交流中以“撩妹”“相亲”“求吻”等话题为噱头,诱导受访者口述隐晦色情内容。 在短视频标题、配文中故意关联低俗、“软色情”字眼或话题,在短视频内容中突出呈现低俗声音、暴露着装、诱惑动作等,刻意制造性暗示、性挑逗氛围诱导用户低俗互动。 在各大 短视频 平台上, 一些为了吸引 关注、赚 取 流量 的 低俗 视频屡见不鲜。 去年11月 ,为吸粉引流,网红祁天道 与一 女子在三亚户外直播时策划合演低俗视频,造成极其恶劣影响 。 此事件主角 孟某某(网名“祁天道”)因此 受到行政拘留10日处罚,账号也被封禁 。

新京报评论曾发文《策划“竹签骚扰女生”的祁天道,着了无底线追逐流量的邪道》,建议对祁天道这种以策划恶俗直播为“人设”的账号,加强常态化监管。 虽然对此类事件加强了打击,但是仍然屡禁不止。不久前, 多段男子在四川成都地铁里“表白同性”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 后经警方 侦 查发现,视频所述内容多为虚构和编造。视频发布者郭某之所以炮制相关话题,目的是博流量牟利。4月10日,成都警方发布警情通报,视频创作发布的核心成员郭某和杨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成都警方发布的警情通报

04

违规引流营销

利用“情感交流”“国学文化”“中医养生”“快速致富”等噱头,诱骗老年人等特定群体非理性消费。 使用“揭露行业秘密”“曝光行业内幕”“举报行业骗局”“我被行业封杀”等夸张、煽情的“标题党”文案博眼球吸粉引流。 打着“网络打假”“维权斗士”等旗号发布虚假“打假”“测评”“探店”内容,误导用户对相关品牌形象、商品质量、服务水平认知。 以测评领域为例,越来越多网友发现,本应做到客观公正、为消费者“探路”的网络测评,却变成了一些博主和商家夹带私货的途径。 2024年8月,拥有百万粉丝的 某 汽车博主 发布了一则 “打假” 视频,因 其 视频 中 的 “测试”方法及结论,存在诸多严重谬误与偏颇,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 在2025年1月,有消息称此 博主及其团队多人,已被依法缉拿归案。 ▲ 小米法务部微博截屏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 《“测评”变味,成了带货密码?百万粉丝博主5万元可定制视频》 一文中对测评领域乱象进行揭秘: 多位电商从业者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市面上不少测评已逐渐成为品牌宣传的一种软广形式,越来越多新兴品牌将推广渠道倾斜于这一赛道。尤其是品牌推广初期或电商平台的购物节大促期间,MCN机构都会或多或少地接到品牌商的下单。 短视频恶意营销乱象的出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通过技术、法律与公众协同的多维干预,既要加强平台监管、提高创作者素质、完善法律法规,也要提升用户信息素养等。

此次中央网信办开启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可以看出对根治短视频乱象的决心,相信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必然可以营造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短视频生态环境。 以上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想必大家在刷短视频的时候,都或多或少遇到过,大家可以来评论区留言,说说你还掉过哪些短视频恶意营销的“坑”呢? 校对 | 张彦君

主编推荐

5 阅读:309

评论列表

一二三

一二三

15
2025-04-18 07:00

怎么对抖音快手这些始作俑者恶俗源头者只字不提呢???

麻豆

麻豆

10
2025-04-18 15:54

哥们的姐姐 女老板 老板女儿 姐姐的闺蜜 妈妈的闺蜜等等某地特产系列

一杯水

一杯水

4
2025-04-18 16:08

为什么不打击营销号,,营销号贼恶心。所做的东西全是造谣传谣

余梦一家

余梦一家

2025-04-18 10:23

封杀快手抖音这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