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真实医疗纪录片:4岁孩子患病医生建议手术,“博士后爸爸”想等自愈被骂惨!

写字的石霖 2024-01-11 09:34:57

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第二季开播,拍摄地点是在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我看了已播出的2集,发现里面有个“熟人”陈欣欣。

陈医生从医37年,看过5万多个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主刀了12000多台心脏外科手术,是全国小儿心脏手术做的最好的5个人之一。目前是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外科部主任兼心脏中心主任。

几个月前看《闪闪的儿科医生》时,对他印象特别深。面对一个情况特别复杂的患儿,他能坚定地说:“只要肺部感染控制住,交给我,我保证她活。”这话真的特别能给人力量。

在《你好,儿科医生》第二季中,陈医生依然主要治疗有心脏病的孩子。去找他看病的家长中,有一个爸爸令人印象深刻:当陈医生建议给孩子做手术时,爸爸很犹豫,说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想等等看孩子是否能自我愈合。

节目播出后,这个爸爸被骂惨了。不是因为他不爱孩子,而是因为他质疑医生的专业,没有做出最有利于孩子的选择。这个爸爸也不是普通人,他是高学历的博士后,按说应当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1

生病的孩子与不愿手术的爸爸

孩子名叫豆豆(化名),今年4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7-8mm。

爸爸妈妈陪Ta去看陈医生。医生听了听心脏,又仔细看了检验报告,然后问他们家里谁做主,妈妈毫不犹豫地说:“我老公做主。”

陈医生建议他们及早做手术,听着心脏里轰隆隆响。

这时,豆豆爸爸说:“我看了孩子以前医院的报告,我觉得还是想再等等看看,还能自我愈合最好。”

陈医生顿了下说,豆豆爸爸是很有想法的人。豆豆妈妈补充说,他是博士后,读了很多书,目前是一名大学教授。

话到这里,其实都还算正常。家长有些自己的想法,想到医生那里再听取下建议,这也无可厚非。然而,接下来的对话,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豆豆爸爸问陈医生:“孩子有没有愈合的可能?”陈医生直接回答:“impossible”(可能考虑中文回答孩子能听懂,担心孩子心理压力大)

豆豆爸爸不愿相信,再次确认:“有没有可能?”

陈医生再次明确回复:“impossible。缺损太大了,愈合不了,不符合客观规律。”

豆豆爸爸还是不愿相信:“现在孩子精力很旺盛……我也在网上搜了一些资料,人家说能自我愈合是最好的。”

陈医生道:“不不不,你别搜了,我平常看都不看,这些垃圾(信息)”

豆豆爸爸:“我主要就看能不能愈合。”

陈医生再次亮明观点:“不能。”

2

不相信医生,博士后爸爸决定再想想

豆豆爸爸还是不死心,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能愈合是最好的。”

于是话题陷入无限循环,医生不得不再次强调:“不可能。”

豆豆爸爸:“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愈合?”

陈医生有点无语:“凭着我看了5万多例病人,做了12000例主刀手术的经验。我是专业人士,我就说不能愈合,那肯定Ta就不能愈合。这个问题不探讨了,我告诉你一句话: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你的这种所谓的自己的想法,会害了孩子。”

陈医生将话说得很严重,因为孩子爸爸说的依据完全是根据个人感觉出来的,是逻辑性与医学常识的缺失。不做手术的话,孩子肯定在生长发育、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上,会滞后于同龄人。医生必须站在孩子健康的角度来说话,建议尽早做手术。

但是豆豆爸爸还是担心:“如果做了手术,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陈医生解释:“你这个逻辑思维是完全错误的,手术是将患儿变成正常人,不会说做了之后反而不好。”

爸爸继续问:“风险概率是多少?”

陈医生:“99.5%的成功率。做完手术之后,就是正常人。”

爸爸还是担心不能正常愈合。

陈医生这时已经生气了:“没有任何证据,你何来的结论呢?”

陈医生只好转而和孩子妈妈沟通,说孩子爸爸容易钻牛角尖。

孩子妈妈对此赞同,不过也理解爸爸的想法,他也是害怕风险,因为他们家只有一个孩子,非常爱孩子,觉得一点儿伤害也不能有。

孩子妈妈也觉得压力非常大。她对医生说:“他的力量太强大了,我没办法。”

陈医生认为,这个孩子的病相对并不复杂,如果真的未来发展成复杂了,家人估计才真的要疯了。

陈医生直言:“孩子爸爸就是太爱了,迷失了方向。不要因为你们的溺爱和犹豫,害了孩子。”

最终孩子爸爸妈妈决定回去再商量下。

3

孩子生病,家长应做出最好的决定

节目中这个片段不到10分钟,孩子爸爸和医生的矛盾已经很明显了。

站在家长的角度,孩子爸爸的心理其实很容易理解,毕竟谁也不想孩子受到伤害,如果能不做手术自我愈合无疑是最好的。而且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教授,他也担心被医生忽悠,网上查了很多资料。

这些其实都很容易理解,但问题出在他有了自己的判断。在不了解疾病的情况下,根据孩子状态和网上一些说法,就预先做出了方案,并且听不进去医生的建议。

这让我想到作家马原。马原的儿子从小就有心脏问题,需要做微创手术。但马原拒绝做手术,他认为:“心脏不能动”,“心脏怎么能动?不能动的除了心脏,还有脑”,“之所以选择不治,就是因为这些东西治也治不好。治不好的病,干嘛要费那些神呢?”

马原同样是态度强硬的爸爸。他的妻子在儿子治病上没有话语权,即使反复请求,马原也拒绝让儿子做手术。

马原并不是不爱孩子。为了让儿子养身体,他居家搬到“大山上的城堡”中生活。他认为那里空气好,有助于儿子身心愉悦。但是,他的儿子在13岁时突然倒在厕所里,因为住在山上,救护车1个多小时后才到……最终孩子不治身亡。

逝者已逝,再多的指责都无法挽回生命。

但对4岁的豆豆来说,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Ta的父亲能放下自己的固执,相信医学,相信医生,相信专业人士的判断,那么孩子还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健健康康地长大,拥有幸福快乐的一生。

参考资料: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第二季

0 阅读:100

写字的石霖

简介:文字客,绘本控,执着写字,简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