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第7章:为什么叫“奇石”?11

石道聊文化 2024-06-10 12:46:40

第三节 确定“奇石“名称的理由

二、确定“奇石”名称,就是确认它们属于“特殊、罕见”的石头。这些“特殊、罕见”具体表现在它们的审美属性上。

这一条,也是《石道》之“天道”。如此,它就规定了奇石的美,属于天公地母的创作之美,而不属于人的创作之美。至此,那些在石头上刻字等行为,可以休矣?

既然如此,那么,作为“特殊、罕见”石头——“奇石”,其“特殊、罕见”又是如何具体地表现出来的呢?

笔者认为,这个“特殊、罕见”,即奇石的审美属性,要么表现在它们的形状上,要么表现在它们表面珍珠的构图上,要么表现在它们表面石纹的构图上,要么表现在它们表面筋脉的构图上,要么表现在它们表面的石色上。比如秦岭绿豆石《晴峰雪半残》(见图7-4),该

图7-4 晴峰雪半残 秦岭绿豆石 26*9*17厘米 吕耀文 藏

石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里呢?聪明的你,知道吗?

当然,关于奇石的审美属性之详细内容,笔者将在第14章、第15章“创建第一套‘奇石形式’(上、下)”里介绍。

同时,那些“特殊、罕见”的奇石形状,或者构图,或者石色,它们又都是出人意料的、能够让玩石人产生“一种极端的虚幻尝试的景观”。

何谓“极端的虚幻尝试的景观”?这个提法源于法国精神分析理论家雅克·拉康。他认为,那产生于脑海里的“一种极端的虚幻尝试的景观”,实际上就是一种“想象秩序”,即人通过把具实体性的自我的相同性、相似性和自我重复等聚合于其自身,来使之保持“一个人是其所是”。

当然,对于雅克·拉康的这个说法,玩石人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于是,我们便可以借助秦岭绿豆石《晴峰雪半残》来做具体地说明。你看,该奇石天然的表面,在那墨绿色的背景上,是不是表现了清朝·施闰章眼中的《雪中望岱宗》的那种“极端的虚幻尝试的景观”?

显然,“岱宗”的“雪景”是:“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同时,这个景观还是:“影落齐焉白,光连天地寒”的,是一种“极端的虚幻的景观”。不仅如此,这个景观更是施闰章眼中的“岱宗”之“雪景”:“秦碑连绝壁,杖策好谁看?”

显然,这种“极端的虚幻尝试的景观”,即是施闰章通过把具实体性的“岱宗”的“雪景”之自我的相同性、相似性和自我重复等聚合于其自身了,并使之保持“一个人是其所是”。

同样,玩石人通过阅读、理解该诗歌,在秦岭绿豆石《晴峰雪半残》表面不同石色构图所形成的景观上,也把那些具实体性的自我的相同性、相似性和自我重复等聚合于其自身,并使自己也保持了像清朝·施闰章一样的“一个人是其所是”。

《石道》(1-4卷)91

0 阅读:85
石道聊文化

石道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