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家的PCL161型122毫米车载榴弹炮在高原上进行了演练,那场面真是让人惊叹不已。这款122毫米车载榴弹炮,它的性能一直在不断提升,给我们合成旅的战斗力带来了很大的增强,特别是对那些轻型且机动性强的合成旅来说,简直是实力大增,更加强悍了。
122毫米的榴弹炮,那可是我们合成旅的重火力帮手,关键时候还能给合成营撑腰,让营里的火力更上一层楼,打得又远又准。说实话,根据我们的实战经验,这122毫米榴弹炮,不管是从个头、重量还是威力上,都特别适合给旅或者营当火力后盾。尤其是我们那轻型高机动合成旅,那可是咱们陆军里跑得快、打得准的尖兵,不光在国内能机动应急,现在还得去海外执行任务,保护咱们的利益。这样的部队,配的火炮也得是短小精悍、威力十足的。挑来挑去,还是122毫米的车载榴弹炮最合适,又轻又猛,完全符合咱们的需求。
咱们国产的122毫米车载榴弹炮,整个战斗装备的重量挺轻的,差不多15吨以内,所以在战略部署和战役移动上特别灵活。这门炮最远能打18公里,要是用了底排或者复合增程弹,那射程就更远了,能达到27公里,快赶上M109那种155毫米的大炮了。有了这样的性能,咱们这122毫米的车载榴弹炮,在台湾那边,大部分敌人的火炮都能给它压下去。而且啊,这炮不光是射程远,它还特别聪明,装了个很牛的火控系统,还有数字化的战场设备。就像有个数据小助手一样,能接收目标的信息,自己就能找准方向,算好怎么打,连开炮都是自动的。到了2024年的珠海航展,咱们还亮出了个新招,就是用了无人炮塔的122毫米车载榴弹炮,整个打仗的过程,从头到尾都是自动化的,太厉害了。
说起乌克兰那场仗,俄军学到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他们太缺那种轻便又能快速移动的火力支援装备了,特别是在旅和营这两个层级。早先时候,俄军搞改革,把122毫米的榴弹炮给撤了,换上了长炮管的120毫米迫榴炮。这么一来,2020年之前,他们淘汰了一堆2S1型122毫米榴弹炮,新炮的研发也给停了。问题是,钱不够啊,新的120毫米迫榴炮装备起来特别慢。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局面:老炮退役了一堆,新炮却还没到位。乌克兰战争一打响,俄军立马就觉得旅和营这两级的火力不够用了。乌军有了北约的支持,防线建得那叫一个结实。俄军想攻过去,火力跟不上,没办法,只好又把2S1、D30这些老炮拉出来用。但这些老古董,信息化、自动化都不行,移动起来也费劲,战斗力大打折扣。
说起来,美军那边也有个相似的问题。他们的旅级战斗队,主要就靠M119型105毫米牵引榴弹炮来提供火力支援。但好在,美军空中力量强大,这一点儿不足也就被掩盖过去了。时间一晃到了2016年,美军的作战准备开始针对大国竞争的环境来调整。他们发现,M119在大国竞争的战场上有点儿跟不上了。于是,他们就搞了个新玩意儿,叫鹰眼105毫米车载榴弹炮,用来替代M119。
从乌克兰那边的战事咱能看出,122毫米的榴弹炮威力确实不太够,对那些特别结实的固定防御工事没啥大办法。再想想咱们台湾地区,这些年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在海边还有内陆都建了好多特别坚固的防御设施。所以啊,咱们也得琢磨琢磨,弄点更大口径的火炮才行,就像是咱们国产的那个AH-4型超轻型155毫米榴弹炮,能不能在它的基础上,再搞出个国产的轻型155毫米车载榴弹炮来。这样一来,咱们的部队在攻坚的时候,不就更有底气了嘛。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