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线,武则天八字救性命】
公元 649 年,正值如日中天的唐朝冒出了一则令人惊愕的预言——“帝传三世,武代李兴”。此预言一经出现,迅速在整个长安城蔓延开来。民间早就有这样的说法,唐历经三代后,会有个武姓女子登基称帝,把李唐的天下取而代之。这可把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吓得不轻,他赶忙着手进行调查,想要把这个武姓女子找出来,将其铲除。
那时,李世民首要怀疑的对象,便是宫中的才人武媚娘,也就是日后的武则天。这武则天不但姓武,还容貌出众,很受李世民的宠爱。如此一来,李世民对她生出了极强的猜疑之意,打算寻个时机将她铲除。武则天头脑机灵,清楚自己当下正处于关乎生死的险境之中。
她对权谋之事颇为精通,心里明白只有万分小心、言语谨慎、行为得当,方可顺利渡过眼前这道难关。身处朝中,她丝毫不敢有任何逾越规矩的言语和举动,就怕给李世民留下可钻的空子。她深切地意识到自己已然身处险境,以此来告诫自己每时每刻都得保持警觉。
就在这当口,李世民猛地患了一场重病,武则天没日没夜地在他身旁照料。她心里头清楚,这没准是李世民布下的一个局,打算借此机会要了自己的命。为能护住自己,她愈发谨小慎微,一刻不离地照看着李世民,不给他一丁点儿可乘之机。眼瞅着李世民的病情愈发沉重,她明白这场关乎生死的对决就要来临了。
有一天,李世民感慨地说:“我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咱马上就要分开啦。我要是不在了,你打算咋办呢?”
武则天当即回应:“陛下要是走了,我情愿剃度出家,在寺庙里度过余生。”
李世民听闻后,心里稍稍松了些。他费了好大劲儿追查的人总算自己露出马脚了。心狠的他原本打算借此制造个意外,把人给直接解决掉。然而,重病在身的他到底还是没把事情做绝,留了些余地。这或许是因为武则天小心地讨好,又或许是他自己着实没法再想出完美的杀人办法。尽管李世民心存疑虑,但最后还是放过了武则天,让她去寺院出家为尼。
武则天心里清楚,这一回自己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她那谨慎的性子和机灵的头脑又一次让她保住了性命。虽说被丢进了冷宫,可她压根儿就没打消过对权力的念想。她心里明镜似的,只要自己人还在,那就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深宫苦海,唐高宗将其接回宫中】
不过呢,在寺庙里过日子的武则天,心里头可没放下对权势的念想。她把照料自己的僧尼拉拢过来,随时随地打听着长安城里面的情况。总算啊,在新登基的唐高宗李治坐上皇位两年之后,武则天盼来了能让自己翻身的好机会。
李治心里头一直记挂着武则天呢。他当太子那会儿,就和武则天有过那么一段事儿。现今总算逮着机会了,他赶忙下了道圣旨,把武则天给接回宫里来。这时候的武则天都三十岁了,可正处于好年纪呢。她一回到宫中,很快就又得到了李治的宠爱。
李治这般行事,毫无疑问是在挑战那时的社会伦理准则。他全然不顾武则天曾是自己父亲李世民的嫔妃,硬是把她接进宫中。这在当时可谓是忤逆之举,很可能会引发舆论的斥责。但终究是情欲压过了伦理,李治哪还顾得上其他,心心念念的只是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再次相聚。
在寺庙里,武则天可不像看上去那样真心实意地修行。她不过是暂且在这儿躲避灾祸,一心盼着能有个翻身的契机。寺庙里那种艰苦朴素的生活,对她而言简直就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她听说自己有希望重回宫廷的时候,那股子兴奋劲儿和激动之情就甭提了。虽说她对李治没多少深厚的感情,可借助李治的力量重回权力的核心地带,这恰恰是她打的算盘。
回到宫中的武则天心里清楚,若想让自己的地位稳固,就得想方设法笼络人心。她已不再是往昔那个唯有依附权贵方可生存的才人,而是一个志向远大、意欲重新夺回权力的女子。她费尽心机地去收拢人心,寻觅心腹,在各处慷慨地散发金银财宝,以此来拉拢朝中的大臣。此外,她还特意与李治的正妻王皇后交好,建立了私人情谊。
王皇后在后宫中那可是如同大树一般的存在,有她做后盾,武则天的势力得以迅猛发展,很快就把其他妃嫔都比下去了。其他妃嫔见状,都赶忙去投靠武则天,一个劲儿地巴结她。没过多长时间,武则天就变成了后宫中最强的一股力量,就连正宫娘娘王皇后都不得不感叹自己比不上她。
在王皇后等一些人的帮衬下,武则天慢慢涉足到朝廷政事当中。她依靠自己出色的政治本领,把控着朝堂,很快就将大权握在了手中。而李治对她也只能听之任之,毫无办法。
武则天心里清楚,想在这深宫里的残酷争斗中站稳脚跟,光凭美貌和手段那可不顶事,必须得有实实在在的本事才行。从李世民那儿学到的那些政治经验,这会儿可就发挥作用了。她不再仅仅是后宫众多妃嫔里出类拔萃的那一个,而是心系天下的女中豪杰,有着政治家的胸怀和抱负。
【越权称帝,武则天一手缔造武周】
690 年,权势熏天的武则天总算达成了篡夺帝位的心愿。她把唐中宗给废了,自己登基称帝,就此终结了李唐王朝的统治。这一下,整个长安城都被震动了。老百姓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都讲这恰好印证了当年“武代李兴”的那个预言。
在这深宫里,各种争斗不断,而武则天作为一名才人,却能从中崭露头角,最终称帝称雄,这着实令人赞叹不已。她的决心与手段,令众人对她另眼相看,再也没人会因她是女子而轻视她了。
武则天这个曾经无依无靠的妃嫔,硬是一路拼杀,登上了皇位,这让众多权贵大臣都甘拜下风。她早年待在李世民身旁时,凭借着非凡的耐心与谨慎,赢得了太宗的信赖,也由此看清了权力的运作规律。后来,在幽深的宫廷之中,她更是积累了大量经验,懂得了如何俘获人心、拉拢盟友。这些都为她日后夺取皇位、掌控大权筑牢了根基。
690 年的那一瞬间,武则天心潮澎湃。她压根儿没想到,自己能够这般顺遂,一步步抵达当下的位置。不过,多年沉淀的阅历使她的内心迅速恢复平静。在登基的当日,她就开始操持国事,凭借着严谨果决的作风,令群臣对她另眼相待。
武则天心里很清楚,周朝的根基还不稳固,得奋发图强,把局势稳住才行。所以,她接连下达敕令,整治官吏作风,好让他们忠心耿耿地办事;她积极听取进谏之言,力求让政令合情合理;对于贪污行为,她严惩不贷,哪怕有可能错判,也绝不能让一个贪官逃脱。通过这些办法,武周的政治局面逐渐稳定下来,国家实力也一天天变得强大。不少老臣子看在眼中,忍不住发出感慨,武则天确实是有能力的君主。
【结语】
虽说武周王朝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久,然而武则天本人的勤勉努力以及她所取得的政绩,对这一时期国家实力达到鼎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她是古代女性中的卓越典范,其人生极具传奇性。即便在当下,只要一提到武则天这个名字,人们依然会对她那充满传奇的一生深感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