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女士的母亲57岁,去年检查出一个大小为 18毫米×23毫米的混合性磨玻璃结节,当时这结节尺寸已然不小。但当地医院建议可再观察一段时间,于是,孟女士的母亲便观察了一年。观察期间,结节既未增大也未缩小。
今年,孟女士的母亲复诊,找了武汉某医院胸外科的医生看片子,医生一看片子,便指出孟女士母亲的结节有90%的可能是肺癌早期,需立刻手术,不可拖延。孟女士的母亲担忧术后需化疗放疗,医生表示大概率不需要化疗,做完手术基本就能康复,孟女士的母亲才下定决心做手术。
看诊当天,医生就给孟女士的母亲开了入院证,让去办理入院。孟女士把入院证交给护士后,医生便让孟女士她们回家等通知,说第二天下午或第三天下午会打电话通知入院,现在还没有床位,可以先回家准备住院物品。
第二天下午,孟女士便接到电话通知入院。入院后的第一个星期,孟女士母亲主要进行各项检查并等待结果。检查项目包括抽血、增强 CT、脑部核磁共振、心电图、腹部和颈部彩超、肺通气功能检查、痰液检查、尿检、便检等等。
在医院检查住了一周后,孟女士终于等到医生通知家属谈话,谈话结束第二天便要手术。不过,这次是管床医生来进行谈话的,并非主刀医生。医生详细说明了手术方式,手术风险,还讲解了术后几天如何恢复身体。最后,就是签署手术同意书了。
手术当天,孟女士的母亲等了近一天,直到下午五点半才接到通知去手术室。护士接到手术室通知后,立刻来给孟女士的母亲插尿管,随后麻醉医生拖着病床来接人。然后,据孟女士母亲回忆,进手术室后先听了会儿音乐,麻醉医生才准备打麻醉。孟女士的母亲打完麻醉瞬间失去知觉,再醒来已在监护室。
做完手术的第二天中午,孟女士母亲从监护室里出来转入普通病房,但或许因为孟女士母亲本身体质较弱,出来后十分虚弱,只想睡觉。而且即便有镇痛泵,也吃了止疼药,孟女士的母亲在咳嗽时也仍会感觉疼痛。
看着母亲疼的厉害,咳几声后孟女士便没再让母亲咳,让她躺下休息。后来孟女士才意识到这样做是错的,即便疼也得多咳嗽,因为咳嗽不好,孟女士母亲的肺部没有打开,到术后第四天本来准备拔管的,都没有成功。
从术后第四天开始赶紧补救,孟女士的母亲练习腹式呼吸、吹气球,又用了呼吸训练器,到术后第八天才成功拔管出院。孟女士感觉术后状态真的因人而异,也有术后没有咳太多就顺利拔管出院的,孟女士可能本来就肺功能不是太好所以才需要这么多天才出院。
最后,孟女士母亲的病理结果肺微小浸润性腺,肿瘤最大径1厘米,比报告显示的结节小很多,孟女士觉得这是特别幸运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