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研究,以及主要代表人物

梦凝影视 2023-03-09 10:12:34

道家思想富有远见智慧,在艺术、方术、天文、占卜、乃至医学启蒙等领域,道家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道家始于黄帝,到老子那里,逐渐走向繁荣,后来庄子又发扬和充实了道家学说。

诸子百家时期,道家占有绝对的地位,老庄开创出的道家思想一直影响和改变着后来的人文学者。可以说,道家思想是一枝开多叶,其庞大的枝叶后来形成了与儒、佛合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基石。

即便是现在,道家的思想依然随处可见,老子创立的亲自然、减欲望、处下不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

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以下几个,分别为老子、庄子、杨朱和列子。

第一位,老子。

关于老子其人,史书记载的很少,《史记》中对老子的描述仅仅四百多个字,人们只知道他姓李,名耳,字老聃,曾经担任过周朝图书馆的馆长。

老子生活的时期大概与孔子相当,但据说他比孔子年长,孔子曾经求教过老子,求教之后,孔子对老子非常敬佩,称他为龙。后来,老子见周朝衰微,就往西出了函谷关,守将尹喜听说老子要归隐,就想让他把思想写下来,老子写完五千字的《道德经》后,就扬长而去,不知所踪。

老子提出了道,希望人们贴近自然,消减欲望,达到精神的超脱,也就是做一个真人,或者说达到天人合一思想境界的人。

什么是道呢?在老子看来,道是超越万物的最高存在,是一切事物运行的终极原理或依据。道的具体特性就是处下、无为、清静、淳朴、无形。

道家的思想基础就是道,在信奉道家的人看来,道是宇宙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道主清静无为寡欲。

老子认为道统领万物,万物来自于它,最终要归结于它。个人要想得道,就要返璞归真,摆脱俗世文化的羁绊,把那些小聪明小智慧摒弃掉,杜绝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

而在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方面,道家认为要全部舍弃,人伦情感和社会规范是制约人天性的东西,想要得道,就要与自然为伍,让自己进入到自然天成的状态之中。人遵道而无为,就会自然地形成一种和谐的秩序,这种秩序无需人为干涉,全在内在本真。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其中上篇是对宇宙万物的总结分析,带有极强的思辨性,堪称中国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下篇主要讨论人与社会中的行为规范。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认为道没有形体,无法用言语描述或言说,不能用人类的理解去定义,但它却无处不在,道是天下之母,包含着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

道的运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相辅相成的特性。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就是说事物都带有两面性,不可偏重任何一方,不偏不倚才能正确理解。

老子认为做人要像水一样,处下而不争,不要逞强好胜,虽处下而利万物。水看似柔弱,但却始终处于不败之地。有德之人做事,会遵循道的自然规律,不妄为,不乱作为,顺势而行。

除了这些,老子还提出了“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长短相形、高低相倾、祸福相伴、荣辱相依”等思想,这些思想极具辩证色彩,深刻地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是中国最早的辩证法的萌芽。这种肯定中的否定,否定中的肯定,开创了哲学中的思辨智慧,为后世的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

第二位,庄子。

庄子,名周,宋国人,也就是今天的商丘。庄子年轻时,曾做过漆园吏,和名家代表人物惠施是好朋友,二人经常在一起辩论。

庄子家里很穷,由于没饭吃,曾经向监河侯借过粮食。相传楚威王看中庄子的才华,想请他去朝廷当官,结果被庄子婉拒,可见庄子宁愿饿肚子也不愿从政的独立人格。

庄子晚于老子,后世把老子和他总是以老庄相称。庄子的思想一部分来自老子,但与老子的思想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庄子的思想的展现形式大都是以寓言的形式,而老子的思想言简意赅,甚至有些晦涩难懂。

老子的《道德经》字数不多,但含义深远,而《庄子》里面的思想很简洁,且也充满着智慧和思辨。

庄子在阐述道时,不仅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而且把道变得生活化,并继承和发挥了列子的部分思想。据《史记》记载,庄子著书十余万字,大抵为寓言。《汉书·艺文志》载《庄子》其书共五十二篇,今传本《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大部分。

庄子的思想继承了老子的柔弱胜刚强、无为、无我等思想,他认为道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让人从对道的体察中领悟到“随物而变,应时而动”的人生境界。

德不是人为和刻意,而是自然的呈现,是人本性的自然流露。大德之人,会听从道的安排,顺应自然规律行事。

庄子

在老子的基础上,庄子提出圣人无名,认为人应该超越人我和物我境界,进入到无拘无束的天人境界,也就是心灵自在的“逍遥游”。

如果想达到精神的自由,就要齐物,也就是像客观的事物学习,去除掉个人的是非标准,破除掉社会成见和世俗看法,当达到物我两忘,就能做到齐万物,了生死,最终实现精神的自由和独立。

除了这些,庄子还提出要用审美的态度过人生,他说只有随遇而安、虚而待物,才能乘物以游心,达到天地与我并生的至高境界。以无限的审美,超越有限的人生,精神实现绝对的自由。

第三位,杨朱。

杨朱也被称为杨子,《吕氏春秋》中称其为“阳生”,其所在时代大抵与孟子、墨子同时,其学说亦曾显扬一时,《孟子》中曾记载:“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凭此言则遥可见当年杨朱之学传布之广。可惜秦汉以后,杨朱之学留下的文字记载太少,令后世无法考证。

杨子认为,如果天下人都管好自身,不损一毫以利天下,则天下自然而大治。这是杨朱的代表思想。今天来看,依然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其实,这句话的本意并非是爱财如命,让人变得自私自利,其背后的深意是让人敛守本性,自安天命,不烦扰他人,各自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

杨朱的思想特点总结起来,就是轻物贵己,主张激发个体的能动性。

第四位,列子。

列子,约公元前450至375年,名御寇,字云,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列子的思想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是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其学说主张清静无为,是典型的贵虚学派,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吕氏春秋·不二》记载,列子贵虚。“虚”的意思,是不患得患失、任自然流转而不为利害所动,虚静自处之意。所以,列子的思想有点类似于老子的虚静恬淡之意。

列子的“贵虚”,其根本义旨与老庄思想接近,关涉的是精神境界问题,属于养生治身的学问。虚即道,表示冲虚自然,不执不为之义。它既是宇宙生成的起源,即万物存在变化的根据,又是养生治身所当奉行的根本准则。

《列子》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消解种种执著,上达于虚无之境,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完善生命的存在。这一以“贵虚”为要旨的根本精神,大体包括以道为本、齐物为一、体道求真、无心之境、安命处顺等几个方面的实际修行。

列子最早提出宇宙生成四阶段思想,他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等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是最早用科学的角度去理解阐述宇宙的理论。

结语

道家思想充满智慧,是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度透视,是对天地万物所蕴藏的普遍规律的哲学提炼,未来,道家思想依然将持续永存,散发光芒。

道家思想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的人生哲理非常深刻。在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体制下,道家为我们走出了另外一条道路,让我们在儒家的道路上感到迷茫和气馁时,可以另外选择。

在认识论、本体论、生命意境等方面,道家为我们开辟了新路,指出了新方向。面对复杂的人生,深刻的时代变革,以及人性中的诸多困惑和局限,道家为我们提供的智慧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远离灾祸。

道家智慧让我们贴近自然,与万物和谐共生,通过俭朴的生活回归率真,发现自我的天性,重新回到婴儿那种无知无畏、无忧无虑的本真状态。作为时代继承人,我们要继续发扬道家的思想精髓,汲取它的理论精华,为延续中华文明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0 阅读:12

梦凝影视

简介:读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