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路上,父母一定碰到过这样的现象:
明明晚上给孩子被子盖得好好的,结果一觉醒来,被子却被踢到了另一边。
为了防止孩子踢被子,很多父母不得已只能定闹钟,每隔一段时间就起来给他们盖被子。
一两天还好,要是每天晚上都这样,再年轻的父母也吃不消。
最好的办法,不是定闹钟起来给孩子盖被子,而是搞清楚他们为何踢被子,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
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睡觉踢被子,肯定是因为太热的缘故。
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热只是其中最表面的原因而已。
不可否认,温度过高确实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进而踢开被子。
但踢被子的原因多种多样,多了热之外,还可能包括生理不适、心理需求、环境因素以及睡眠习惯等多个方面。
只有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有可能让孩子彻底不再踢被子,亲子之间都睡个好觉。
先来说说生理原因
第一个:消化不适
表现:如果孩子晚餐吃得太饱,或者本身就有不易消化的问题,那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会觉得腹部不舒服,各种翻腾。
对策:要合理安排孩子的晚餐,切勿让他们吃得太饱,更不要吃那些难以消化的食物。最好晚餐之后,可以适当的活动一下,促进消化。
第二个:成长发育
表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体会有很多明显的变化,骨骼生长、肌肉发育等等,这些变化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进而通过踢被子来调整睡姿。
对策:合格的父母,不是只关注是否吃饱,是否穿暖,而是关注他们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床铺的软硬度,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再来说说心理原因
第一个:寻求安全感
表现:成长阶段,孩子对安全感有一种莫名的渴望。他们踢被子,很可能是为了寻求“包裹感”或者“被拥抱的感觉”。觉得被子太重、太紧的时候,就会习惯性踢开,寻找一种更为舒服的睡觉姿势。
对策:孩子的新陈代谢比大人要快,只要室内的温度适宜,就不用担心他们会冷。要结合实际温度,给他们选择轻薄的被子或睡袋,这样才能睡得舒服。
第二个:情绪表达
表现:如果白天孩子的情绪不佳,那他晚上睡觉的时候,肯定会受到影响。他们不懂怎么表达,坏情绪停留在身体内,可能就会通过踢被子来发泄情绪。
对策: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可以多陪孩子聊聊天,帮助他们放松心情。
接着说说环境原因
第一个:睡眠环境不佳
表现:要是睡眠环境过于嘈杂、光线过强或温度过低高高的话,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导致他们睡觉的时候不安稳,出现踢被子的情况。
对策:父母要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又温馨的睡眠环境。睡觉时最好不要开灯,更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减少外界干扰。
第二个:床铺不适
表现:床铺的软硬度、被子的材质和厚度,都会影响孩子睡觉时的睡眠感受。觉得不舒服,他们肯定就会踢被子,寻求更舒服的状态。
对策: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喜好、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床铺和被子。随着温度,定期更换床品,而且要保持清洁和舒适。
最后说说睡眠习惯
第一个:睡眠姿势
表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睡眠姿势,趴着睡、侧着睡,这些姿势可能会导致被子滑落,一不小心就可能盖住脸部,忍不住想把被子踢开。
对策:从小开始,妈妈就要有意培养孩子的睡眠姿势,让他们养成平躺或者侧卧的睡觉姿势,同时还要把被子盖好。
第二个:睡眠周期
表现:孩子的睡眠周期比成人短,很容易就进入浅睡眠状态。在这个期间,他们可能会翻身、踢腿,不小心就会把被子踢开。
对策: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睡眠周期,尽量在他们进入深度睡眠之后,再离开房间。另外,可以给孩子准备睡袋,减少踢被的现象。
结语:看来,孩子睡觉踢被子,真不是热这么简单。不想再给孩子盖被子的话,就要先查清楚原因,然后帮助他们改掉这个坏习惯,这样孩子才能睡得更好,父母也少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