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尘谷行知
在修行路上,凡是能自己找门道的人,最终都会修出圆满境界。
普通人因为没有像古圣大德那样拥有上上根器,你的唯一出路,便是跟着圣贤经典的教化演义走,别无它法。
读经典不在于数量,而只在于质量。喜欢炫耀自己读了多少本书的人,他不过是在玩虚拟游戏,其结果是把自己陷进去了还不自知。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读书人到处晒自己的书房,但是你会发现他书架上的书都是非常新的,没有半点被翻阅过的痕迹。
这就是在做装点门面的工夫,与自身的生命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唯一的作用是助长了自己的虚荣心。
智者读书都是“韦编三绝”,把一本书翻得稀巴烂的时候,书上的东西就会慢慢融入到你的整个身心之中,到了这个层次,你就可以断舍离,把书本丢掉了,因为一切外物以及存在于大脑思维里面的知识会变成你认知路上的障碍,会束缚你心灵智慧的开发。
文人喜欢炫耀自己的知识量,因为他的心智发展已经到了瓶颈,他没办法转识成智。无法把知识转化成智慧,于是没有智慧发生,人生的真谛就永远不会彰显到他的生命中。
那么,读圣贤经典有没有什么门道呢?当然有。这道门叫做“虑”。
虑,不是简单的脑力思考或者思虑,而是一种心性之流对外界所作出的过滤方式。
修习入世之道的朋友都知道,经典《大学》开篇有一段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虑而后能得,得什么?自然是得道啦。也就是心灵的“至善”境界。
这五句话看起来虽短,但是要完成这五个步骤的内心修养过程,却是一般人很难想象到的漫长。
就像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样,悟空翻一个跟头就能到达目的地,那他们为何还要走路去经历重重磨难呢。
因为人的劣根习性是很难一下子就拔除得掉的,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虑,是君子拔除私欲的方法,在这个步骤之前,就是“格物致知”,把良知致出来,再用“虑”的方式不断地与世间磨合,谓“知行合一”。
所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路,是我们每个人内在的心路,这条万里的心路通往光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