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帛书版第三十五章原文为:“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应用心理学解析
从应用心理学角度,“执大象,天下往” 可理解为人们若秉持一种宏观、豁达的心态(大象可象征此心态),便能更好地应对生活。这种心态下,人们在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中,能减少焦虑与冲突,正如 “往而不害,安平太” 所描述的和谐、安宁状态。而 “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意味着道所传达的理念并非刺激感官的强烈信息,却蕴含深远价值。这启示我们在心理调适上,应注重内心的平和与充实,避免过度追求外在刺激带来的短暂满足,培养内在稳定的心理品质。
气功视角阐释
在气功领域,“执大象” 可类比为掌握气功修炼的核心要领或与宇宙元气(大道)相融合的关键。当习练者领悟并遵循这一要领,就能在修炼中顺遂,“往而不害,安平太” 则表示身心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这是气功修炼期望达成的身心平衡境界。“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 类似于气功修炼中对气感的体验,气的运行并非强烈的感官刺激,需用心去体悟,但其效用却 “用之不可既”,持续修炼能对身体产生长久且深远的滋养。
现代科学角度剖析
从现代科学看,“大象” 可视为自然规律或宇宙运行的底层逻辑。掌握这些规律,人类在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就能减少盲目性与破坏性,实现平稳发展,对应 “往而不害,安平太”。“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如同许多科学原理,并非直观可见、可感知,像微观世界的量子规律、宏观宇宙的暗物质等,但其蕴含的能量与作用 “用之不可既”,推动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
传统文化维度解读
在传统文化中,这一章是道家思想的典型体现。道家强调对 “道” 的体悟与遵循,“执大象” 即秉持道的理念,这是一种超脱世俗功利的价值观。与儒家积极入世有所不同,道家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与超脱。“乐与饵,过客止” 提醒人们不被世俗的享乐与利益过度诱惑,而应追寻道的深远价值。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在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中,常能看到对道的追求与体现,追求一种自然、质朴、悠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