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前共和党众议员麦克·加拉格尔大肆渲染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他称这场竞争是“事关生死”的新冷战。
他表示,中美两国的技术差距已经在快速缩小,呼吁美国必须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否则中国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

这场中美科技竞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对抗,变成了两国之间的“新冷战”。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马克·华纳曾表示:“我们从未见过像中国这样强大的对手,”他们炒作“中国威胁论”已经成了常态。每当我们国家在科技领域取得一些进展,美国政客们就立马跳出来警告政府:要增加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以应对“中国的崛起”。他警告说,如果我们不赶快行动,未来有可能被中国赶超,取而代之的是超级大国的位置。如果说这些言辞还算客观,那加拉格尔的行为就更加极端和强硬,他在一些言论中损害了我们国家的主权,被中方列入了“反制”清单,禁止入境我们国家。而此人如今正任职于美国一家名为“帕兰蒂尔”的技术公司,他不仅推动美国政府加大对关键技术的投资,还在背后推波助澜,想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美国重新“站上巅峰”。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科技政策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能有效遏制我们国家的发展势头吗?特朗普政府的调整政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他上任后,撤销了拜登政府时期的一项行政令,决定不再强制审查人工智能系统的潜在国家安全风险。特朗普的理由是:这些繁琐的审查限制了人工智能的创新,我们应该解除这些限制,尽快推动技术发展。特朗普一方面推动放宽审查,希望让美国的科技创新更有活力;而另一方面,又有一群美国政客一直在强化“中国威胁论”,要求加大科技领域的投入。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并不能帮助美国走得更远,反倒让他们陷入了“内耗”的困境。我国的发展史迅速的,在人工智能领域走的飞快,DeepSeek等技术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AI领域展示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即便是面对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我们国家仍然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少的芯片,研发出顶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这让美国的脸上挂不住了,在巴黎AI峰会上,美国选择拒绝与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60多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声明。原本在全球科技舞台上“话语权十足”的美国,如今却面临着越来越多国家的“背离”。他们试图引导全球AI的发展,却发现自己逐渐被排除在外。再回头看看中国的历史。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挑战与变革。

相对而言,美国的历史仅有200多年的时间,虽然他们的科技发展迅猛,但在面对全球复杂局势时,没有足够的历史深度去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