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决定选调林帅到军委担任副主席,统管军委的一切工作。周总理、朱老总等人都同意主席的任命,并对林帅表示了祝贺,但聂鹤亭同志却站出来公然反对林帅担任军委高干,他直言,当年在井冈山闹革命的时候,林帅的职务还不如自己高,现在怎么能当军委副主席呢?
聂鹤亭是学生出身,早年上过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担任教员。19岁那年,心怀一腔热血的他受到革命思想的感召,毅然辞去工作,投靠某地方军阀创办的军校,结业后他到南昌闯荡,期间结识了诸多共产党员,并与对方一起领导了多次学潮运动。21岁时,他报名参加北伐军,在通过政治考察后被编入由共产党掌握的红色部队中,先后参加了多次恶战,因功升迁为见习排长。1927年,聂鹤亭跟着北伐军由鄂入豫,征讨奉系军阀。结果仗打到一半,国共之间的关系突然紧张起来,聂鹤亭随即跟着大部队又退回湖北,准备随机应变。不久之后,他奉党组织命令,秘密向南昌城集结,并参加了随后的红色起义。当年下旬,起义军在广州遭遇失败,聂将军随即秘密返回安徽老家暂时蛰伏,1929年,他重新参加人民武装,担任军事参谋。往后数年间,他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屡立奇功,深受徐帅的认可和信任。
抗战时,聂鹤亭大部分时间都在延安学习,少有上前线的机会,解放战争时,他远赴东北工作,主要负责卫戍解放区以及剿匪工作。建国后,他被评为中将,同时兼任工程兵部队高干。1958年,军委进行人事调整,党内大部分同志都没有什么意见,但聂鹤亭却站出来反对林帅执掌军委。此举惹怒了一些居心叵测者,从60年代开始,居心叵测者便一直用各种理由抨击聂鹤亭,不断给他“扣帽子”。但聂鹤亭却对此不屑一顾,他觉得自己行得端、坐得正,根本不怕“泼脏水”,另外,罗帅等老同志也在暗中保护聂鹤亭,使他免受伤害。
1961年,聂将军到华东出公差,临返回北京的时候,他突然思乡心切,于是便打算回老家一趟,去探望一下曾经的亲朋好友。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不发达,车辆没办法直通聂的老家,如果步行去的话,一来一回至少要3天时间,实在来不及。在仔细权衡利弊后,聂鹤亭最终还是选择放弃回家探亲,只留下一些钱给当地的县长,嘱咐县长分发给老家的乡亲们,以表自己对故乡的拳拳之心。不久之后,表侄女从老家跑到北京来面见聂将军,想请他帮忙给自己争取一个北京的户口,让自己未来能留在首都工作、生活。落户这种事对于聂将军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可他是共产党员,必须要坚守纪律,不能以公谋私,因此他最终还是委婉拒绝了表侄女,让表侄女回老家去。
聂将军虽然身为部队的高干,可他却从来不耍威风,一直保持着平易近人的态度,平时也会主动和下属开玩笑,以拉近大家的关系。有一次,部队里组织篮球赛,聂鹤亭闻讯后立即报名参赛,他打算和年轻战士们好好切磋一番,试探一下大家的球技到底如何。期间,有一位战士不小心撞倒了聂鹤亭,这可吓坏了在一旁观赛的干部们,毕竟聂身体不太好,万一要是出事了可怎么办?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聂鹤亭只是起身拍了拍背上的土,紧接着又继续加入到比赛中,丝毫没有发牢骚的意思,这也从侧面显现出聂鹤亭大度、宽容的优良品质。1966年,聂鹤亭突然被指为“右派”,继而遭到猛烈的批判,此时罗帅已经离世,而其他老同志也遭到冲击,自顾不暇,没人为他说话、撑腰,于是他很快被打倒,先是被管隔离审查,紧接着又遭到下放,被迫到某农场劳动改造。
到了1969年,聂鹤亭因为长期劳累,加之营养不良,突然病倒。周总理闻讯后立即派人将他接回北京疗养,但他病得实在太重了,医生们没办法完全治愈他,只能尽量用药物延长他的生命。1971年,他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的遗体被火化后暂时由某殡仪馆收藏,等到动荡结束后才正式放入八宝山。而他的故居后来则被修葺为红色景点,供世人参观、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