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约刚签订时,苏联笃信将赢下冷战,多年后才发现误入可怕泥潭

审度 2020-03-30 19:39:40

1975年8月,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与美国总统福特肩并肩高兴地从位于赫尔辛基的会场走出,不必开口询问,人们便从他们脸上轻松的笑容得知,这次会谈一定是十分成功。此时的冷战抵达了一个高峰,却也同时迎来了转机。

在长达30多年的拉锯战后,双方都开始感到有些乏力。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越战的失败令美军士气低沉,国内反战情绪高昂,政府公信力大跌,已经到了不得不求变的关键时刻,同时,美国政府也意识到,靠强权与苏联当面硬碰硬,这恐怕是行不通的。而站在苏联的角度来看,倚仗着极其强大的军力,苏联综合国力已强大到了同美国平起平坐的程度,外界甚至有观点认为,苏联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美国。这种成就让莫斯科感到十分得意,但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当下依靠“勒紧裤腰带造坦克”缔造出的繁荣场面怕是持续不了太久。

此时此刻,双方在“寻求休战”一事上形成了默契,因此,当美国提出这一建议时,苏联立马应允。不久,《赫尔辛基协定》出台。倘若稍微翻看一下这份文件,我们很容易发现,即便是让在如今这个时代,它依旧不算过时。协定中许多条例看上去公平积极,例如“不干涉他国内政、承认并尊重人权及人的各项基本权利、尊重民族平等与民族自决”等,这些无疑会推动世界走向和平。《赫尔辛基协定》一经推出,世界各国纷纷拿出了十分重视的态度,有些国家间甚至互作政治承诺,一时间,一股轻松加愉快的气氛填满了国际社会。

有趣的是,当35个国家代表签字完毕、协定正式生效时,美国和苏联国内却出现了两股截然相反的声音。先说苏联,在条约签订之前,其国内有声音说此举无异于“在胜利的道路上突然驻足”;然而随后,这些微弱的反对声立马被人们的喜悦所吞噬,苏联社会各界几乎达成了共识:协定为苏联争取了可贵的战略缓冲,而他们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甚至有乐观者认为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了苏联。美国则恰好相反:协约生效后,整个美国社会立马把矛头对准了福特政府。《纽约时报》为此还专门给出了头版,痛批当局的愚蠢和短视。一些时政专家毫不留情地指出,此举给苏联吞并东欧和其他地区提供了机会,《赫尔辛基协定》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懦弱妥协的象征。

眼看要被唾沫星子淹死,美国政府也不敢太吱声,基辛格不痛不痒地争辩了一句:“与民主国家相比,它对拥有着最庞大陆军的强国具有更大的约束。”历史证明,与那些“砖家”相比,这些掌控着国家命运的大佬的眼光,永远看的更远更准。而苏联人很快便发现,这份看上去美好甜蜜的协定,实际上是一道紧箍咒,一瓶甜蜜的慢性毒药,一个无底的泥潭。

在协定刚生效的一段时间里,苏联可谓是高歌猛进,大获全胜;他们一口气同诸多国家签署和平友好条约,苏联势力转而控制了这些国家,又以此为跳板发起了进一步扩张。例如1975年爆发的柬越战争以及印度随后对巴基斯坦掀起的新一轮攻势,背后都少不了苏联的操纵。一时间,苏联在世界的影响力迅速攀升,这一阶段,美国显得有些狼狈落寞。同时,世界各国也感到很奇怪:字里行间都溢满了“和平”二字的《赫尔辛基协定》,为啥反而让世界变得更乱了?

苏联人从初期胜利的喜悦中缓过劲后,突然意识到他们当下的日子似乎更不好过了。纵观历史,咱们便不难发现美国与苏联,二者维护霸权的手段时期是不太一样的。简而言之,苏联人喜欢用强硬手段人为地制造出一种相对稳定的局面,这种稳定剥夺了各国各地区的自由度,但只要肯老老实实地听话,好处通常少不了。美国则恰恰相反,他们擅长制造混乱,通过混乱瓦解某个地区的秩序,再趁着混乱注入自己的势力,当尘埃落定后,人们便会发现,这块地区早已改易旗帜了。

基于这一规律,咱们不难发现,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世界的局势对已对美国大大有利。原本,苏联迫切在协约上签字的目的正是为了改变穷兵黩武的扩张模式,谁料这一首要战略期待未能实现不说,情况反而加重了。苏联急于在抢来的地盘上建立秩序,这无疑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烧钱且不说,重要的是,大多数国家都不愿被强国控制,自然会拼命抗争。抗争带来的混乱,恰恰给西方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

更阴险的是,美国一面趁乱浑水摸鱼,另一面看热闹不嫌事大,苏联但凡采取一些强硬措施,西方国家便像打了鸡血似的大肆炒作,指责这些行为与《赫尔辛基协定》中有关“主权”和“人权”的规定相悖。苏联毕竟是有头有脸的超级大国,在全世界的睽睽之下,他们也只好选择退让。因此,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会儿,苏联俨然是骑虎难下。表面上看,他们的势力范围达到了顶峰,实际上,其中许多国家根本就不服苏联,仅仅是维护这些地区名义上的统治,苏联都不知道要白白扔进去多少冤枉钱。

家门外乱得要死,家里面也着起了火:无休止的扩张引起了相当一部分苏联民众不满,他们开始议论事态甚至指责当局。这段时期,克格勃每天都要加班加点,他们加强了对民众的监听,而这些偷鸡摸狗的行为反过来又激怒了民众。在当时,苏联国内流传着这样一则趣谈:假如你没钱买棺材,那就去克格勃门口喊一声“人权”,因为这样,克格勃就会出钱帮你办葬礼。而在国际社会,每当有会议召开,总有一群人追着苏联代表,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就“人权”向他们讨要说法。

20世纪70年代末期,苏联国内外的矛盾已经到了顶点,随着阿富汗战争的爆发,一切矛盾再也无法掩藏了。当然了,入侵阿富汗恐怕有苏联高层诸如“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这样的打算,但在西方国家的暗中支持下,阿富汗战争最终变成了一个无底洞。这场战争不但宣告着苏联扩张战略的全面失败,更是改写了苏联的国运,超级大国从此开始了断崖式的下跌。同时我们需要认清一个问题:并非阿富汗拖垮了苏联,阿富汗战争仅仅是压垮苏联的众多茅草之一;早在这场战争之前,苏联人已经自乱了阵脚,慌不择路地走入了死胡同。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赫尔辛基协定》从一开始便是美国人精心布置好的陷阱。他们佯装软弱和退让,引诱苏联一步步入坑。而好大喜功的苏联当局又无法抵抗这种诱惑,他们甚至被一开始胜利的假象冲昏了头脑。即便是在内外矛盾交错、国家面临巨大危急的关头,莫斯科仍孤注一掷地插手他国内政,发起侵略战争。

显然,《赫尔辛基协定》这瓶慢性毒药的后劲儿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西方国家不断重复“人权”、“主权”等字眼,在苏联的霸权受到挑战、苏联当局试图以更强硬的手段来维系霸权的节骨眼上,各国终于开始纷纷尝试独立。当然了,国家敢于取回主权,这本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但我们也不得不说,其中有些国家也确实是被西方忽悠晕了,且晕得无药可救。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昔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这个在当时单独拿出来都能左右一方局势的国家,居然在重获自由后接受怂恿,甘心自废武功,最终沦为笑柄,可谓是后患无穷。

20 阅读:4660

评论列表

shimokita

shimokita

12
2020-04-01 07:26

强盗的棒子被收起来了,就再也没人怕强盗了。

123幸福 回复 04-08 10:48
还有一个强盗没死!

请搜寻

请搜寻

10
2020-04-08 03:21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中美建交关系最大,从此苏联几亿人要与全球几十亿人对抗,想不衰落都难

时尚唐人街123 回复 04-27 10:40
你这脑回路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你特么就是一韩国人。那时的中国在美苏面前啥也不是知道不?参考今天的印度,甚至连今天的印度都不如

老D

老D

4
2020-04-17 15:12

我们总是说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为什么总是阴谋赢呢,难道你们都是傻瓜总上当吗?如果都是傻瓜就别占着茅坑不拉屎[汗]

goldf

goldf

2
2020-04-10 09:19

以史为鉴

UC网友37xxxx9500

UC网友37xxxx9500

2
2020-04-12 10:40

药本身没有错误,错误在于人们如何使用它!

又是一天

又是一天

2020-04-25 18:08

这不过是表面[得瑟]

审度

审度

历史也可以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