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崔医生。
身体越寒,人就越容易上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寒气太重了,身体里的阳气不仅没办法给它赶出去,反而会被寒气挤占生存空间,逼迫着往体外走,阳气虚越上浮,就会表现出上火的症状。
所以你看有的人虽然经常上火,动不动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干咽痒,表面上看是一派火热,但其实手脚冰凉,小肚子、后腰、膝盖关节这些地方摸上去都凉飕飕的。这既不是实火,也不是虚火,而是寒气太盛,导致阳不归位,本质上还是阳气太弱了,需要补阳。
那说到补阳,最应该补的就是脾阳和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而脾阳呢,则是能腐熟水谷,就像炉子里那把火,火小了,不能把饭煮熟,身体也就吸收不了这些水谷里面所蕴含的精微之气。
有一个中成药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叫做桂附理中丸,它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肉桂和附子。理中丸本身就是一个温中散寒,补脾益气的方子,可以温助脾阳;而肉桂和附子这两味药呢,大辛大热,能大补命门之火,散掉客居体内的寒气。并且附子走窜性强,可以把阳气带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全方位的驱散寒邪;肉桂则是能引火归元,引导虚越上浮的阳气回归到肾中,这样表面的热象也能得到缓解。
除了用药之外,我们也可以选择艾灸神阙穴的方式来补阳,神阙穴就在我们的肚脐,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直接补充阳气。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我们下期再见!
用户10xxx42
药名字都说错[点赞]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哇.中医好历害的一个。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蓝染惣佑介)。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