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国大选最后10天,以色列的F-35战机突然出动,对伊朗防空系统、导弹库和无人机基地展开猛烈空袭。以色列方面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仅仅是个“开端”。不过,伊朗的反应同样迅速,称大部分来袭战机已被成功拦截。此时正值美国总统选举之际,拜登政府虽公开表示支持以色列的行动,但也不得不顾及国内反战群体和穆斯林选民的反应,呼吁各方保持克制。这一场景仿佛为全球局势蒙上了一层新的阴影。
而与此同时,特朗普针对台湾也亮出了一张“保护费用”的账单,直接要求台湾当局支付美军驻扎费用,并严词批评台湾的半导体行业“抢走”了美国芯片市场的份额。显然,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外交风波,而是一场与美国大选命运紧密相连的政治博弈。就在这混乱中,副总统候选人哈里斯请来了重量级帮手——米歇尔·奥巴马,企图在最后关头争取更多女性和非裔选民的支持。这样的剧本在选举倒计时的最后关头展开,真是火药味十足。
以色列的“助攻”无疑将整个中东局势推向了新的危险边缘。此次空袭并非突发之举,而更像是内塔尼亚胡的精心谋划。众所周知,特朗普一贯对以色列友好,甚至将美国驻以使馆搬迁至耶路撒冷,以示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在大选的关键时刻,以色列发起这一系列攻击,颇有为特朗普“助选”的意味,试图激起美国国内支持以色列的保守势力。反观拜登政府虽然公开表达支持,但始终小心翼翼,生怕激怒国内的反战选民。这样的政治微妙感让人不禁想问:美国到底是为了自身利益,还是在为他人火中取栗?
说到这里,拜登无疑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他不能放弃对以色列的承诺,否则将面临亲以选民的强烈反弹;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反战声浪日益高涨,尤其是部分穆斯林选民对其立场不满,他又不得不尝试控制局面,避免事态恶化。可以说,拜登的每一步都需要走得小心翼翼,而内塔尼亚胡的“助攻”也更像是一剂“催化剂”,加速了美国内部的分裂。
而另一边,特朗普更是毫不掩饰地对台湾“下手”,要求台湾当局支付所谓的“保护费”。这番言论在全球引发热议。表面上看,特朗普此举是为了强化美国的军费负担分摊原则,实际上却是为了在大选前夕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美国优先”立场,获取国内保守派选民的青睐。特别是在芯片市场上,特朗普直言台湾半导体企业对美国芯片产业形成了威胁,要求台湾方面对此有所“贡献”。这无疑是在“经济牌”之外,加入了一层更深的战略意图,意图捆绑台湾,以进一步稳固自己在选民心中的形象。
再看看哈里斯阵营的动作,她请来米歇尔·奥巴马这位重量级人物出马,显然是一次紧急公关。奥巴马夫人向来以冷静和智慧著称,她的加入将极大增强哈里斯的民意基础,尤其是女性和非裔选民。这一手棋走得相当聪明,毕竟在大选的关键时刻,能否吸引女性选民和少数族裔的支持可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米歇尔的出现不仅为哈里斯赢得了部分犹豫不决的选民,也让共和党不得不重新评估局势。
如今,整个世界都在关注美国大选的最后10天,国际局势因这场选举的博弈变得扑朔迷离。若特朗普成功连任,以色列显然会继续获得美国的强力支持,甚至在中东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的手段,进一步孤立伊朗。而若拜登胜出,则美国很可能会调整对以色列的支持力度,试图在中东重新获得“调停人”的角色。这对于伊朗而言无疑是一个喘息的机会,但同时也意味着中东格局将迎来新一轮的重构。
可以预见的是,不论谁赢得大选,中东的风暴并不会随之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