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头悬物
1、剪刀、曲尺、铜镜、布帛的常态志公视觉要素中最显著的一个独特成分,就是持杖,而且杖头上挂着好多物件。从上述基本按照时间坐标梳理的文本资料来看,在南梁慧皎所撰《高僧传》释保志传中,志公的锡杖杖头上,挂着的是“剪刀及镜或挂一两匹帛“;到了唐朝李延寿撰《南史》之《隐逸下》“宝志传”中,宝志的杖头挂上的是”铜镜剪刀镊属“,而且曾经解杖头左索绳而掷,可见杖头还挂了绳索。到了北宋初年李昉等奉宋太宗旨所编《太平广记·异僧四》释宝志条中,志公的锡杖杖头挂的依旧还是剪刀及镜,或挂一两匹帛。到了宋真宗年间释道原所撰《景德传灯录》中,志公的杖头依旧挂着从南梁以来就存在的杖头要素:剪刀、尺、铜鉴、一两尺帛。可见,从南梁到唐代,到北宋,志公杖头的物件要素一直基本没有变化。就是剪刀、铜镜、布帛。一般的志公艺术图像中,也正是如此表现的。
灵谷禅寺志公像
宝志由引导梁武帝创制水陆法会,所以一直成为水陆画中开篇之图,在水陆画上,成为劝说梁武帝创建水陆斋仪的对应高僧画面,而流传万古了。在这类的画面中,志公既有露顶不覆的沙门相,也有头戴三布帽的装扮,道理很简单,沙门相的高僧大德实在太多,而三布帽、风帽的圣贤屈指可数,容易辨认。下图为明代《水陆缘起图》,首都博物馆藏,花脚大仙拍摄,画面上方是梁武帝向志公和尚问法图,下方是金字抄宋代宗赜作《水陆缘起文》。左上角有万历皇帝之母慈圣皇太后款识钤印。
同时,在同类画面中,志公不仅有胁失合十站立的状态,也有随从手持锡杖的状态,持锡杖的时候。也有头戴三布帽的时候,见下图所示:
清代 雍正十三年 昆明刊刻 梁王忏有时为了强化志公的视觉要素特征,除了三布帽之外,还格外明确地在杖首挂上了志公的著名的招牌物件,剪刀布帛之属。见下图所示:
明代嘉靖年刊梁王忏在下图水陆画中,风帽四州大圣与风帽宝志公同在,在右边深色衣服老者风帽志公的身边,紧跟着一位手持锡杖的随从,这个锡杖上也正是悬挂着志公的招牌要素剪刀尺子。
下图为四川夹江千佛崖第91号龛宝志禅师像,左手持锡杖,上挂的也是剪刀、铜镜、矩尺等物。
下图为四川省夹江县千佛岩第091号窟唐末至五代僧伽、万回、宝志三高僧合龛像线图,僧伽其左侧之志公,风帽而坐。手持锡杖,锡杖上悬挂剪刀、尺之属。
可见,志公的锡杖之上,悬挂剪刀、布帛、铜镜、尺子是艺术图像表现中常见的要素无疑。
比如,唐代皎然在《志公赞》中就曾云:“大动之地,我安其中。高景无氛,灵鹤在空。出生死阨,随物有终。剺形骇俗,借缋开蒙。常携刀尺,精意谁通”。
南宋李曾伯在《满江红·京递至,亲旧皆无书,再用韵简云岩、朔斋》中也咏叹:“天女花边浑似剪,志公杖上平如尺”。
更为好笑的是,因为志公锡杖上挂了剪刀布帛,后来志公竟然成了澡堂业与修脚业的祖师爷。也只能佩服民间思维的跳跃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