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艺术家决定用毛毡拯救内心

涵蕾看家居 2025-01-05 08:22:43

天气渐渐转凉,骆馅饼也开始了新一季度的忙碌。作为近两年热度逐日攀升的90后新锐毛毡艺术家,骆馅饼从2022年夏天在深圳应邀举办首个个展后,仅2年时间,她便带着自己的毛毡作品走遍全国多个城市。

作品|发呆的小女孩

超大体的毛绒绒“小女孩”,或是抱紧双膝、或是侧脸撑腮,两颗小而黑的豆豆眼不知凝视着哪里,却很神奇地流露出一个女孩子未曾言说的思绪。很多现场观众们喜欢将它称之为“发呆的小女孩”。人们也总会不自觉地在“小女孩”面前停下脚步,随着看上去圆滚滚的可爱“小女孩”追忆起自己的“小女孩”世界。

2023 太原市千渡长江美术馆个展现场

“喜欢我的很多都是女孩子。”生性内敛的骆馅饼并不擅长与展览现场观众交谈,她习惯于默默站在空间里,作为展览观众一般去感受现场的情绪与故事。

从广州、杭州到宁波、大连,每场展览都有不少女孩子们专程跑去看“小女孩”,甚至许多妈妈会带上自己的女儿,一起去感受“小女孩”的故事。“我印象非常深的是有一次在太原展的分享会上,我在讲述一些我对负面情绪、原生家庭的处理方法和与自己和解的东西时,有一位小姐姐坐在底下一直默默流泪,看着她泪流满面的样子,那一刻我的内心觉得很奇妙。”

2024 “感知我所及的世界”个展现场

在“小女孩”被越来越多人喜爱之前,骆馅饼从未试想过用毛毡去传递什么。彼时深陷抑郁情绪和迷茫心境的她,只是凭借艺术创作者的本能去记录种种情绪和思考。最初的圆滚滚“小女孩”就是那个曾经敏感、脆弱、阴郁、挣扎的她自己。

作品|发呆的小象、海獭、小猪、松鼠

在中央美术学院结束本科学习后,独自前往英国留学的骆馅饼遭遇了伦敦城的疫情封控,“读研时我做的是软雕塑创作,类似于可穿戴雕塑,需要将作品穿戴在身上走到城市公共空间里与人交流、互动,但疫情一来我的创作就被迫停止了,再加上担忧回国、生活问题,本就不好的情绪雪上加霜。留学期间是我非常低落、抑郁的一个人生阶段,差不多每晚都会做噩梦,最早我就用插画记录下我的噩梦和坏情绪。”

作品|失眠的小船

骆馅饼第一次接触羊毛毡便是在这一时期,她在学姐那儿回收来的二手废料包里发现了一些羊毛毡,“正好被封控在家,除了画画也没什么可以做,就试着自己戳戳看。”最开始心烦意乱的骆馅饼戳了一些张牙舞爪的小东西,渐渐地她开始把敏感、弱小的自己幻想成一位经历着各种各样噩梦的“小女孩”,在安静到只能听见戳针和毛毡触碰时发出的“沙沙沙”声中,创作出隐于女孩子内心之下的情绪汪洋。

作品|躲在衣柜里的小孩

摸上去柔软且带着生命温度的毛毡艺术一向给人温暖、治愈的感觉。但在骆馅饼的毛毡世界里,每一位观者似乎都能借由温柔的外壳感受到一些曾被自己、或是身边人忽视掉的隐秘情绪。

“我的作品不是严肃的那种东西,也不是特别潮流、年轻,就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日常情绪,或者说大家多多少少都曾有过的负面情绪,像是梦、原生家庭这些。”在骆馅饼看来,关注情绪的艺术作品并不少见,但除了情绪之于人感官上的刺激,她也会好奇这种负面情绪是如何触发的。最早,她借由“小女孩系列”插画将自己的梦境和抑郁状态一一画下来,比起常见创作者的情绪宣泄和表达,骆馅饼更像是通过创作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记录、观察。

作品|刺系列之平凡的脆弱之处

接触毛毡艺术后,完全不同于传统艺术类别的创作方法,让骆馅饼更能依托于自己最直接的感官体验去记录情绪的起伏与震荡。“我所接受到的学院派创作会更强调美术史中的语境,但毛毡艺术完全不同,它独立于文字、语言之外。”

从绘制潦草的图纸,到拿着所有材料开始戳戳戳,毛毡的创作脱离了严肃艺术一贯的条条框框和艺术逻辑,它更像是一种凭借着生命直觉,以纯粹感官体验去创造感官的艺术表达。“其实我也不知道要做成具体什么样子,就是一边做,手的那种感觉就会慢慢出来,作品也会在感觉中自己生长出来。”

作品|兔子的安睡

一件作品的创作周期绵长而细腻,稍微大的毛毡雕塑平均耗费一两个月的时间。

“在创作期时,我每天的生活都比较固定,基本是睡醒、吃个饭就开始戳毛或画画,饿了就再吃饭、然后找个时间运动下, 运动完了回来接着戳毛,戳到晚上就睡觉了。每天差不多能戳6个小时的毛毡,体力好的时候,10个小时也可以。”没有特别兴趣爱好的骆馅饼,将生活中大部分时间用来做毛毡作品,工作量虽冗长,但很神奇的是骆馅饼在重复劳动中能获得一种特别平静的感觉。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那种毛毡视频?戳毛时的声音就像ASMER,很多人喜欢听戳戳戳的声音,感觉是非常治愈的。所以对我来说,毛毡艺术的创作过程既能感受到手的感觉,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疗愈。”

作品|毛茸茸的拥抱

作品|翅膀的根

尽管骆馅饼一直在讲述那些触动她的消极情绪,但在创作毛毡一段时间后,她发现作品开始变得平静。

“早期我创作的‘小女孩’看起来非常不安,时刻处于蜷缩、紧张的状态。但最近这一年,我的‘小女孩’比较平静了,画面也明亮起来。这些风格上的变化或许也是我心境变化的一个体现吧”。

2022 深圳市木星美术馆“梦里柔软的你”个展

2022年夏天的深圳首展前,骆馅饼正一边在美术机构教小孩画画一边创作,无论艺术前途还是生活现状,都与大多数挣扎在理想与现实困境的年轻人一样,只有创作时才能感受到些许放松,从那时起她就坚定了要成为职业毛毡艺术家的理想。在获邀办展后,骆馅饼毅然辞掉工作,带着大大小小的作品前往深圳。尽管一切并不如想象中顺利,但当展览开幕,骆馅饼站在“小女孩”前,第一次以观众视角看着作品呈现出的完整故事线,这一刻,她再一次找到坚定下去的力量。

作品|被风吹走的家乡

最近刚在宁波、杭州、大连几个城市结束展览的骆馅饼沉迷于织毛衣。待在工作室与毛线一“纠缠”就是大半天。毛线与毛毡都是柔软又坚韧的材质,于是她试着将两者结合,再一次投入到新系列创作中。“我试着将钩针、棒针还有羊毛毡、仿毛线结合起来。小时候奶奶常会织些东西,现在她有些神志不清了,我用的大部分工具也是奶奶剩下的,所以在毛线编织的过程中我好像又连接到一些关于小时候的记忆。”

作品|聚会

童年和原生家庭是骆馅饼创作中坚持表达的主题,“90后一代好像有不少家庭离异的孩子,我也是其一,我的情绪和思维模式都来源于小时候的经历。”

家庭、成长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沙河中,于骆馅饼的神经上磨出一根敏感的刺,看似坚硬却本质柔软,只能一次次的向内刺向自己。从大学起,骆馅饼就开始关注家庭环境对自己成长和思维塑造的影响,她看了许多心理学的书,试图找出自己负面情绪的来源。无论是尚且稚嫩的“软雕塑”创作实验,还是后面一个个“小女孩”所讲述的故事,她都有意识的将自己对成长和家庭的思考融入其中。而这种思考也伴随着自己年龄的成长而不断变化,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新的体会。

作品|不存在的朋友

如今,骆馅饼的心境和生活状态都逐渐趋于平静,新作品《不存在的朋友》系列也通过羊毛毡与旧家具的跨材质融合、重叠,在探讨材料软硬和技法的同时,展现出她试着与过去、与消极自我和解的人生新理解。

“小时候有一些自己不想面对的事情,我就会躲进衣柜里,像秘密基地一样,周围都是自己的衣服,是非常柔软而安全的味道。”除了衣柜外,骆馅饼发现很多人童年都有类似于安抚物的“阿贝贝”,所以在新系列中,骆馅饼将她淘来的二手家具做成童年的“阿贝贝”,给那些曾处于不安、孤独与无人理解的童年的我们寻找到一个“和解”的情绪点。

“我可能已经掌握了方法,将消极不安的情绪和记忆都转换成作品,这样它们就没有那么困扰我了。”回看自己的每个作品,骆馅饼能直观的感觉到自己心境的变化,柔软而坚韧的毛毡在冗长的操作中让她找到了直面成长的“刺”的治愈方法。比起过往的不安、痛苦,骆馅饼逐渐与情绪和解,她也希望透过自己的作品,让人们关注到那些不能被诉说的负面情绪。

策划|晓莉

编辑|camellia

文字|小语

图片来源|骆馅饼

0 阅读:0
涵蕾看家居

涵蕾看家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