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犯被斩前吟诗一首,朱元璋听到后,把监斩官全杀了!

历史教堂 2024-12-10 17:38:26

孙蕡是明朝初期的著名诗人,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广州府南海县平步(今顺德平步乡)人。

他的诗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岭南诗歌史上有着开创性的作用。更是被誉为“岭南明诗之始”、“岭南诗宗”。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由于牵扯到一桩大案中被冤杀,遂在临死前写了一首悲凉的绝命诗。

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看到孙蕡临死前写的绝命诗后,恼怒不已,将监斩孙蕡的官员全部处死;究竟是怎样的一首诗,能让朱元璋作出这种决定,又为何怒斩监斩官呢?

事件的起因,还要从洪武年间的四大案之一蓝玉案开始说起。

洪武四大案,是发生于明朝初年的四桩大案;明朝建立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治理权贵和贪污而发起的四大政治案件,分别是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和蓝玉案。‌‌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为了巩固皇权的稳定,曾大肆屠杀权贵、功臣,蓝玉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明朝的开国名将,然而在屡建功勋后,自恃有功,骄横跋扈,引明太祖不满,遂在洪武二十六年,以谋反罪被杀。

蓝玉结党甚广,他的倒台,象征着蓝玉一党的覆灭。

无数人随着蓝玉的倒台被牵连其中,元功宿将,相继尽矣。据史书记载,蓝玉一案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前后十余年,屠戮上万人。

受到牵连的人实在太多,比诛十族还要残酷;为什么说很残酷呢,比如说蓝玉还在的时候,只是曾经给蓝玉送过东西的人,都因此被牵连诛杀。

著名诗人孙蕡,便是其中之一。

孙蕡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受到了蓝玉案的牵连。

蓝玉在世时,孙蕡曾经给蓝玉题了一幅画。正因如此,查案的人便认定孙蕡跟蓝玉有所牵连,于是将其逮捕入狱,判处斩首。

临终前,孙蕡心中悲痛万分之余,写了一首绝命诗。

《列朝诗集·孙蕡传》 明 孙蕡

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

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

译文:在一个日落黄昏中,一阵急促的鼓声中,手起刀落,一个生灵顷刻之间便成了凄凉的黄泉路上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黄泉路上已经没有了可以住宿的地方,今夜我还能去谁家住宿呢?

尽管孙蕡写了这首绝命诗,仍旧没有逃脱被斩首的命运。

孙蕡被杀后,朱元璋得知了此诗,遂曰:“有如此好诗,不覆奏,何也?”并诛监斩者。

朱元璋之所以怒斩监斩者,完全是因为监斩者在处死孙蕡之前,并没有跟他知会一声。倘若朱元璋事先知道的话,应该就不会斩杀孙蕡了。

一者是因为孙蕡跟蓝玉之间的牵连仅是那一幅画而已,二者则是孙蕡的诗人身份,多少都有些影响力。

蓝玉本是朱元璋留给太子朱标的一大悍将,虽说有些居功自傲,但朱元璋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只是太子朱标的死,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计划,这才开始了一系列对功勋名将的屠戮。

因为年迈的朱元璋,并不怎么放心年少的皇孙朱允炆,他担心朱允炆没有能力镇得住蓝玉一党,这才发狠彻底剿灭了蓝玉一党。

由于杀的人实在太多,朱元璋也时常担心天底下有人会反,遂经常无故兴冤案,诗人孙蕡,便是众多冤案中其中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0
历史教堂

历史教堂

专注于国学历史、野史典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