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为何有4种不同的排名?“萧克镇上将之说”又是什么?

九品监史官 2024-10-17 11:36:52

开国上将,共五十七位英勇之士,他们在中国的革命事业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关于他们的排名,坊间一直流传着“萧克镇上将”之说,意指萧克上将在众多开国上将中地位特殊,理应位列第一。但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细观大授衔以来的各种版本,萧克的排名并非一成不变,并未始终占据榜首。

这引发了我们的好奇: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排名版本?它们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萧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萧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引自百度百科

▶按姓氏笔划排名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排序方法——按姓氏笔划排名。

这种方法在官方场合尤为常见,如2007年解放军出版社发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中,就采用了这种排序方式。从王平到阎红彦,再到傅秋涛,每一位上将都按照姓氏笔划的多少被有序地排列着。

这种排序方式,无疑体现了官方的一种通用原则,即在不涉及具体功劳大小的情况下,以姓氏笔划作为排序的依据。

不过,这种排序方式也引发了一些人的质疑。

他们认为,开国上将们的功劳和地位岂能仅凭姓氏笔划来决定?

55年授衔时的情况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确实,这套书籍在记载开国十大将时,就明确给出了他们的名次: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排名,都显得那么清晰而有序。

相比之下,开国上将的排名就显得有些模糊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这套书籍中窥见一些开国将帅排序的基本原则。

那就是:十大元帅、十大将有明确的排序,而开国上将则没有。

这或许是因为开国上将们的事迹和功劳都太过显赫,难以简单地用排名来衡量。

▶按授衔时的名单排序

那么,开国上将们在授衔时真的没有排序吗?其实不然。

第二种排序方法——按授衔时的名单排序,就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秘密。

这份由总干部部上报给国务院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元帅、将官名单》,记录了授衔时的真实顺序。从张宗逊到陈明仁,每一位上将都按照这份名单被有序地排列着。而萧克,就在这份名单的首位。

但是,这份名单也并非没有争议。有些人注意到,这份名单和后来周恩来亲口颁布的命令以及授衔时的顺序并不完全一致。

那么,到底哪一种排序方式才是最准确的呢?

▶按授衔时所在大单位和任职排序

这就引出了第三种排序方法——按授衔时所在大单位和任职排序。

这种排序方式以开国上将授衔时所在的军事单位和职务为依据进行排名。

萧克因为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而高居首位。

这种排序方式无疑更加符合各位上将的功劳和资历因为他们的职务安排本身就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

▶按职务级别排序

还有一种排序方法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按职务级别排序。

这种方法将开国上将们按照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以及无军队级别进行分类排名。

这种排序方式虽然看似简单粗暴,但却也反映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那就是开国上将们的职务级别确实存在差异。

那么,到底哪一种排序方式才是最符合实际的呢?

这其实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开国上将们的排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每一种排序方式都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考量因素。

▶萧克上将的特殊地位

然而,无论采用哪种排序方式我们都不能忽视萧克上将在开国上将中的特殊地位。

他的革命经历、功勋以及职务都足以让他在众多开国上将中脱颖而出。

他参加过北伐作战、红军时期是红六军团长、抗战时期担任过120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华北军区副司令,每一个时期他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因此,将萧克上将排在开国上将的首位并非没有道理。

他的资历和功勋都足以让他担当这一殊荣。而那些关于他是否能名列第一的流传也最终都被时间消解。萧克上将的宽广胸怀和高风亮节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开国上将们的排名并非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们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他们的英勇事迹。每一位开国上将都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历史的丰碑

在历史的长河中,开国上将们的排名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模糊但他们的英勇形象和卓越贡献却将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上。

他们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也是后代子孙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萧克镇上将”之说。

无论这个说法的起源如何无论它在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我们都应该铭记萧克上将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卓越贡献。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人物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0 阅读:73

九品监史官

简介:客观看待历史事件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