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不一般│从“年味游”中看见山河故人

时代邮刊 2025-01-30 00:50:48

2025年的春节不一般。

年还是那个年,却是首个“非遗春节”。四千年以降,一直都很浓郁的“年味”中,又多了一款“国际范儿”“全球视野”。欢乐的氛围,无远弗届。

与以往不同,今年的“年味游”愈发热闹了。

携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泉州、潮州、汕头、自贡、大同、兴义等小众目的地热度飙升。从预订订单来看,铜陵、黄山、大同、景德镇、漳州增长明显,较之2024年春节增长约4倍。

安徽歙县鱼灯、江西婺女洲打铁花、四川阆中舞草龙、福建泉州簪花围、潮州英歌舞、延安陕北说书……出境游的数据亦增长迅速。

更讲究“在地性”,更愿意近距离体察风土人情、品味山河故人,已成为很多人春节出游的选择。

即便没有“非遗”的新触点,人们也乐意出去走走。祖国这么大,看不完,根本看不完。南方的“小土豆”可以跑到漠河体验极寒,看松花江上如梦如幻的雾凇,而北方人则纷纷“下江南”“下海南”“下云南”,沐浴在温暖的南方阳光下。

在传统的认知中,过年就意味着团圆。回家过年,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深沉的情感旨归。然而,时代在变化,变化早已像小火苗一样活泼泼地出现在生活中了。

比如不少人选择在大年初一出行,既重视了“除夕”,又照顾了偏好。还有人干脆举家出门游玩,换个地方去团圆。

常年生活在一个地方,舒适但可能倦怠,而换个地方,特别是在春节这个簇新闪亮的时间段,自然会看见更多惊喜。毕竟,“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异地风物之灿烂,多元文化之丰盈,都会让人目不暇给。每一种文化,都有生长的土壤。若能到滋生它的现场去触摸一番,自然会有不一样的体验。这也是人们出游的乐趣所在。

哪里的“年味”更浓,哪里的“年味”更有特点,哪里的“年味”值得再三回味,实地看过才有发言权。

我们这个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孕育了多姿多彩、历史厚重的年味文化。尽管它们共同凝聚成中国式情感和文化,但不同区域仍有不同表现,多一些抵近发现,在体验差别的同时,也会衍生出新的情绪价值、文化形态乃至商业机会等。

这也是一次文化的提示和精神的洗礼。全球化时代,很多事物的边界消失了,世界是平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可以趋同,就像春节文化,就关乎一个国家的文化生态多样性。

更加注重春节的仪式感,不断增加春节的文化供给,既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必然,也是个人情感的需要。

互联网缩短了人和真实世界的距离,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然而,真实的内心体验,不会因为一网联通被替代,在路上才能看到更多风景。

忙碌一年了,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嗅一嗅“年味”,听从内心的召唤,多与这个世界好好谈谈,在交流和沉浸中找到文化的根脉,也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脚下的土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年味游”的火热,也是一次文旅的双向奔赴,文以旅而致远,旅因文而充实,而春节,就是所有中国人心灵与情感的背景板。

原文首发于《时代邮刊》第477期

2025年2月· 新中年

作者/胡印斌 编辑/宾丝丝

时代邮刊祝您

编 辑 | 时代邮刊融媒体中心 审 核 | 李 玲 终 审 | 黄 菲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