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价迎来了年内最大跌幅,原因是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挫。未来,我国成品油的变化走势除了受到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影响外,还将受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的影响。
5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5月16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降低380元和365元。折合每升价格,92号汽油、95号汽油、0号柴油分别下调约0.3元/升、0.32元/升、0.31元/升。
此次调整创年内迄今为止最大降低幅度,主要是因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挫。相关数据显示,4月28日—5月15日,Brent和WTI近月期货合约平均价格分别为75.80美元/桶、72.00美元/桶,比之前10日调价周期平均价格81.66美元/桶和77.88美元/桶分别低5.86美元/桶和5.88美元/桶,百分比降幅分别为7.18%和7.55%。
国家发改委颁发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发改价格〔2016〕64号)第五条规定:“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考虑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环节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之间,除了基于不同计量币种的价格数量上的变化关系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人民币兑国际原油价格计量币种美元的汇率变化状况。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进入2023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000元人民币兑696.54美元,与年内高点1000元人民币兑671.3美元相比,贬值3.62%。这意味着以人民币核算采购原油成本亦相应上升。也就是说,在以美元计量的国际原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炼油企业的原油采购以人民币计量的成本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或贬值会有所差异。
未来,我国成品油的变化走势除了受到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影响外,将受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的影响,甚至受到国内原油加工成本、流通成本、税金等多重因素调整的影响,大多以国际原油价格变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为主要影响因素。
从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角度,近期,受到多重利空事件的驱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挫,进入阶段性相对低位区间,接近欧佩克及其盟友的一道重要价格防线位置,蕴含了较多的悲观甚至过度悲观情绪。这与国际原油价格处于周期性高位时期截然相反。进入周期性上涨和高位运行时期,驱动价格上行、支撑价格高位运行的事件层出不穷,乐观情绪高昂甚至不断高涨。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市场认知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为短期惯性思维,往往与市场的实际供需状况和价格变化趋势相背离。这也是全球石油供需状况和国际原油价格孕育和出现根本性变化“拐点”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角度,国内有一种浓烈的气氛,普遍不能接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欧元、英镑、澳元、加元、日元等兑美元汇率。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周期性变化走势。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尚未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在机制,也未能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因此,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供需关系暂时还不能充分地反映二者之间“一般商品”的属性关系,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走势依然难以把握。我们只要建立并形成一种可把控的、可持续的汇率形成机制,本币的贬值和升值就可以服务于并有利于本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在成品油税收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当前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是一个相对低位,继续大幅向下调整并长期在更低的位置运行的空间不会太大、时间不会太长。随着全球富余原油产能的不断消化,石油供需状况将由相对宽松转向相对偏紧,国际原油价格将重拾升势。我们将不得不接受成品油价格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