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小史(七)|元朝的酒令文化
文:枯木
元朝(1271年~1368年 ),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从忽必烈定国号“大元”开始历时98年。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十分短暂,不过却对后世有着几点重要贡献。首先是疆域超越历代,为大中国多民族融合打下基础;其次是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行政体制影响巨大;再就是,科技文化进一步大发展,其中尤以元曲戏剧极为繁荣,为元代文艺形式的主要代表。
就酒令文化而言,虽然元代是少数民族统治,并且酒政制度多有不同,然而,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不但没有衰弱,得以传承延续,反而更加繁荣,其中尤以雅令最具代表,不但题材繁多,文辞优美,而且加入了杂剧和元曲形式,使得雅令成为雅俗共赏的酒令,迅速普及到城市乡村。下面我们就元代历史背景和酒令文化做一简单介绍。
一、元朝的社会背景
1、少数民族特权
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特权,因而实行“民分四等”的政策,把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民分四等”虽然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没有明确诏令,然而体现在很多法令和律令中。诸如《元史·志·卷五十八·刑法四》“杀伤”条:“诸杀人者死,仍于家属征烧埋银五十两给苦主,无银者征中统钞一十锭,会赦免罪者倍之”。而“诸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者,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意思是一般人杀人处死,蒙古人则可以戴罪从军出征,只出50两银子就得以免罪。
2、长期废除科举
再如元代不太重视科举制度和汉族知识分子,废除科举多达四十余年,直到中期才开始恢复,然而录取有限。《元史·志·卷四十五·百官八·选举》:“以科目取士,自延祐(1315年)至元统(1333年)凡七科,具见前志。既罢复兴之后,至正二年(1342年)三月戊寅,廷试举人”。合计元朝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
3、蔑视汉人知识分子
即便是开科取士,也贬低和很少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如在数量上倾斜蒙古色目人,至正十九年(1359年)录取进士:“取合格蒙古、色目各十五名,汉人二十名,南人十五名,通六十有五名”。录取后,任用品秩不同:同样是国子生员,“蒙古七名,正六品;色目六名,从六品;汉人七名,正七品”。在提拔上,汉人更是难以进入中枢,如至正十二年(1352年)下诏“省院台不用南人,似有偏负”。意思是长达七十余年,元代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中枢机构不任用南人(江南汉人)。
4、汉化受阻
在元朝整体等级制度下,使得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矛盾对立。虽然也有不少皇帝崇尚汉文化,然而屡屡遭到保守势力的不满,诸如引起“南坡之变”使得统治阶层内乱频发。而由于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间起义不断,最后元朝内外忧患,终于被明军歼灭和驱逐,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二、元朝的酒政制度
1、榷酤制和买扑制并存
宋代的酒政制度,实行官方榷酤和民间“买扑”酿造并存。《宋史·志·卷一百三十八·食货下》“酒”条:“诸州城内皆置务酿酒,县、镇、乡、闾或许民酿而定其岁课,若有遗利,所在多请官酤。”(“买扑”:宋代对酒(其他商品也有)实行的一种包税制度,设定酒税额,任人扑买。然后官方提供酿具和酒曲,酿户自备米,在官方场所酿造,盈亏自负。)
元朝的酒政则略有不同,最早延续辽、金的酒政制度,对酒实行榷酤制度,禁止私酿。《元史·志·卷四十七·食货二》“酒醋课”条:“元之有酒醋课,自太宗始。其后皆著定额,为国赋之一焉,利之所入亦厚矣。初,太宗辛卯年(1231年),立酒醋务坊场官,榷沽办课,仍以各州府司县长官充提点官,隶征收课税所,其课额验民户多寡定之。甲午年(1234年),颁酒曲醋货条禁,私造者依条治罪。”
到了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变榷酤制度,采用宋朝“买扑”先进经验。《元史·食货二》:“三月,用右丞卢世荣等言,罢上都醋课,其酒课亦改榷沽之制,令酒户自具工本,官司拘卖,每石止输钞五两。”《元史·本纪·卷十三·世祖本纪》:“(八月)罢榷酤:初,民间酒听自造,米一石官取钞一贯。卢世荣以官钞五万锭立榷酤法,米一石取钞十贯,增旧十倍。至是罢榷酤,听民自造,增课钞一贯为五贯。”大意从至元二十二年开始,酿酒一石米课税五两银钞,酒户自负盈亏。
2、严禁私酿(逃税)
元代实行买扑制度后,对于私酿现象进行惩罚。《元史·志·卷五十七·刑法三》“食货”条:“诸私造唆鲁麻酒者,同私酒法,杖七十,徒二年,财产一半没官,有首告者,于没官物内一半给赏。诸蒙古、汉军辄酝造私酒醋曲者,依常法。诸犯禁饮私酒者,笞三十七。诸犯界酒,十瓶以下,罚中统钞一十两,笞二十七,十瓶以上,罚钞四十两,笞四十七,酒给元主。酒虽多,罚止五十两,罪止六十。”其中“唆鲁麻酒”为“sarma”音译,西域蒸馏酒(烧酒)的一种。可以看出,元代对于私酿烧酒和米酒进行严惩,不但处刑罚还没收一半家财。同时对于购买私酒和过界销售(犯界酒)的行为也进行惩罚。
3、元代酒税占天下税收1/7
有的文章认为元代农业萧条,经济不如宋代,对饮酒严加限制,因而元代酿酒业和饮酒之风不隆盛。其实不然,元代只是对私酿行为进行惩罚,对于饮酒很少限制,这从税收上可以看出。
《宋史·志·卷一百三十八·食货下》记载:“(宋仁宗)皇祐中(1049年~1054年),酒曲岁课合缗钱一千四百九十八万六千一百九十六”,大致为一千五百万贯。《元史·志·卷四十七·食货二》“酒醋课”条记载,元代酒的“天下每岁总入之数”合计46.9万锭(笔者统计,云南比价不详除外),也就是全国大致每年五十万锭银钞,即酒的税收一年两千五百万两,要比宋代多一千万两。而元代一年税收,《世祖本纪》记载:“(至元二十九年),一岁天下所入,凡二百九十七万八千三百五锭”,酒税占到全国税收的15.7%,可见元代饮酒风气之盛。
另外还有可以证明的是,同条“酒醋课”记载至大三年(1310年),元大都有槽坊54所,“每所一日所酝,不许过二十五石之上”,以之计算,大都(北京城)每天酿酒就有1350石,合计202.5吨(元代1石大约150斤),一年多达7.39万吨酒(包括黄酒和烧酒)。要知道据《元史·志·卷十一·地理一》记载,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全国人口58,834,711人,大都人口不过才401,350人,平均每人每天半斤酒!厉不厉害?!
三、元代的酿酒工艺和种类
前文我们谈过,关于蒸馏酒技术,早在唐代就已经从西域获得,然而当时主要是应用在葡萄酒酿制上,很少应用在黄酒、烧酒等工艺上。到了元代,随着天下一统,使得西域酿酒技术顺利传入中原,西方的蒸馏酒等被不断引进,因而迅速提高了元朝的酿酒工艺,使得烧酒、葡萄酒、黄酒等酿造技术迅速提高。
这在不少文献中有记载如元末学士叶子奇的《草木子·杂制篇》有:“法酒:用器烧酒之精液取之,名曰哈剌基。酒极醲烈,其清如水,盖酒露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 ,“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都说明元朝蒸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烧酒的提取上。
元代的烧酒,比较著名的有阿刺吉酒、速儿麻酒等,一直到明代还在流行。如明代程本立的《江头绝句》有:“金杯阿刺吉,银筒速鲁麻。江楼日日醉,忘却在天涯。”其中“阿刺吉”即哈剌基、哈剌乞,柯瓦列夫斯基《蒙俄法辞典》有:“Araki,酒,伏特加酒,俄国白酒”,“速鲁麻”亦作速儿麻酒,为波斯语sarma音译,为当时突厥斯坦流行的一种酒。
元代葡萄酒,尤其以山西太原、平阳(今山西晋南地区)著名。金末元初一代文宗元好问在《蒲萄酒赋并序》中有:“安邑(山西运城)多蒲桃,而人不知有酿酒法”。《元史·本纪·卷四·世祖纪一》记载,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六月,“敕平阳路安邑县蒲萄酒自今毋贡”元代忽思慧所撰《饮膳正要》中记载:“葡萄酒益气调中,耐气强志。酒有数等,有西番者,有哈刺火者,有平阳、太原者,其味都不及哈刺火者田地酒最佳。”
四、元朝酒令的特点
元朝几十年停止科举选士,并且分等级轻视汉族知识分子,这使得很多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文人才子出仕无门,心中积郁,无法排解,只得混迹于宋代就已经流行的勾栏瓦舍之间,饮酒自娱,舒缓情绪。再加上元代不少官宦子弟骄淫奢侈,流连宴饮,正如《草木子》所言:“但以飞觞为飞炮,酒令为军令,肉阵为军阵,讴歌为凯歌。”使得宴饮文化十分盛行。
在觥筹交错之间,酒令交错之中,文人们把才华寄托到酒令散曲上来,继承唐代的宫调和宋词中的小令,不断充实和艺术加工,随之成为雅俗共赏的“元曲”,诗词文化从而进入到广大百姓之中。而同时涌现了众多优秀戏曲作者,创作出了众多经典曲目,使得戏剧在元代广为流行。
单就酒令而言,元代的雅令得以盛行是最为突出的特点。从元代很多杂剧曲目中,有很多关于酒令的散曲小令,诸如点绛唇、混江龙、驻云飞、油葫芦、天下乐、后庭花、哪吒令、鹊踏枝、金盏儿、青哥儿、连枝秀、喜秋风等等,无不是佐酒唱曲,这都是酒令雅令演变成戏曲的艺术展现。
除了元曲就是酒令雅令的高级艺术形式外,还有很多文人制作雅令之令筹。和唐宋不同的是,唐宋时期的雅令为即席赋诗、分题分韵、文字酒令等,属于现场发挥,比拼才华。而元代除了少数文人还在延续外,大多数酒宴场合则使用已经制作好的现成筹令或叶子戏,人们只需要摇签掣筹,或者抽牌翻牌,依据上面的文辞和令约饮酒即可,从而使得酒令的创作和使用分开来,让雅令成为雅俗共乐的酒令形式,迅速普及到民间乡村。
五、元朝雅令的形式
由于有很多才华横溢的文士制作酒令,因而元朝雅令种类繁多,就题材而言,经史子集、唐诗宋词、时令节气、花鸟鱼虫、传奇典故等前代文艺素材都被列入和引用。就器具而言,有令筹、令牌等。就饮酒方式而言,除了令约指出如何饮酒以及数量等,还加入了表演动作等新形式,使得人们娱乐和文化相结合,由雅入俗,趣味性十足。这类雅令形式以元代《安雅堂酒令》最具代表性。
《安雅堂酒令》,又名《安雅堂觥律》,是元代曹绍编制的一种牌类酒令,是把前代的筹令和叶子戏相结合,共一百张牌。在每张牌上,先横书牌名,名字根据古代善饮、豪饮、嗜饮者的掌故而立;下列牌号;右侧竖书五言诗一首,以概括牌名的意义;左侧书赏罚酒法。我们略举几例:
1、 孔融开尊第一
孔融诚好事,其性更宽容。
座上客长满,杯中酒不空。
酒法:得此不饮,但遍酌座客,各饮一杯。
2、张旭草圣第八
三杯草圣传,云烟惊落纸。
脱帽濡其手,既醉犹不已。
酒法:作写字状,饮一杯。后脱巾,再饮一杯。以须发蘸酒,以头作写字状,饮一杯。
3、贺知章骑马二十二
知章醉骑马,荡漾如乘船。
昏昏如梦中,眼花井底眠。
酒法:酌一杯,作醉中骑马之势。
六、小结
以上就是元朝酒令文化的简单介绍,其中关于酒令形式,我们只是列举了其中比较典型的酒令雅令,由于元朝雅令创作和使用得以分开,从而使得酒令雅令风靡民间,即便是不会吟诗作赋,也可以尽享雅致,因而非常流行,对后世影响巨大。另外,元代在汉族宴饮文化中,前代传统酒令文化都得以延续,限于篇幅,我们就不一一举例。至于明清酒令文化,我们下文再谈。
(未完待续)
2022/03/14榆木斋
主要参考书目:
《宋史》元代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元史》明代宋濂等主持编修
《草木子》元末叶子奇撰著
《安雅堂酒令》元代曹绍编制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