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说自己上大学时,明明连续三年都拿到助学金,却被辅导员要求把名额让给一个用苹果手机的同学。那是2011年,大多数学生还在用着老式诺基亚的年代。

看到这条留言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十三年过去了,为什么学生们还是如此无助?为什么教育体系中的权力失衡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让我们回到这个成都女孩的故事。那天早上,她还在为姐姐转来的200块钱红包开心。这是多么普通的一个细节,就像千千万万个大学生一样,为生活中的小确幸感到快乐。可谁能想到,仅仅几个小时后,一切就天翻地覆。

关键点就在那个25分钟的办公室谈话。很多人说:"不就是被批评了一下吗?至于吗?"可是,当一个掌握着你命运的人,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你进行长达25分钟的训斥,这真的"仅仅是批评"那么简单吗?
评论区一位妈妈说:"看到这个消息,我浑身发冷。我女儿今年也19岁,也在读大学。每次看她为一点小事开心,我都会想,千万别让她遇到那种时刻。"这哪里是一个人的担忧,分明是所有家长的心声。
更让人心寒的是事后的发展。辅导员只出现了两次就再也找不到人,甚至还把家属的联系方式都拉黑了。学校呢?也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这种冷漠的态度,不正是压垮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翻看评论区,类似的经历比比皆是。有人因为质疑被拖延入党申请,有人因为一次批评患上抑郁症,有人因为不肯放弃奖学金被穿小鞋。这些故事串在一起,勾勒出一个触目惊心的现实: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学生们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为什么?因为辅导员手中握着太多权力。奖学金、入党推荐、就业推荐、评优评先,甚至毕业鉴定,都捏在他们手里。一个年薪可能只有七八万的普通职位,却能决定几百名学生的命运,能支配数百万的奖助学金资源。这种权力的畸形集中,本身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有位高校老师在评论区说了一段话,让人深思:"现在的考核制度,只看重管理效率,不在乎师生关系;只重视升学率,不关心心理健康;只计较指标,不顾及人性。这才是悲剧的根源。"说到底,这不仅是一个关于权力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生命的警示。当一个年轻的生命,可以在25分钟的训斥后选择离开;当一个教育工作者,可以对此无动于衷;当一个教育机构,可以对逝去的生命如此冷漠...我们不得不问: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最讽刺的是,这样的事情还在不断上演。就在这个新闻下面,不断有人在分享类似的经历。
有人说:"看到这个消息,我想起了十年前的自己,当时也是在办公室里被训斥,整整两个小时,出来后就直接去了天台...还好被室友发现得及时。"
这哪里是一个人的故事?这分明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悲哀。我们总说要尊重生命,要关爱学生,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让教育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权力游戏。
那个早晨还在为200块钱红包开心的女孩,本该有更多的笑容,更多的期待,更多的可能。但是制度的冷漠,权力的傲慢,让这一切戛然而止。
教育从来都不应该是威压和恐吓,而应该是引导和关怀。不应该是否定和打击,而应该是鼓励和建设。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是独特的,都值得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