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哪种香椿芽能抢占市场先机,那真得从苗子和品种说起。
村里有位种了一辈子香椿的老王,总被大伙儿开玩笑说他“种啥啥贵”,因为他家的香椿芽每年开春总是最先上市,还卖得比别人家贵一截。
秘诀在哪?
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苗好一半收”。
咱就拿“红油香椿”来说。
这品种芽色紫红,闻起来香味特别浓,整个市场都喜欢。
老王年初选了些健壮的红油香椿苗,踩着节气,在北方清明前后种下。
苗子栽下去前,他不忘用草木灰蘸蘸根,既防虫,又给苗补钾肥。
这可不是啥高科技,而是老年人传下来的土法子,实用得很。
“基础要打牢,再慢慢琢磨门道。
”记住这句话,香椿种得早,质量还好,靠的可都是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
香椿芽不就是春天才冒出来的吗?
那怎么能提前长出来?
说穿了,其实就是“骗”它!
老王给自家的香椿树搭了个小拱棚,透明薄膜一盖,棚里面温度抬高了,香椿芽还真以为春天来了。
别小看这个棚,里面学问可不少。
比如白天得保持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晚上最低也不能低于10摄氏度。
晴天中午还得记得掀开薄膜通通风,要是闷着,高温高湿容易把芽烤坏。
最怕“倒春寒”的时候,用稻草帘子盖在棚顶,能起到保温作用。
这些手法看似普通,但执行起来需要很细心。
老王多年来就靠这些办法,让香椿芽比别人的早冒头。
比别人早一两周,这香椿芽的价格可就高出不少。
香椿树其实是典型的“吃肥大户”,关键是怎么吃、什么时候吃。
老王给我解释这部分时,一边翻日志本一边笑,说养香椿跟养孩子似的,饭好、量足,也不能喂太快。
他种植时有条固定的施肥计划:苗定植后,用腐熟猪粪和过磷酸钙打底;抽芽前,用尿素和草木灰搭配施肥,既补养也护根;到了采芽期间,他还会用稀释的磷酸二氢钾喷叶面。
不过有一点他特别强调——采芽前十天千万别浇水。
水一多,香味就淡了,芽子长得松散没劲,卖价瞬间掉下来。
这个步骤听起来简单,可真得一点儿没马虎。
他说:“不是我比别人勤快,而是知道啥时候该下功夫、啥时候该收手。
种香椿这事不能贪快。
”
香椿芽多长才是好时候?
根据老王的经验,大约15厘米,芽尖还没完全展开时最合适。
这时候采下来的芽子嫩、香,还能卖上好价钱。
采的时候,他会用剪刀斜着剪,同时保护侧芽,这样一棵树还能接着长第二茬、第三茬的芽。
当然,种植过程中也不是一路顺风。
香椿最怕两样病害:叶锈病和蚜虫。
为了不动用农药,老王有一套自己的办法。
叶锈病来了就及时摘掉病叶,撒一些草木灰,既除湿又抑制病菌扩散。
而对付蚜虫,他用辣椒水加蒜泥喷洒在叶片背面,成本小、效果却实打实的管用。
“种地的活路就是一份耐心。
”老王感慨说,很多人因为贪收多剪了两茬,导致香椿树的养分跟不上,蚜虫反而越发猖獗。
所以,他坚持“三茬原则”,连续采三次该歇歇,来年芽子自然长得更好。
如果你以为种香椿芽就是一场和时间赛跑,那多半会有点失望。
因为这活真不是靠抢来的,而是靠“磨”出来的。
老王总结得特别贴切:“不是谁手快就赢了,而是谁细心到”从选种到温度管理,再到肥料调配和病虫害防治,每一步都得细琢磨,稳扎稳打。
种香椿这几年,老王赚了不少,但他说,最让他得意的不是年收入,而是街坊邻居每年都会跑来请教。
“人可以靠香椿芽挣钱,但不能靠撒大网。
”他说得很平淡,却总让我觉得有点意味深长。
如果你和老王一样懂得慢工出细活的道理,那就不愁种什么都能种得好。
不急不躁,该用心的地方下足力气,回报自然不会让你失望。
这也许是香椿芽早上市的真正秘诀——不是争先,而是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