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了一百多年,清皇陵为什么还有守陵人?谁给守陵人发工资?

永贞观看世界 2024-11-13 18:44:54

谁曾想,在距离北京城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有一群人,他们的命运与一个王朝的兴衰紧紧相连,他们的故事,比任何一部宫廷剧都更跌宕起伏,更引人入胜。

他们,就是清东陵的守陵人。

过去,他们是皇权的卫士,守护着帝王的安宁;现在,他们成了文化的守护者,静静诉说着历史。

他们如何从皇权的庇护下走到时代的洪流中?

他们的故事,又该如何讲述?

清东陵:帝王陵寝的辉煌与落寞

河北遵化清东陵,是清朝皇室的巨大墓地,占地近80平方公里,葬有五位皇帝、十五位皇后和一百多位皇室成员。

从顺治皇帝迁都北京后,这里便成为了大清龙脉的象征,是皇权至高无上的体现。

247年的修建历史,几乎贯穿了整个清王朝的兴衰荣辱,每一座陵墓,都凝结着那个时代无数工匠的心血,每一块砖瓦,都铭刻着封建王朝的辉煌与荣耀。

信息来源:大清已亡了108年,清东陵为啥还有守陵人,是谁给他们支付薪酬?——河北文旅

清东陵的选址、布局、建筑风格,无不体现着封建帝王对身后世界的重视。

皇宫选址和建造都极其讲究,处处体现着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陵寝内不仅葬有皇帝和皇后,还有后宫妃嫔、皇子公主,甚至一些获得皇帝宠信的臣子,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森严的地下王国。

清朝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历史的巨变,走向了灭亡。

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王朝轰然倒塌。

王朝的覆灭也给清东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守陵制度的断裂、文物保护的困境,都让这座曾经辉煌的皇家陵寝蒙上了一层阴影。

曾经的盛世荣光,如今只剩下历史的尘埃,曾经人声鼎沸的祭祀仪式,如今只剩下空旷的陵园和无声的石碑。

清东陵,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时代的变迁,诉说着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守陵人:从护卫皇陵到守护文物。

信息来源:清西陵——西陵守陵人的形成

在清朝,守陵可不是个简单的差事,更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

这可是个高门槛的职业,不仅要求出身高贵,还得跟皇室沾亲带故。

毕竟,在统治者看来,只有“自家人”才值得信赖,才能真心实意地守护皇陵,守护大清的龙脉。

皇陵的守陵人,主要有三种:内务府安排的专业人员、上三旗的旗人,以及一些朝廷官员。

这前两类人出身高贵,都是从八旗子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和皇室关系非同一般。

这支队伍来自北京和东北,专门看守皇陵,负责日常的维护和安全。

最后一种情况,许多是皇室成员充当守陵人,不过这更像是被流放,一种变相的惩罚。

虽然性质不同,但守陵人的待遇都相当不错。

普通百姓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而守陵人,尤其是职位最高的守陵大臣,一年能拿到1300两白银和几百石大米。

按照当时的物价换算,这相当于现在的年薪26万,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除了丰厚的俸禄,守陵人还享有免税、免除徭役等特权,还有公房住,衣食住行都有人管,简直就是“铁饭碗”的最佳诠释。

当然,这种优厚待遇也是为了激励那些皇亲国戚安心守陵,毕竟,远离京城,去守陵对他们来说,跟“流放”也没什么区别。

守陵人的职责不仅仅是守护皇陵的安全,更重要的是维护皇室的尊严。

他们要定期巡视陵园,防止盗墓贼的侵扰;要负责陵园的日常维护,保持陵园的整洁和庄严;还要在重要的祭祀活动中担任重要的角色,维护皇室的威严。

他们的存在,象征着皇权的延续,也体现了封建社会对祖先和神灵的敬畏。

清朝没落后,守陵人生活越来越艰难。

清朝国库没钱了,慈禧太后花钱大手大脚,导致守陵人的工资一降再降。

到了清朝末期,守陵人甚至要靠打零工来补贴家用,曾经的“铁饭碗”也变得岌岌可危。

1912年清朝灭亡后,溥仪退位,皇陵守墓人失去了朝廷的供奉,生活一下子艰难起来,连曾经的清廷侍卫,也都得自己想法子养家糊口了。

时代的变迁

大清亡了,守陵人该何去何从?

溥仪退位时,曾与民国政府签订协议,要求继续供奉皇陵,但随着军阀混战,这份协议形同虚设。

民国政府自身难保,哪还有心思管清东陵的死活?

守陵人失去了经济来源,有的变卖家产,有的甚至铤而走险,盗卖陪葬品,曾经守护皇陵的他们,为了生存,也不得不打破祖辈的规矩。

新中国成立后,一切都变了。

清东陵得到国家重点保护,政府出资修缮,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维护。

清东陵的守陵人,虽然舍不得离开,最后都安顿好了。

一些有文化的守陵人被聘为管理员,拿着国家的工资,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还有一些守陵人成为了博物馆的讲解员、售票员,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清东陵的历史和文化。

自从改革开放,清东陵成了热门景点,游客也越来越多。

清东陵的守陵人后代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景区讲解员,向游客们讲述陵寝背后的故事,守护着这份历史文化遗产。

他们的生活或许不像都市白领那样光鲜亮丽,但他们身上却肩负着另一种责任,那就是守护中华文化的根脉。

从封建王朝的皇室卫士到新时代的文物守护者,他们的身份变了,职责变了,但他们心中那份守护的信念却始终未变。

他们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守护的不仅仅是皇陵。

在河北遵化,有一个名叫马兰峪的小镇,这里居住着上万名守陵人的后代。

他们的祖先曾经是顺治皇帝的守陵人,世代守护着清东陵。

如今,他们依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祖先的职责,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他们却拥有着一种独特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传承。

清东陵的每一座墓,都藏着说不完的故事。

守陵人,就是这些故事的讲述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历史的碎片串联起来,将文化的火种传递下去。

他们或许没有专业的历史知识,但他们却拥有着最真实的感受,最真挚的情感。

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着祖辈的故事,讲述着清东陵的沧桑巨变,也讲述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

守陵人的精神,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更是一种信仰。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守护”二字的深刻含义。

他们守护着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家园。

笔者认为

清东陵的守陵人,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从封建王朝的兴盛到衰亡,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守陵人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他们的身份也在不断转变。

他们曾经是皇权的象征,是帝王身后安宁的守护者;如今,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是历史的见证人。

守陵人,一代代守护的不只是祖坟,更是民族的历史。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中华文化的根脉,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看到了文化的传承。

清东陵,不仅是皇帝皇后的墓地,更是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而守陵人,就是这座宝库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历史,守护着文化,也守护着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他们的故事,将继续在清东陵这片土地上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 阅读:51

永贞观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