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一种衬托手法。
薛宝钗好吧!她抽花签抽到的是“艳冠群芳”,小注上写群芳之冠。
对她的评价很高了吧!
有一说一,宝钗的相貌、才情、智慧,用现代的话说,算是学霸了吧!
然后她又很懂事,家长想要什么她就能表现出什么。
王夫人看重贾宝玉,就喜欢劝宝玉读书做官的。薛宝钗就处处劝宝玉读书。
一般人劝一次两次不听就拉倒,不劝了。你看贾宝玉正经亲妹妹迎、探、惜,这三个哪有这么劝过哥哥。
包括史湘云也是,提一提,你不爱听就算了。对吧!
各有各的人生呗!
就一个薛宝钗一个花袭人在耳边叨叨叨,左一句右一句的。到后来贾政都歇了,觉得儿子不搞仕途就不搞吧!薛宝钗还没停,香菱学诗本来大家都挺高兴的,就她在那挤兑贾宝玉,说你要是像香菱一样苦学,有什么不成的?显得爹味十足。
贾宝玉虽然出于爱女孩子的心不肯当众给她没脸,但也没搭理她!
宝玉不响!
这段就很逗。因为有读者敏锐感觉到了并发出疑问,这话你咋不和哥哥薛蟠说去呢。
贾宝玉和她关系也就那样吧,俩人感情也没多好。
论亲戚关系,薛宝钗和薛蟠关系更近,贾宝玉和三春和林黛玉关系更近吧!
怎么轮也轮不上她薛宝钗劝贾宝玉吧!
但你看,还就她劝的起劲。
为啥?
人家花签都告诉你了,任是无情也动人。
还不理解?
那你再看看,原文中宝钗对荣国府上下人等到底是什么态度。
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
贾母王夫人也好,大观园里的姐姐妹妹们也好,对薛宝钗而言不是亲戚,不是小伙伴,都是需要度时承色的对象。
薛宝钗没有把她们当亲人当伙伴当朋友。荣国府里所有人对薛宝钗来说都一样的,是计划书里需要完成的项目。
她一个接一个攻略,是为了完成自己的“青云志”,和贾元春一样博一个贤德美名,某天被宫里人听到后特招做个女官。
所以她劝贾宝玉是一种表演,是给旁人看的。你看我有劝谏之德。就像明末很多东林党人用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劝谏皇帝,并表示皇帝你要不听那我就一死劝谏,史书上就会有一笔,某某某大臣忠烈劝谏,好官啊。当然死谏也是一种表演,是为了邀名。至于这件事有没有必要劝谏,有没有其他办法解决,又把帝王的名誉至于何地,那他们不管。
薛宝钗也是这样。贾宝玉的人生其实有很多选择,比如捐官、比如和北静王继续交好,自然生活不愁。但她不管。她就是要劝。于是王夫人这样的木头脑袋看了,就觉得好一个贤德女子啊,我侄女棒棒哒!薛宝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吃了冷香丸的薛宝钗无情而又冷酷。
尤三死了柳湘莲出家,旁人都觉得好好的一对璧人,结局怎么就这么惨烈呢?都难过。薛宝钗不,她觉得多大点事啊,还没我们家给伙计请客这事重要呢。
薛宝钗偶尔压制不住的热毒(感情),全留给了母亲和哥哥,后来分了一点给林黛玉,然后没了。
打个比方,咱们普通人的情感有100,宝钗吃了冷香丸后情感只有10,其中9给了薛姨妈薛蟠,另外1分后来给了林黛玉。
多吗?不多。珍贵吗?对薛宝钗来说很难得很珍贵了。林黛玉理解并懂且珍惜,虽然她和宝玉都不赞成。就像咱们都理解安陵容,但咱们都不赞成安陵容的某些手段一样。当然,薛宝钗比安陵容还是好多了哈。
薛宝钗是在当时符合世俗道德要求的女子,在那个夫权社会对女子出的考卷里她能拿100分。
所以很容易理解脂砚斋包括现代很多人那么喜欢薛宝钗,有很多人宣称,宝钗最适合做妻子了。
我个人每次看到这种言论都付之一笑,就这种人吧,就...此处省略一万字不友善词语。
其实宝钗本意也不是为了做男子的附庸,做低于男性一格的那种贤妻。你看她讽刺庸碌贪财的男人怎么讽刺的吧!
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只是宝钗表现的太像贤妻了,很多人都被她迷惑了。
学霸按照要求做阅读理解其实只是为了拿高分,为了上个好大学,挣个好前途而已。不代表她本人赞同答案中的观点。
薛宝钗是俗世中的群芳之冠。
但薛宝钗经营一世为的是什么?
不还是红尘里的那些功名利禄那一套嘛!
林黛玉就不一样了。
她的花签是风露清愁。
风、露、清愁,是尘世俗物吗?
不是!
芙蓉生在秋江上,莫怨东风当自嗟。
当然也有人解读为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无论是生在秋江上的芙蓉,还是晨起的风露,又或是被叹为红颜薄命的昭君,她们偶尔驻足人间,也不是为了人类的赞美。她们都不会为了人间俗世的名利停留,去做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
她们是天上的灵气所在,是仙子,她们注定不会为俗物折腰。
用现在的话说是膝盖硬腰杆子直,哪怕知道卑躬屈膝能换来更大的好处,但她们弯不下这个腰。
昭君有个很有名的典故,毛延寿索贿,昭君不从,于是毛延寿故意在画像上丑化王昭君。
王昭君后悔没贿赂毛延寿吗?其实她不后悔。这就是她的本性,是她的品格。
这种品格到现代很多人身上也没有消失,有些事知道做了就会大富大贵,但是不行,本心不允许。
后来林黛玉做了《五美吟》其中就有昭君。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后四十回中,袭人进谗言,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延伸的。因为林黛玉不肯听从袭人的劝,说出东风西风论。所以袭人认为她将来容不下自己,故而向王夫人进言换了宝钗做夫人。
当然结果宝钗后来也没留下她,袭人毁了宝玉扶宝钗上马也是一场空,为他人做嫁衣裳。
顺便提一句,袭人抽中花签“武陵别景”,里面的主人公渔人在桃花源度过一段时间后,再去找那样的桃花源,就再也找不到了。这位渔人也忙了一场空。
后四十回在文笔、立意上不如前八十,不过很多逻辑倒是很通。有机会单独开个回答再聊。
王昭君并没有当上大汉皇帝的妃子,她远嫁和亲,这在世俗意义上当然是失败的。
你看当了皇帝的妃子又荣耀又有钱,是吧。塞外苦寒,是吧!生活肯定没在汉家舒服。
但这影响王昭君被称为汉妃、明非,并被后世口口传颂吗?
如果不去研究历史,有多少人知道汉代那些后妃们的名字生平?但王昭君的名字和事迹上至朝堂下至民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就是王昭君的人格魅力。
而林黛玉也有着和王昭君相似的魅力。你看她从不四处打点处处讨好,但身边的人都喜欢她。民间老妪也知道林妹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到了现代,多少人喜爱她。给她起各种爱称,有多少人特特为她开同人文。什么好东西给她给她给她。
很多人看小说就是为了爽,是要,好东西都是我的。唯有林黛玉,作者和读者都愿意把所有的好东西双手奉送,给她一人。
真奇怪,有些人狗苟蝇营想要,结果得不到,换来一场空。有些人她没有要,大家都愿意给,把她捧上天。
这就是林黛玉的魅力。
我们爱林黛玉,因为我们爱她的品格。
林黛玉她不在凡花的行列里,她是仙,是绛珠仙子。
所以当林黛玉抽中花签后,需要牡丹陪饮。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书上说的。
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
牡丹是谁?
是宝钗嘛!
宝钗是用来陪衬林黛玉的。
用人间最顶级的富贵花,去陪衬世外仙姝林黛玉。
这话写法在《红楼梦》里经常出现,比如先让宝玉出大观园,让读者看看外面的男子怎么污秽不堪,宝玉在其中如何优秀。然后再让宝玉进大观园,让读者看看大观园群芳如何衬得宝玉黯然失色。反衬出群芳的出色。
薛宝钗和林黛玉,一个是俗世中的顶流一个是至真至纯的性灵。她们惺惺相惜又各有风采,双姝并立交相辉映。
[吐舌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