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解决俄乌冲突"承诺正面临现实考验。这位曾自信能速战速决的美国总统,在经历多次谈判受挫后,终于在沙特会谈现场显露出对普京的怀疑。据CNN独家披露,特朗普向幕僚直言:"俄罗斯人可能在故意拖时间。"这场持续三年的地缘博弈,正将美俄乌三方推向信任危机的深渊。
美俄交锋的转折点出现在今年3月的能源设施停火协议。虽然表面达成"30天不攻击能源设施"的共识,但协议生效仅数小时,敖德萨港口就遭导弹袭击,俄方随即指控乌克兰无人机攻击新罗西斯克油库。这种"签字即开火"的怪圈,暴露出局部停火的脆弱性——双方战线绵延上千公里,远程武器误击与电子干扰频发,责任认定成为无解难题。
黑海粮食协议的重启谈判更显博弈玄机。美国以解除部分制裁换取俄方开放航道,但莫斯科突然加码要求全面恢复SWIFT结算系统。《卫报》获得的内部文件显示,俄方谈判代表随身携带的条款手册厚达217页,每项细则都暗含筹码。这种"逐逗号谈判"策略,令急于取得外交突破的特朗普团队陷入被动。
耐人寻味的是,看似弱势的乌克兰反而开辟出"黑海B计划"。通过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沿岸的新航道,基辅将粮食出口量提升至冲突前85%水平。俄海军因惧怕乌军无人艇威胁,已收缩至克里米亚以东海域。这种战略相持让黑海协议的实际价值向俄方倾斜——恢复敖德萨航线反而可能使乌方暴露在俄军火力之下。
持续消耗战正改变博弈格局。乌克兰防长在利雅得会谈后透露,基辅已向37国发出"安全保障伙伴"邀请。当凤凰卫视记者追问中国角色时,乌方表态展现外交智慧:"欢迎所有愿提供帮助的国家申请。"这种暧昧姿态背后,既是对当前斡旋机制失效的补救,也暗含对东方大国的战略借重。
这场世纪博弈的最终走向,或许正如CSIS智库报告所言:当直接对话失去信任基础,第三方力量介入将成为破局关键。眼下美国主导的制裁施压与俄罗斯的拖延战术已形成死循环,而黑海粮食通道背后的全球供应链压力,正将更多利益攸关方推向谈判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