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襄氏:炎帝的别名,又被称为“飞龙氏”

瞎谈史话 2024-12-14 06:54:41

朱襄氏是燧人氏风姓后裔的一个重要支脉,也是大伏羲氏的一个较大的部落,其活动区域主要分布在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和南召县一带,靠近帝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朱襄氏生在阴康氏之后,无(亡)怀氏之前,名曰炎帝朱襄陵。一说为炎帝别号,又号称飞龙氏。《词源》载:“朱襄氏,炎帝的别号,又号称飞龙氏。”

朱襄氏为上古时期重要的部族首领,被文献命之为上古“古帝”、三皇之一。袭伏羲、炎帝之号,为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炎帝朱襄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发明五弦元瑟,开礼乐文明之先河;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是中原农业文明的开拓者。首创六书,奠定中国文字之基石。

一、相关记载

《柘城县志》对古天子朱襄氏的记载颇为详细:“有巢氏没,数阅世而朱襄氏立,于是多风,群阴閟遏,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蓏草木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痎,乃令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令曰来阴,都于朱,故号曰朱襄氏,传三世没。”

朱襄氏为伏羲时诸侯,又号飞龙氏,称子襄。元郑杓《衍极》卷一《至朴篇》刘有定注云:“太吴之时,龙马负图出于荥河。帝则之,画八卦,以龙纪官,乃命飞龙朱襄氏造六书,于是始有龙书。”

朱囊氏即炎帝也,据《辞源·二》解:“朱襄氏,炎帝的别名,给以充分认可”。

《吕氏春秋·古乐》云:“昔古朱襄氏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从此句之意也说明了,朱襄氏受伏羲氏禅位而有天下,故记载“朱襄氏之治天下也。

二、代表人物

1、因康

女,姓风,名因康,号伏羲氏,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八任帝,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六十八任帝,在位时间:公元前5377-前5346年。因康生于帝立路九年(公元前5408年),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因康是纯血缘伏羲氏部落的传人,因为她年轻时在本部落中各方面表现突出,被族人推举为大酋长。伏羲女娲政权的六十七任帝立路执政的晚年,大伏羲氏族出现混乱,各部落之间时常发生冲突。而帝立路此时无力去管理和调解各部落之间的纠纷,便把年轻有为的伏羲氏大酋长因康召入帝都主持朝政。因康上任后,不辞辛苦,多次深入各部落调解部落之间的矛盾,使社会秩序重新稳定下来。于是,帝立路因其功,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全体臣民推荐因康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377年,六十七任帝立路病死于宫中,因康正式即位称帝,仍立都于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定公元前5376年为因康元年。因康执政时期,各部落之间虽然还时常发生矛盾和争斗,但并没有太大的冲突,整个大伏羲氏族还算稳定。因康晚年时重用朱襄氏大酋长墙烁为执政大臣,因成绩显著,便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因康三十二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卒于因康三十一年(公元前5346年),享年六十三岁。因康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因康。

2、墙烁

女,姓风,名墙烁,号朱襄氏,大伏羲氏族朱襄氏执政的首任帝,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六十九任帝,在位时间:公元前5346-前5303年。墙烁生于帝立路三十八年(公元前5379年),出生在朱襄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襄城(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

墙烁是朱襄氏部落的一位很有才华的女首领,因她精通文武,又有良好的品德,不到二十岁便被推举为本部落的大酋长。她上任后,带领本部落族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积极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使族民很快安顿下来。他还十分重视与睦邻部落的关系,保持友好往来,及时调解和处理相邻部落的矛盾和纠纷。伏羲女娲氏政权的六十八任帝因康年老时,任命她为执政大臣,并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346年,六十八任帝因康去世后,墙烁即位,仍立都于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定公元前5345年为墙烁元年。墙烁在位期间,勤于朝政,关心各部落人民,积极帮助他们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得到了各部落的一致好评。

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朱襄氏治天下时经常刮风,天地间阳气过剩,阴阳失调;墙烁使人创造出了五根弦的瑟,弹奏起来能使阴阳二气和谐,安定众生,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墙烁晚年时,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全体臣民推荐她的外甥女泽治为帝位继承人。

墙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四年,卒于墙烁四十三年(公元前5303年),享年七十七岁。墙烁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墙烁。

3、泽治

女,姓风,名泽治,号朱襄氏,大伏羲氏族朱襄氏执政的二任帝,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七十任帝,在位时间:公元前5303-前5274年。泽治于帝墙烁元年(公元前5345年)出生在朱襄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襄城(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

泽治是朱襄氏首任帝墙烁的外甥女,少年时,因聪明好学,关心氏族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引起了她的姨母帝墙烁的重视,便把她留在身边进行重点培养。在她二十几岁时,便开始在朝中帮助舅母,处理一些政务,辅佐朝政。帝墙烁晚年时,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全体臣民推荐泽治为帝位继承人。

泽治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定公元前5302年为泽治元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个别掌权的村社和部落首领渐渐产生了私欲,一些掌管氏族内部分权力的人开始投机取巧,中饱私囊。

在泽治执政的后期,她已经无法控制大伏羲氏族的整个局面了。几个势力强大的部落,不仅不服从她的命令,甚至还喊出口号要与朱襄氏争夺帝位。在这种情况下,她不敢继续把帝位传给本部落的后人,便推荐了伏羲氏年轻的大酋长渭茂为帝位继承人。

泽治四十三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卒于泽治二十九年(公元前5274年),享年七十二岁。泽治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泽治。

三、历史贡献

1、发明五弦元瑟

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朱襄氏时气候多风,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朱襄氏令士达作五弦瑟,以调和阴阳,使生命得以繁衍,开创了礼乐文明之先河。

2、促进农业发展

朱襄氏通过调节阴阳,改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百物生长,是中原农业文明的开拓者,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首创六书

太昊之时,朱襄氏受伏羲氏禅位,奉命造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奠定了中国文字的基石,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文化传承与姓氏起源

朱襄氏作为炎帝别号,袭伏羲、炎帝之号,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其部族以赤心木为图腾,后代以封地为姓,成为朱姓的起源,对中华姓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意义重大。

0 阅读:0
瞎谈史话

瞎谈史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