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联手组建坦克新公司 据德新社报道,德国武器制造商莱茵金属公司和意大利国防承包商莱奥纳多公司近日宣布,将联合成立一家制造主战坦克的新公司,最初主要供应意大利军队。报道称,双方在新公司将各持50%的股份,预计到2025年获得注册审批。新坦克制造商的总部将设在罗马,业务中心将设在意大利北部港口城市拉斯佩齐亚,莱奥纳多公司在那里已经有一家工厂。新公司60%的工作将在意大利进行,重点是为欧洲和世界各国的军队制造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该公司最开始的产品将基于莱茵金属公司的“黑豹”主战坦克和“山猫”步兵战车。该项目最初于今年7月公布,当时两家公司签署了一份意向书。莱茵金属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明·帕佩格表示:“我们正在打造欧洲坦克制造领域的新重量级企业。”他说,该公司最初将“主要服务意大利市场,但未来也会面向其他需要实现作战系统现代化的合作伙伴国家”。

俄升级版步兵战车加装防护“斗篷” 据《俄罗斯报》网站报道,特别军事行动区的俄罗斯部队将接收升级版的空降战车和步兵战车。据悉,由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公司控股的高精度系统公司已交付了新一批加装额外防护的BMD-4M空降战车和BMP-3步兵战车。报道称,额外防护包括附加装甲和格栅装甲。此外,这些战车还穿上了“斗篷”——用阻燃材料制成的降低红外和雷达能见度的组件。这提高了战车在作战环境下的存活能力。

美国战车被俄军当战利品展示据《俄罗斯报》网站报道,俄罗斯军队战利品展览会近期在克拉斯诺达尔拉开帷幕,展品包括乌克兰部队使用过的各型北约装甲车辆。美国的“斯特赖克”装甲车也是首次展出。乌军在库尔斯克边境地区损失了大量此类战车。尽管西方和乌克兰媒体对这种装甲车大加吹捧,但这种装甲车无论是在火力还是生存能力方面都没有表现出任何特别之处。例如,这种装甲车很“易燃”,展品中就有燃烧后的“斯特赖克”装甲车。俄军共发现三种型号的“斯特赖克”:用于运输步兵的普通型M1126、带有扫雷装置的工程型M1132以及侦察型M1127。起初计划交付乌军的是装有105毫米口径火炮的M1128型轮式“斯特赖克”装甲车,但这一计划后来被放弃,因为事实证明该型装甲车很不好用。

法国公布“神经元”无人机研制计划 据报道,近日,法国公布新型无人机研制计划。该计划由法国达索航空公司牵头实施,在“神经元”无人机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达索公司表示,这款新型无人机采用自主控制技术,具有多功能特征,能够根据未来作战需要进行改进,但没有提供相关性能和作战任务等更多信息。据报道,新型无人机将作为“阵风”F5战斗机的无人僚机,与该机“协同作战”。“阵风”F5是法国在研的下一代战斗机,其研究工作于2023年启动。未来,该机的主要任务包括压制和摧毁敌方防空系统。新型无人机与其协同作战,将大大提升作战效率。此外,该机还将搭载第4代高超音速空对地核导弹。目前,达索航空公司未公布该机设计,考虑到将在“神经元”无人机的基础上开发,该机将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

美太平洋陆军展开转型布局据外媒报道,美太平洋陆军近期发布辖区内兵力调整动态,和新兵种部队组建运行情况,并宣称明年将首次在战区层面举行“融合项目”测试活动。分析人士称,美太平洋陆军密集出台相关措施,旨在强化地区兵力布势,也是美国陆军转型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已部署3支陆军新型作战部队,包括1支安全部队援助旅、1支战区信息优势分队和1支战区火力分队。安全部队援助旅实质是一支专业军事顾问团队,主要负责提供训练与技战术指导,并为“冲突中的盟军提供伴随性支援”。战区信息优势分队负责信息战的规划和实施,包括战术欺骗行动;战区火力分队主要负责对打击效果开展规划、协调和评估,同时负责协调军种内外各型火力的一体化行动。从美军透露的相关信息分析,这2支部队或主要在菲律宾、韩国、日本等国家进行活动,为演训和军事行动提供新质力量支持。报道还披露了太平洋地区2支多域特遣部队的动态。第1多域特遣部队在结束菲律宾吕宋岛等地部署后,前往日本继续执行下一阶段演训任务;第3多域特遣部队刚刚完成位于马来西亚的参演任务,计划前往澳大利亚开展联合行动。据悉,第1多域特遣部队已在该地区运作超过3年,第3多域特遣部队于2023年晚些时候形成作战能力。据了解,多域特遣部队是美陆军在“多域作战”概念牵引下成立的未来战场作战力量,计划组建5支,下辖远程火力营、中程火力营、防空营和维持营,其中3支多域特遣部队驻守亚太地区,另外2支分别驻守欧洲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分析称,美太平洋陆军欲通过调整力量体系、完善战力生成模式、保持前沿动态存在等方式,满足军队大规模多域作战需求,以应对“多国+多域+多军种”作战环境。

美军展开无人机与战机整合测试 据美国海军学会网站报道,近期美军在“翡翠旗2024”军事演习中进行了首次联合部队数据链整合测试,其间部署了克拉托斯公司一架用于测试的XQ-58A“女武神”无人机。报道称,海军陆战队的“忠诚僚机”无人机向F-35B战斗机和其他飞机提供目标数据。海军陆战队就这一整合行动发布的新闻稿说:“XQ-58A有效展示了其作为前沿部署感知平台的能力——为海军陆战队第五代飞机提供关键的瞄准数据。”海军陆战队的“女武神”无人机去年进行了首次飞行。今年2月和9月又进行了连续的飞行测试,而9月的测试是海军陆战队为“翡翠旗2024”中的数据链整合测试所做的准备。对于海军陆战队来说,今年“翡翠旗”演习的重点是“女武神”无人机作为传感器来使用,以及它将所见信息传回海军陆战队F-35B第五代战斗机和其他军种平台的能力。航空部队副司令办公室下属的坎宁安小组负责人德里克·布兰农上校强调,“女武神”通过战术数据链和数字通信,与四架F-35B“闪电”Ⅱ联合攻击战斗机及其他飞机进行了整合。布兰农说:“这次‘翡翠旗’演习中的飞行测试成功地使整个联合部队的有人与无人组合理念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美“海狼”号核潜艇抵达日本10月上旬,美国海军“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首艇“海狼”号抵达日本横须贺基地。外媒称,作为美军“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海狼”级具备3个显著特点。一是下潜深度大。“海狼”级采用强度更高的HY-100特种钢建造,公开披露的最大下潜深度达600米,远超一般潜艇约300米的最大下潜深度。二是静音性能好。“海狼”级外部采用消声瓦,内部采用减震浮筏,在20节的巡航速度下,几乎难以被声呐探测。三是水下航速高。该级潜艇动力系统是一台S6W压水反应堆,输出功率达到220兆瓦,在不考虑噪音情况下,最高时速可达35节,甚至高于一般水面舰艇。美国海军称,“海狼”号及另两艘同级潜艇异常安静、快速,且装备精良,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该核潜艇配备8具66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48重型鱼雷、“鱼叉”反舰导弹、“战斧”巡航导弹等,备弹高达50枚。该级核潜艇经改装后还具备特战性能:可外挂小艇搭载特种兵,潜伏到他国近海后,将小艇释放执行特战任务。其潜艇本身也可执行水下窃听、搜集情报等任务。横须贺基地是美国海军第7舰队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司令部所在地,也是美军航母在东亚的唯一母港。就美军而言,可以看作是其有意展示前沿部署、施展军事威慑。就美日同盟而言,此举表明美日将推进在海洋战略方向全方位防务合作。美日计划将水下潜艇、水面航母和空中舰载航空兵进行整合,形成更强的体系作战能力。此举将对亚太地区军事平衡和安全前景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相关动向值得周边国家高度警惕。

日本航母编队正逐步成形 二战后日本一直试图打造的航母编队正在逐步成形——不但第二艘“出云”级航母“加贺”号近日在美国近海完成F-35B隐身舰载战斗机的首次起降测试,而且未来这两艘日本航母很可能改造为可以同时搭载战斗机、固定翼无人机和倾转旋翼机的全能型航母,从而获得当下全球最前沿的海上航空作战能力。美国“动力”网站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最初将“出云”级定义为“多用途驱逐舰”,后来又将其称为“直升机驱逐舰”,但它们从一开始就出现了明显的航母特征,包括采用典型的直通飞行甲板布局、加大加高的内部机库等,即便没有经过航母化改装,也属于标准的直升机航母。2018年,日本决定将两艘“出云”级驱逐舰进行“航母化改装”,使其具备搭载固定翼舰载战斗机的能力。根据防卫省的计划,相关改装工作将分两步走,第一阶段主要针对飞行甲板和起降系统,第二阶段主要涉及舰体内部结构改造,包括机库、弹药库等空间的重新规划及航电系统的升级,具体改造方案将根据后续的实际使用经验总结论证后决定。“出云”号和“加贺”号的后续改造拟于2025年初启动,2027年3月前完工。同时日本还向美国采购了42架F-35B战斗机,准备将其配备于两艘“出云”级航母上。伴随两艘“出云”级航母完成第一阶段的改装,以及首批F-35B在今年年底开始交付自卫队,日本获得真正可用的轻型航母将很快成为现实。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在进行大规模改组,将组建以“出云”级航母和“日向”级直升机航母为核心的3个水上战群,并为其配备多艘宙斯盾驱逐舰和通用型驱逐舰,意味着日本航母的护航编队也已经成形。

韩国展示新型弹道导弹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网站报道称,韩国最大弹道导弹近期公开展示,凸显出韩国对朝鲜的威慑能力不断加强。然而,首尔方面对该导弹的性能和作用仍然保密。韩国在近期举行的第76个“国军日”纪念活动上公布了最新弹道导弹系统,外界推测其名称为“玄武”5。虽然导弹“真身”并未展示,但可以看到两辆载有导弹发射筒的九轴移动式发射车。根据发射筒的大小可以看出,这款固体燃料导弹的载荷远大于韩国此前开发的任何导弹。报道称,尽管此次公开展示备受期待,但韩国官员几乎没有透露与“玄武”5导弹性能相关的信息。因此,有关该导弹系统的许多报道细节仍然有待证实。韩国官方声明甚至没有提及导弹全名,只是称之为一种“超高威力弹道导弹”。然而,导弹发射筒上的印刷模板显示,它是不断扩大的“玄武”导弹家族中的一枚未编号导弹。韩国国会国防委员会在2022年10月4日的国政监察会上证实了“玄武”5导弹的名称和研发状况。会议记录显示,韩国正在研发一款总重36吨、弹头重8吨的导弹。

印度加强海上控制能力 据外媒报道,印度“超日王”号航母和意大利“加富尔”号航母近期在印度洋举行首次联合演习,凸显两国海军联合作战能力,增强了互操作性。两国海军在此次演习中出动米格-29K、F-35B等舰载战斗机和一些直升机,演练了联合大规模交战、直升机搜救、协调武器发射和联合机动等课目。有关人士分析称,印度通过和意大利进行海上联合演习,加深与欧美国家合作,旨在提升装备操作水平,加强海上控制能力。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政府已批准建造2艘攻击型核潜艇,预计耗资4500亿卢比(约合53.5亿美元)。今年8月底,印度第2艘国产战略核潜艇服役,提升了印度“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据悉,印度计划分批建造6艘攻击型核潜艇,此次批准建造的前2艘将在印度本土生产。此外,为解决核潜艇远洋通信难题,印度在特伦甘纳邦建造一座新型甚低频无线电通信站,该通信站于10月15日正式运行。甚低频无线电波频率约3千赫兹到30千赫兹,能穿透水下20~30米深,可有效进行远距离通信。除增强水下军备建设,印度海军还大力提升空中能力。今年3月,印度海军启动第一支MH-60R直升机中队。该中队由6架MH-60R直升机组成,配备AGM-114反坦克导弹、MK-54鱼雷和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具备反潜战、反水面战、搜索救援、医疗后送和垂直补给能力。据悉,印度在2020年斥资22亿美元从美国采购24架MH-60R直升机,印度国防部称,MH-60R直升机将扩大印度海军作战范围,支持跨区域军事行动。今年6月,印度还计划为空军和海军采购10架国产Tapas无人机。该无人机飞行高度8500余米,最长飞行时长18小时,可全天候捕获跟踪目标。此外,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在10月中旬批准启动“天基监视”3项目,该项目计划发射52颗对地监视卫星,重点探测印太水域相关活动,预计将花费2 696.8亿卢比。
挪威大型潜航器完成测试 近日,挪威军工企业康斯伯格公司宣布,其研发的“湖滨”水下自主航行载具在数周的长航时测试中,完成了破纪录的2222.4千米自主航行距离,并下潜到3400米深的海底进行勘探作业。康斯伯格公司表示,此次任务的目标是在现实环境中测试“湖滨”水下自主航行载具的设计和操作,涉及复杂的水下机动,包括约111.1千米至555.6千米的直线距离,以及总计约123.4平方千米的测量区域。其自主导航的误差值非常低,仅占总行程约0.02%。相关信息显示,“湖滨”水下自主航行载具长12.2米,直径1.2米,重约8吨,理论下潜深度6000米,最大测绘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其能够在不需要母船支持的情况下,进行长达15天的自主多角色任务。“湖滨”配备康斯伯格公司的“太阳石”惯性导航系统,适合无监督操作。它还配备该公司的通信系统,允许在浮出水面时快速传输大量数据。在潜水约10小时后,它还会从预先部署的应答器更新初始导航信息,开始自主航行。总之,这款水下无人载具的设计,使其能够执行广泛的任务,包括远程军事侦察、大面积水雷探测、分类和识别,以及在海上要塞位置巡逻侦听潜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