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有多难?翻雪山、渡冰河、孤地浴血14年

刘洋瀚海聊之 2025-01-11 14:35:20

如何在东北寒冷的山林间,和最精锐的日本军团战斗14年?

东北抗联就是这么过来的。

2009年,多部位联合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里面既有像叶挺、左权这样的我党优秀将领,也有像张自忠、杨虎城这样的国府抗日铁汉。

而在这100人中,来自东北抗联的个人和团体有5个。分别是,以冷云为首的“八女投江”团队、李兆麟、杨靖宇、赵一曼和赵尚志。

这既是对他们个人功绩的肯定,也是对那段艰苦岁月最好的正名。

1931年9月20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我党就发布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随即开始着手派人前往东北,组织抗战工作。

那么我党在东北都做过什么呢?

九一八后,东北地区的原东北军队、警察、以及普通平民,纷纷自发组织起了抗日武装,这些武装在后来被统称为“东北义勇军”,巅峰时期人数甚至超过了30万。

所以不要总说东北没有抗日,只是有人下令不许抵抗,但并不是没有人抵抗。他们不但不让抵抗,因为怕引起日本人不满,国府甚至一直都不承认这些队伍的合法性。

而当时我党在东北地区的最高领导机构满洲省委在事变后不久,就选派出了200余名党、团员参加到了各义勇军队伍中。

要知道九一八前可是刚刚经历了1927年老蒋的发动的四一二政变,大革命失败,全国的党组织都遭受到了打击,东北也不例外。截止到1930年3月,整个而东北只有206名党员,30个支部中能起到作用的只有17个。

但即便这样,面对日寇的侵略,大家还是奋不顾身的投入到了抗日的战斗中。

除了党、团员外,党领导的抗日团体如反帝同盟、反日会、互济会等,也都从中选派出了青年骨干加入到抗日义勇军中。

像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后来东北抗联的主要将领,都是在这一时期就前往各义勇军中组织抗日的。

比如杨靖宇,九一八事变后马上来到哈尔滨担任领导职务,次年便前往地方组织抗日武装,并建立根据地。

赵尚志,九一八事变后刚被营救出狱,次年就去到组织的直属部队中参加战斗。

周保中,九一八事变后从苏联回国,旋即来到东北担任抗日武装的领导工作。

李兆麟,32年刚刚入党,33年就被调往东北参与创建抗日武装。

赵一曼,九一八后马上被调往东北,领导城市内的工人运动,之后又去到一线部队战斗。

就连咱们邻居那个小恩他爷,一代目的金将军,都是32年在东北入的党,然后加入到咱们的抗日队伍中。

其实那时候朝鲜人在东北加入我党的特别多,尤其是30年后,由于种种原因突然猛增了一批,人数甚至一度超过咱们本体。最夸张的是一个叫南满特委的支部,31年时整个支部200个党员,其中193个朝鲜籍。

所以抗美援朝还有这么一个情感因素在,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当年和咱们一起抗日的战友。

初期,东北组织内部还是更倾向于组织自己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

仅1932至1933年间,由满洲省委各支部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就陆续建立了十支。

这些队伍都是后来东北抗联的主要班底。

1932年,义勇军的活动进入到了高潮,人数也发展到了巅峰。经常有数万规模的队伍主动与日军作战,很多部队甚至会反攻一些大型城市。如前东北军将领马占山就曾反攻齐齐哈尔,前东北军将领李杜也曾领兵反攻哈尔滨,前东北军将领唐聚五在辽宁地区一度收复了抚顺、葫芦岛、通辽(内蒙)等十余城。从春至秋,义勇军的反攻战火遍及全东北一百多个市县。

但这也很快遭到了日军的反扑,1932年年末,日军和刚刚成立的伪满洲国一起调集了数十万兵力,对东北义勇军进行全面围剿。

到了1933年,义勇军多数部队被击溃,伤亡高达十余万。

此后只能化整为零,一部分撤到关外,后来还参与了长城抗战。即便在河北沦陷后也仍有部队留下来坚持抵抗,期间唐聚五就殉国于河北迁安。

还有一部分退往苏联,然后经苏联前往新疆,路上光冻死的就有一万多人。

另一部分则留了下来继续战斗,其中一部分后来被编入了东北抗联。

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在东北坚持抗战的武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我党直接领导或参与的,最开始比重相对较小。另一部分是原东北军、警,以及东北地区的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和商人、甚至还有土匪,大家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

而当时我们的微操大师对东北局势没有做任何反应,反而不断安抚其他地区比如山东,告诉那里的官员和将领,日本人如果打过来也不要动,还要看好群众,不要让他们闹事。

从1933年开始,东北的抗日局势持续恶化。除大范围围剿外,日伪方面也利用各种手段限制抗日武装的发展,比如大范围收缴民间枪支。

根据1932年伪满洲国警察系统的估计,当时散落在东北民间的各类枪支不下130万支,可以说是武德充沛了。到了1934年伪满警察已经收缴了64万余支枪械以及860余万发弹药。

这种大范围的整肃给抗日队伍造成了很大打击,在1935年的一次战斗中,时任东北人民革命军(抗联前身)第三军第二团政委的赵一曼受伤被俘。在狱中赵一曼抗住了各种折磨,始终没有透露一个字的情报,甚至还感化了一个看守她的警察和一名护士。二者后来帮助赵一曼逃跑,但并未成功。1936年赵一曼被枪决,年仅31岁。

在这种严峻的局面下,满委按照上级指示也终于抛开了偏左的意识,开始积极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甚至包括原土匪武装。

多次联合作战也打响了我军的名气,除直属部队人数不多增加外,也开始着手尝试组建抗日联合指挥部,整合各方势力共同作战。

比如1935年3月,赵尚志牵头,与前东北军将领李华堂和地方安保武装头目谢文东(后二者均投降)一起,在哈尔滨宾县成立了哈东地区抗日联合指挥部(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一次就召集了40多支抗日武装参与。

与此同时,部队的改编工作也在进行。最终于1936年年初,在收编了众多抗日武装后,部队番号由原来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了东北抗日联军。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打响。

这时东北抗联已将松花江上下游20多个县的游击区连成了片,在此盘踞了8个军两万余人。这让日本关东军坐立难安,于是关东军司令部制定了三年消灭抗联的肃整计划。

1937年年底,日军集结了包括关东军第4、第8师团,伪满洲国军第16、23、27、28混成旅,以及大批军警宪特合计5万余人,同时对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的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

面对这种局势,组织决定将大批部队向西转移,期间与日军的惨烈战斗不断上演。

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一部在牡丹江林口县的乌斯浑河渡口与日军相遇。为了掩护部队过河,妇女团指导员冷云主动带领7名女战士留下。战至弹尽后,8人携手投江壮烈殉国。她们8个最大的23岁,最小的刚满13岁。这就是“八女投江”的故事。

在这种局面下,东北抗联不断遭受打击。

有些队伍如赵尚志部就被迫越境退往了苏联,但他们在苏联并没有得到欢迎而是被扣押,赵尚志还因牵扯到苏联当时的斗争被关押了一年半之久,手下士兵很多也被送去了新疆。

其他统战武装,如前面提到的李华堂和谢文东则投了敌。

到1938年冬天,东北抗联只剩下了5000余人。至一年后的1940年,还剩不到1000人了。

期间杨靖宇部就遭到沉重打击,又因屡遭叛徒出卖,最后战斗到只剩自己一人,但杨靖宇仍拒不投降,最后在吉林白山的濛江县附近壮烈殉国,时年35岁。

因为与苏联重新建立了沟通,1940年时很多部队退往苏境后还会不时返回打击日军,结束关押的赵尚志也回了国。但随着1941年苏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苏联方面不再允许抗联队伍这么做。已经发回国内的赵尚志在1942年2月的一次战斗中受伤被俘,随后英勇就义,时年34岁。

而1941年11月,周保中和李兆麟率部撤往苏联后就没能在战争结束前再回来。这支部队后来被苏军改编为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也叫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金将军也在其中。

在撤往苏联前,这支部队也留下了一批人继续战斗。由支队政委于天放领导的留守部队在黑龙江绥化北部一带继续与日军战斗,1944年被捕,后又侥幸逃脱。解放后于天放一直在黑龙江各机关任职,还曾兼任过黑龙江大学和哈尔滨师范的校(院)长。

可惜的是在苏联整训多年的周保中、李兆麟部最后并没有被允许参与1945年给予关东军最后一击的苏联八月风暴行动。不过金将军却带着这支部队里的数百名朝鲜籍士兵回了朝鲜,成为了他后来起家的班底。

李兆麟虽然没有牺牲在战斗中,却在抗战后的1946年被军统特务杀害,时年36岁。

而周保中抗战后继续在整编后的东北军团中服役,并随部队解放云南后与陈赓一起主政云南。

1945年11月,原东北抗联部队与率先挺进东北的我党武装进行整编,番号改为了东北人民自治军。随后参与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湘、桂、粤、海南岛等地的解放战斗。此时的番号也已经改成了第四野战军。

李德胜同志在1945年4月23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发表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曾说: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几个月内,就把东三省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了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历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论联合政府》

0 阅读:1
刘洋瀚海聊之

刘洋瀚海聊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