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二十来岁,对这句话没有概念,尤其对“中年”这个词的理解几乎接近于“老年”。三十岁的时候,也不觉得有什么。过了三十五岁,这句话一下子戳进心里,就好像一双脚踩进泥地里,拔不出来;就是拔得出来,沉重,也清爽不了。每天一睁眼就是各种琐事,被生活裹挟着,不断地挣扎与奔波。
很多时候,感觉自己活得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人生仿佛没有恣意绽放过,无法后退,却也难以前进。
困住中年人的,到底是什么?
我身边有个英语专业的朋友,大学毕业后,她没有留在二线城市就业打拼,而是回老家结了婚。而后接连生了两个孩子,一直在家带娃。如今孩子们也大了,她的时间空闲了,却觉得自己废了。看看身边那些大学毕业就上班奋斗的同学,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人生充满精彩。她充满羡慕。
身边人都鼓励她,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但她似乎总有理由:
“大宝要中考了,我得陪读”“二宝上小学,还不那么稳,我得盯着”“婆婆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我得照应着”……
对于改变带来的恐惧,远大于维持现状带来的苦闷。她,似乎就是出不了这个圈子。
其实每个人到了中年,基本上都会形成一个闭环,生活的稳定依赖于这个闭环,但人生的困局常常也是这个闭环造成的。
当我们放弃破局的机会,就等同于放弃了掌握人生主动的权利。放弃这种权利,生活看上去比较安全,但实际上,这意味着我们放弃了推动人生前进的动力。
人与人的差距就是在每一次的选择中拉开的。我们当下的状态,即是过去每一次选择的结果与总和。
这么说,并不是鼓励那位同学放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去社会上如何如何。而是说,哪怕人生过了三十五岁,依然可以拥抱无限可能。
只要我们拓宽思维,提升认知,不让自己局限于固有模式,勇于尝试新事物,中年,不是“万事休”的终点,而是新开始的起点。
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凡人歌》里沈琳的这个角色,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生活在北京的新中产家庭,在家有保姆照顾,出门也是光鲜亮丽。
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后,为了生存,她不得不重新找工作。但是,高学历和过去的职业经历并没有为她带来优势,反而让她遭受同事的冷嘲热讽。最终,她选择摆摊卖卤货。每天在市场上起早贪黑,和各色人物打交道,经历了很多艰辛,却越做越好。
大家都喜欢沈琳身上那股坚韧不拔的劲儿。
当人生稳定的闭环被外力打破,内在的潜能反而得以展现。
《人民日报》说,人生的无限可能,就藏在每一次的勇敢出发里。
一个人真正的自信,不是源于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家庭,而是源于持续学习的恒心、果断行动的决心,以及重新开始的勇气。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尤其人到中年,生活压力与责任并存,我们更能体会到,人生的无常是一种常态。有的时候,就是会这样:无论我们如何努力规划未来,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带来意外的变化。自身的健康问题、家人的病痛、经济压力的增加等,不可预见的挑战都成为未知的限制。
这也告诉我们,如果寄希望于外在的闭环一直稳定,那是不可能的。眼前见到的稳定,反而是最容易产生变化的。
所以,培养强大的内核,不在内心对自己设限,才是拥抱人生无限可能的底气。
不管你身在何处,身处何境,愿你一直拥有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冲破枷锁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