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70岁后体检,要着重关注这3指标,关乎心肺功能健康

凝安玩转养护 2024-12-09 04:53:5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王大爷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当益壮”。70岁的他,每天依旧坚持清晨爬山,午后还会到田里帮忙干些农活。每次村里聚餐,邻居们总喜欢开玩笑:“老王,按你这身体,活到九十岁都不成问题!”王大爷总是哈哈一笑,拍着胸口说:“我这身体,硬朗得很!”直到那天,他突然在山路上感到胸闷气短,不得不停下脚步,脸色煞白地坐在路边,才让身边的老友李大叔察觉不对劲。

后来,王大爷到医院检查,医生一脸严肃地对他说:“幸好你来得及时。这么说吧,你的心肺功能已经亮起了‘红灯’,再不注意,后果可不堪设想。”这句话让王大爷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他之前从未觉得自己需要体检,甚至觉得这是“矫情”的事,却没想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竟然可能威胁生命。

70岁后,身体的各项机能不可避免地开始衰退。很多人像王大爷一样,外表看似健康,但内在可能已经潜藏危机。医生表示,尤其是心肺功能的变化,往往是这一年龄段健康的“晴雨表”。在体检中,关注特定的指标,能够更早发现潜在问题,为健康保驾护航。

肺部健康是心肺功能的重中之重。王大爷那次突然的胸闷,正是肺功能下降的早期信号。医生告诉他:“70岁以后,肺的弹性会逐渐减弱,气道壁变厚,呼吸肌力也下降。如果不注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问题可能悄然而至。”这让王大爷想起了自己的老友张叔。张叔年轻时是个建筑工人,常年接触粉尘,加上抽烟的习惯,后来发展成肺气肿,晚年时走路稍快一点就得停下来喘气。

医学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人中逐年攀升。据《中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高达13.7%,而70岁及以上人群更是显著增加。这种疾病的特点是起病隐匿,很多患者直到症状严重时才意识到问题。

医生建议,70岁后的肺功能检查尤为重要。通过肺功能测试,可以评估肺的通气能力,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例如,检测“用力肺活量”(FVC)和“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的比值,是判断肺部是否存在阻塞性病变的重要指标。如果这些数值下降,就需要进一步干预。

王大爷后来戒了烟,医生还建议他每天做腹式呼吸训练,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锻炼肺部。他渐渐发现,自己以前上山时的喘气现象有所好转。

说到心肺功能,心脏无疑是核心部件。王大爷的体检报告中,医生特别提到他的“射血分数”偏低。当时王大爷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医生解释道:“射血分数就是心脏每次跳动时,向全身泵出的血液占心室充盈血量的百分比。正常情况下,这个值应该在50%以上,低于这个数值,可能提示心功能不全。”

王大爷回想起村里的老邻居刘伯。他年轻时是货车司机,常年高强度工作,饮食也不规律。退休后不久,他被查出患有高血压,但觉得吃药麻烦,一直没重视。结果有一次心慌得厉害,被送到医院后确诊为心衰。医生告诉他,高血压和心脏病对心脏的损害是“悄无声息”的,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进入心功能不全的阶段。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接近10%。而到了70岁以后,心衰的风险更是成倍增加。医生提醒,定期检测心脏的射血分数,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心功能减退的问题。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病史的老人,更需要将这一指标纳入体检范围。

医生还告诉王大爷,除了药物控制,他需要严格管理饮食,减少盐的摄入,控制体重,同时每天坚持30分钟的中低强度运动,比如散步或骑自行车,以帮助心脏维持健康。

有些人觉得血氧饱和度是重症病房里才需要关注的指标,其实不然。医生指出,70岁以后,血氧饱和度同样是反映心肺功能的重要“信号灯”。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的含量比例,正常值应在95%以上。如果长期低于这个数值,可能意味着氧气输送不足,心肺功能存在障碍。

王大爷一直记得邻村的陈奶奶。她年轻时是裁缝,退休后喜欢织毛衣,平日里看上去精神头不错。但近几年,她经常说自己“睡觉总觉得憋得慌”,晚上醒来时胸口发闷。一次家人陪她去医院,测量血氧饱和度时发现竟只有89%。进一步检查发现,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供氧能力下降,导致全身氧气供应不足。

医生表示,低血氧不仅会让人感到疲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心律失常、脑供血不足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轻微的血氧下降可能已经是健康的警示灯。王大爷听后心有余悸,立刻买来一台指夹式血氧仪,定期在家里自测。

当医生讲到这些指标时,王大爷才意识到,自己过去的“硬朗”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健康需要从数据中去发现问题。通过这次体检,他改变了对健康的态度,不再仅凭感觉判断,而是定期检查,为身体负责。

王大爷的故事并非个例。现实中,很多老人都认为“强壮的身体不需要体检”,却忽略了年龄带来的隐性风险。医生提醒,70岁以后,身体的代谢能力、器官功能都会逐渐下降,即便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潜藏问题。除了关注肺功能、心脏射血分数和血氧饱和度这三个关键指标,还需要建立全面的健康管理思维。

老人们可以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来减缓身体衰老的速度。比如,饮食中增加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脂和血压;坚持每天散步或做太极拳,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保持心理健康,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或抑郁情绪中,也对身体大有裨益。

王大爷后来逢人就说:“别看我现在还能爬山,那是因为我知道该关注什么。体检不是浪费钱,而是给自己一个安心的保障。”

健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日积月累的维护。70岁后的体检,更多的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通过了解身体的变化,掌握关键指标,及时发现问题,我们才能为自己的晚年铺平健康的道路。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从王大爷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关注心肺健康,为幸福的晚年生活增添保障。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0 阅读:8
凝安玩转养护

凝安玩转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