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降临,城市霓虹闪烁,手机屏幕前的年轻人指尖轻点,进入一个个语音聊天室。这些被称为 “语聊房” 的虚拟空间,本应是陌生人分享生活、排解孤独的港湾,却在利益的驱使下,悄然滋生出一条隐秘的色情产业链。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的 “音对” App “HT” 语聊房事件,揭开了这个光鲜外壳下的肮脏交易。
资料图来自网络
繁荣背后的暗涌语聊房的兴起并非偶然。2021 年,全球首款语音社交软件 Clubhouse 引爆热潮,国内互联网大厂迅速跟进,抖音、酷狗等平台纷纷推出语聊功能。到 2022 年,语聊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元,2.6 亿 Z世代用户在这里寻找归属感。然而,当资本涌入、用户激增,监管的滞后让这个新兴领域成为法外之地。
在 “音对” App 的 “HT” 语聊房里,所谓的 “恋爱语音厅” 实则是色情交易的温床。主持人用甜腻的嗓音推销着 “有荤有素” 的游戏项目,“荤” 的选项包括半小时一对一娇喘语音、500 元 10 分钟的色情视频通话,甚至线下性交易撮合。更令人咋舌的是,这些涉黄服务竟受到平台政策扶持,语音厅月打赏流水需达 2 万元才能存续,厅主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惜组织女主播提供违法服务。
产业链的畸形生态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商业模式。以 “她伴” App 为例,男性用户注册无需实名认证,而女性用户则需通过严格审核才能成为 “聊天员”。平台将男性定义为消费者,女性定义为服务者,语音通话每分钟收费 21.25 金币,视频通话高达 42.5 金币,女性用户可从中分成 45% 以上。这种 “男金女色” 的设定,催生了一个庞大的灰色产业。
资料图来自网络
“师父” 带着徒弟在微信聊天群里传授话术,文字聊天日赚 50-100 元,视频语音则可达 200-500 元。更有甚者,通过 “机器人回复”“虚拟身份包装” 等手段批量吸引男性用户,形成 “群主 - 师父 - 徒弟” 的层级体系。项目经理直言,这类交友软件利润率高达 300%-3000%,但线上擦边球难以满足贪心,必须将用户引到线下进行黄色交易才能赚大钱。
监管与人性的博弈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平台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知情人张先生曾向 “音对” 平台举报 HT 语音厅涉黄,提供了大量证据,换来的却是石沉大海。这种纵容并非个案,许多交友软件通过 “打赏分成”“礼物抽成” 等方式与涉黄者利益捆绑,形成 “你情我愿” 的灰色默契。
好在监管部门已开始行动。2025 年,中央网信办联合公安部等四部门开展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网络借贷、求职招聘等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公安部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网络色情案件 2.1 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3.8 万名,有力震慑了不法分子。但语聊房的匿名性和跨地域特性,仍让监管如同 “猫捉老鼠”。
资料图来自网络
破局之路在何方要根治语聊房的色情顽疾,需多方协同发力。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技术审核,比如通过 AI 识别敏感关键词、实时监控语音内容,同时建立 “黑名单” 制度,对违规用户和厅主永久封禁。用户也需提高警惕,面对 “天上掉馅饼” 的兼职广告,要清醒认识到 “居家日赚千元” 背后的陷阱。
更重要的是,社会各界应共同维护网络生态。学校和家庭要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社交平台;法律专家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组织色情交易的平台和个人从重处罚;普通网民则应积极参与监督,发现涉黄线索及时向网信、公安部门举报。
夜幕再次降临,语聊房里依然人声鼎沸。但我们相信,随着监管利剑高悬、技术手段升级、用户意识觉醒,这片虚拟空间终将回归其初衷 —— 成为人们心灵交流的净土,而非欲望滋生的泥潭。毕竟,真正的温暖,永远藏在真诚的对话里,而非金钱堆砌的虚假狂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