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现象,就像一股潜流,无声无息地侵蚀着家庭关系,让许多父母在亲情的枷锁下,承受着压力。
原本应该是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家庭关系,却渐渐演变为一方无休止的索取,另一方无奈且被动的满足。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人们应独立自主,不要过度依赖他人,包括父母。
但现在的新型啃老现象背后,让很多父母都感到束手无策。
被亲情“绑架”的父母,进退两难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
老李和太太从体制内退休,原本是住在县城里,每个月拿着退休工资,晚年生活也算过得不错。
他们的儿子小李在大城市打拼,娶妻生子后,生活压力逐渐增大。
一天,小李打电话回家,恳求父母说:
“爸妈,我和小芳工作都很忙,孩子们没人照顾,你们能不能来帮我们带带孩子?”
老李和太太心疼儿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们收拾了行李,离开了熟悉的县城,来到了大城市。
一开始,老两口享受着和孙子们在一起的时光,虽然觉得辛苦但也很幸福。
但他们渐渐发现,自己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了。
小李和小芳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到深夜,家里的大小事务几乎都落在了老两口的肩上。
他们不仅要照顾孙子的饮食起居,还要负责接送他们上下学,甚至还要帮忙处理家里的各种琐事。
更让老两口难以接受的是,小李开始频繁地向他们伸手要钱。
一开始是借口家里开支大,后来则是说要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
老两口心疼孙子们,不忍拒绝,于是拿出了自己的存款。
渐渐地,老两口感到力不从心,身体也开始出现各种问题。
他们想回到县城上安度晚年,但每次提起这个话题,小李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
老两口对此也无何奈何,只能在大城市继续过着非自己意愿的生活。
有句话说:
“父母的心在儿女,儿女的心在外头。”
子女常常因为工作和生活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和需要,而父母却始终牵挂着子女。
老李和太太原本在县城过着安逸的退休生活。
出于对儿子的疼爱和对孙子们的牵挂,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大城市帮助儿子照顾家庭。
当老两口想要回到县城安度晚年时,却遭到了儿子的阻挠。
他们既无法继续承受大城市生活的压力,又无法摆脱亲情的束缚,只能被动地接受现状。
亲情虽然珍贵,但也不能成为束缚父母的枷锁。
子女应该尊重父母的选择,不应该利用亲情来绑架他们的晚年生活。
相对孝顺,父母更希望孩子独立
在一个二线城市里,住着一对老夫妇,他们叫林爷爷和林奶奶。
他们是一对典型的中国老夫妇,一生辛勤和节俭。
他们的儿子小林因为婚姻破裂,变得颓废不振。
小林离婚后,生活变得一团糟。
他失去了原本稳定的工作,房子也被前妻分走了,只能在外面租了一间简陋的屋子。
他以陪伴老人为由,经常来到父母家里蹭吃蹭喝。
每当饭点临近,他总是准时回到父母的家,坐在饭桌旁,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他从不主动帮忙做家务,甚至连自己的碗筷都不愿意洗。
除了蹭饭,小林还以各种理由向父母伸手要钱。
他一会儿说需要交房租,一会儿又说要求人办事,总之就是不断找借口向父母索取。
父母出于对他的疼爱,往往都会满足他的要求。
小林还会经常带着朋友在自己的出租房打牌、喝酒、直到深夜。
更过分的是把房子弄得乱七八糟,留下一堆烂摊子,却让父母过来帮忙收拾。
父母虽然不满,但往往都忍气吞声,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小林却没有珍惜父母的付出。
他变得更依赖父母,也变得更懒惰和更加变本加厉地啃老。
他不仅没有寻找工作,反而开始沉迷于一些不良嗜好。
这样的行为不仅让父母感到心力交瘁,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了苦涩。
听过一句话:
“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
相对于表面的孝顺而言,父母更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面对生活的挑战。
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困境中挺起胸膛,勇敢前行。
父母知道生活充满了变数,孩子不可能永远在他们的庇护下成长。
因此,他们更希望孩子能够早日学会独立,这样即使将来他们不在了,孩子也能够坚强地面对生活的一切。
作为子女,也应该深刻理解父母的这种期望。
一个真正独立的人,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样的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世界上最贵的“啃老”,叫“我养你老”
看过一个这样的新闻。
张友生,是一位地道的江西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张友生的母亲因为一次意外的摔倒,让她的左腿遭受了骨折的打击。
面对这样的困境,张友生没有退缩,他毫不犹豫地挑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
在母亲住院的漫长半年里,张友生与妻子携手并肩,成为了老人最坚实的依靠。
他们每天为老人翻身擦洗,端屎倒尿,买菜喂饭,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的生活起居。
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们的爱与关怀。
即便是在农忙时节,张友生也从未忘记对母亲的牵挂。
他坚持每天给母亲打电话,询问她的身体状况,用家中的好消息来宽慰母亲的心。
他的声音,成为了母亲最温暖的慰藉。
当老人终于出院回家,张友生夫妇的照顾并未因此而减少。
他们不怕脏、不怕累,每天为老人端茶送水,擦洗身体,冬天还为她暖床暖被。
他们的细心与耐心,让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幸福。
在张友生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脸色逐渐红润起来,她甚至能够借助小凳子自己四处走动。
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张友生夫妇的辛勤付出。
清代诗人王中书说:
“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动物都如此有孝道,人类更应该孝顺父母。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那么就连草木都不如。
父母养育子女长大成人,付出了无尽的心血和辛劳。
而当父母年老体弱,需要子女照顾时,子女也应该尽自己的全力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
亲情本是世间最珍贵的情感,然而当它被扭曲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时,这份情感的纯粹便被蒙上了阴影。
父母要能够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既给予关爱,又不过度溺爱。
子女也应当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应当明白,父母虽然会给予支持,但人生的道路终究需要自己去走。
愿每位子女都能心怀感恩,用孝心与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作者 | 幕卷·圆圆
图片 | 幕卷·摄影爱好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