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9.4万辆乘联分会:出现零售负增长但符合预期

新快报 2025-02-19 09:30:49

新快报讯 记者罗晓彤报道 来自乘联分会2025年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9.4万辆,同比下降12.1%,环比下降31.9%;其中1月新能源车国内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1.5%,较去年同期提升9个百分点。而1月零售处于历史低位,环比31.9%的降幅仅次于2023年1月的41%。

不过,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出现零售负增长这一市场表现符合预期。1月车市虽然相关政策仍在延续,但2024年末冲销量造成了暂时的阵痛,且由于今年春节较早,很多消费者提前在2024年末完成春节前的置换购车计划,因此1月车市稍弱于往年车市的火爆节奏,加之1月的有效销售时间少于4天以上,出现零售负增长是符合预期的。

但记者也注意到,1月伊始,就有近40家车企采取各种方式优惠促销,覆盖范围从高端车型到中低端车型,从新能源汽车到燃油车,但多数车企推出的均是与“国补退补厂家兜底保障”有关,且补贴政策类型种类多,有限时价、现金补贴、保险补贴、贷款利息减免、以旧换新补贴等。部分未明确提出“兜底”保障的企业如特斯拉、小米等,则推出了尾款立减、5年零息、赠送真皮座椅和智驾增强功能终身免费使用等其他优惠。

那么,为何1月多家车企促销政策频发,还是不能明显带动车市销量增长?乘联分会直言,目前价格战趋稳,1月降价促销力度温和。虽然降价宣传较多,但历经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火爆零售,价格促销状态较好。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1月车市出现零售负增长,但自主品牌全面遥遥领先、自主乘用车高端化突破明显等亮点也值得关注。乘联分会数据显示,自主品牌1月批发份额突破68%,零售份额突破61%,较去年分别增长8个和6个百分点。同时,自主乘用车高端化突破明显,1月份20万元以上自主品牌占比从2022年的22%、2023年的29%、2024年的32%,上升到如今的37%。

这一点也体现在乘联分会统计的厂商销量榜单中。从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范畴来看,TOP 5厂商中自主品牌占了四席位,其中,吉利汽车(当月零售24万辆)、比亚迪(当月零售20万辆)、长安汽车(当月零售12.2万辆)、奇瑞汽车(当月零售11.9万辆)分别位列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三为一汽-大众(当月零售13.7万辆),成为唯一一家合资车企还在苦撑前五位置,但排名也早已不如从前。

乘联分会也在分析中指出,自主车企迅速成为头部绝对主力,厂商销量份额从上年度38%上升到2025年1月的46%,代表传统自主企业的新能源转型成功。

展望2月车市情况,崔东树表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厂商都是节后抓紧恢复工作运行。因此2月的市场恢复潜力较大。随着部分地区的以旧换新政策的逐步发布,车市进入节后回暖周期。同时他提到,2025年将是艰难复杂的一年,包括国际形势、经济贸易秩序可能都会影响汽车行业,对全年持谨慎态度。

但乘联分会方面也补充道,1月乘用车市场批发、生产、出口均处于历史低位,1月零售在过去10年中仅高于2020年和2023年的1月零售,预计2025年“低开高走”的潜力巨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