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这个 7 月汽车圈最火的是个「萝卜」?
最近,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在武汉「爆单」。大家刚开始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看萝卜快跑在路上犯傻卡壳;后来被补贴、价格低廉的吸引成了乘客,毕竟只有出租车一半的价格;再后来,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就坐不住了,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无人出租车岂不是要抢了他们的生意?
就这样,短时间里,萝卜快跑从傻乎乎的「苕萝卜」,成了抢司机饭碗的「恶人」。
(被武汉人民调侃的「苕萝卜」)
按道理说,目前武汉地区投放的萝卜快跑只有 400 多辆,计划年底前投放 1000 辆,而武汉市日均运营网约车近3万辆;400 辆 VS 3 万辆,优势在出租车和网约车。不过,考虑到无人驾驶未来能节省司机成本、24小时不休息的运营,只要未来规模扩大补贴不停,很难不让司机们担忧。
但是,想抢人类驾驶员的饭碗,真的那么容易么?
选在武汉推广萝卜快跑的人
恐怕是个天才
作为百度旗下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平台,萝卜快跑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21 年就开始运营。过去三年里已经在 11 个城市开展了运营测试,到今年一季度已经累计提供服务 600 万次。
不过相比于武汉,在其他几个城市的投放就属于「小打小闹」。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比如我所在的北京,主要在经开区、顺义部分路段和首钢园内部开放,道路长度 1160 公里。虽然开放路段的距离不短,但只在特定区域内运营,体验上更像是区域内的接驳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体验到的机会不多。
相比之下,武汉目前开放了 12 个行政区,全长 3379 公里,辐射面积约 3000 平方公里,这让武汉目前成了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区之一,比美国的凤凰城和旧金山开放区域还大。
(萝卜快跑在武汉开通的区域)
只有覆盖面积大、投放车辆多,无人驾驶出租车才能真正有接近出租车的效果,不然,无人出租车更像是园区里的观光车。这也是为什么萝卜快跑在武汉扩大测试面积后,迎来爆单的原因之一。
那为什么说选对地方了呢?
这就不得不提武汉网友们自己对于武汉交通的评价:实线变道、变道不打灯、不礼让行人、左转不让直行、距离近出租车拒载、网约车太便宜拒绝开空调......在这个能骑自行车吃热干面的城市,武汉网友给自己的标签是「全员鄂人」。
有了这个对当地交通环境和出租车、网约车的基础印象,武汉人民对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宽容就可以理解了;毕竟相比于出租车,萝卜快跑守规则、不拒载,更不用担心司机拼客、绕路。
同样是无人出租车在路上趴窝,凤凰城人民一怒之下把 Cruise 抵制到停运,相比之下,武汉网友宽容的表示:普通车出故障了也趴窝啊;
同样是无人出租车与行人发生事故,在这种局面下汽车一向处于舆论弱势地位,不过武汉网友能目光如炬地指出:行人闯红灯了,萝卜车才是守规矩的一方。
有了这么「包容」新技术的环境,难怪会担心无人出租车抢司机饭碗了。
无人出租车,拿什么抢饭碗?
理论上看,无人出租车似乎体验好、价格低,大有趋势抢出租车生意,不过凡事还怕细聊。
比如,有热心朋友给 GeekCar 发了段体自己在武汉验萝卜快跑的视频:
网约车 14 元的路程,萝卜快跑新人券后 2.8 元,绝对的白菜价了;
车里安静、宽敞,全程开车也算顺畅;
不过,在上车前,眼睁睁得看着无法并线的「萝卜车」三过站点而不停、绕了两圈来接自己,多少还是有点儿着急。
类似的体验,本人之前在武汉体验萝卜快跑时也遇到过:不到 30 分钟的路段,无人出租车因为守礼谦让开了近 50 分钟。作为一位纯粹的体验者,我一路坐在干净的车厢里看风景,感受还不错;不过如果是在上下班途中,我恐怕早就急疯了:「师傅,要不你靠边停车我打出租吧......不对,车里没司机。」
再看看萝卜快跑传说中的「羊毛价」。新手补贴之下的萝卜快跑的确能做到「比出租车便宜一半」,不过经历过网约车补贴大战的网友们已经学聪明了,刨去新手补贴后萝卜快跑究竟多少钱?
根据热心朋友的行程来看,网约车约 14 元的路程,萝卜快跑 App 内原价约 18 元,使用新人券后最终 2.8 元;
我本人打萝卜快跑的行程,萝卜快跑 App 内显示价格 107 元,补贴后 34 元;同行程出租车的价格约 65 元,如果我打一辆特惠快车价格差不多同样是 34 元。
这意味着几乎同样的价格:
如果我打一个萝卜车,能收获一个干净的、整洁的、安静、没有二手烟的车厢,以及一次尝试无人驾驶新技术的体验;
如果我打一辆特惠快车呢,能收获直接送到小区门口、公司门口的服务,而不用走去固定站点上车、停在固定站点下车。
这俩用户更看重哪个,自己选吧。
当然,这些还要建立在有补贴优惠的基础上。萝卜快跑的补贴优惠能持续多久?在百度预计的「 2024 年底收支平衡、2025 年全面盈利」的规划中,包含了补贴的支出么?这些账还没法算。
跟人类司机抢饭碗,还有点儿嫩
当然,现阶段的无人出租车还在成长,还远没到成熟的地步。
据报道,萝卜快跑在武汉地区现役运行的车辆中,有 200 辆车配备了安全员,其余车辆则是远程监控、一人监控 3 辆车,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的背后,依然需要人工来学习和兜底。因此,上边遇到的这些问题,是无人出租车技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也在帮无人出租车更快的成长。
比如,前段时间传出不少出租车「别」萝卜车的视频,最近萝卜车已经进化得学会「别车」了;俩月前乖乖遵守规则的「苕萝卜」,已经在各种非常规场景的学习中,学会聪明地守规则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这些都是好商好量的「技术切磋」,如果双方的较量超出技术范畴呢?
比如,网约车被出租司机团团围住,被迫没法开车;
比如,某些地区的出租车给共享单车来了场集体大迁徙,统统运到荒郊野岭;
如果这些事儿放到无人驾驶出租车身上,阁下该如何应对呢?
要知道,截至 2024 年滴滴在国内落地的城市也就约 80 个,目前中国的地级市 293个,这还只是地级市的数量。那些网约车司机都攻不下的城池,无人出租车就更难了。
最后
就在写这篇稿子时,北京突然开始下雨。下雨天往往是出租车和网约车爆单的日子,大家出行不便,宁可打车。于是,我打开了萝卜快跑的小程序,上边写着「 7 月 12 日北京因降雨暂停运营」。
在未来,自动驾驶的落地的确将改变大家的出行方式,用系统代替司机的工作;不过,现在来看,想抢司机饭碗,无人驾驶出租车恐怕还需要漫长的修炼;无人出租车大战出租车/网约车之间的故事,开没有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