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美的一首禅诗,空灵治愈,抚慰世人1200多年!

南荒诗词点墨人 2024-05-21 08:02:24

编辑 | 柳色黄

小红书摄影师 | 橙城

南昌有座文泉寺,盛夏时最美。

小桥流水,白鹅红掌拨清波;绿叶荫浓,祈福红绸分外明。

游玩古寺,最爱檀香浸染下的宁静,和参天大树荫庇的清凉,心情在这一刻变得安静和澄澈,那些关于世俗的纷扰获得暂时的停歇。

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于沉寂中孤守,于浮华中炼心,方得心清静。

唐代曾有一位诗人,也因清晨入山林古寺游玩,感悟到澄澈禅意,便写诗以赞,留下一首名留千古的代表作——《题破山寺后禅院》

盛唐最清凉的禅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常建缓步走进兴福寺,时辰尚早,纵使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树木的遮蔽下,寺院依旧显得幽深。

蜿蜒的小路通往幽静之处,重重花木之后,是僧人讲经诵佛的禅房。

山中明媚的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顿消。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袅袅的敲钟击磬声回响在山林古寺中,连绵不绝,激荡心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联便写明了时间,地点。破山位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初日”指的是早上的太阳。诗人对兴福寺早已心向往之,故而清晨便迫不及待的过来拜访,等他到达古寺时,也不过刚刚升起太阳,可见对古寺充满向往,而到了之后,也觉得不虚此行,高林深树,绿意葱葱,十分的天然。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颔联则开始写所见所闻,诗人开始逛禅院了,蜿蜒小道,重重花木,可见古寺清幽雅致,格局十分的精巧。其中“幽”、“深”二字烘托了幽静的气氛。

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这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在青州山寺游玩,心领神会此句,但欲作诗而不得,遂作罢。后将此遗憾写在《题青州山斋》中,此间颇有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遗憾和赞叹。

为何如此尊崇呢?因为看似写景的句子,更深次的是生命的热烈。“曲径”一作“竹径”,那此句中有高大的竹子、葱郁的花木、别致的禅房,亦可说明禅院的僧人在禅房过道前种植了不少花木,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更有一种生而为人的旺盛生命力,也更契合得道高僧的禅悟追求。

一个热爱生活的对于美拥有追求的禅师,对于人生拥有更广阔的境界。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颈联意念上紧承颔联,诗人漫步禅院之中,抬头望去,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竹林古木,苍叶新枝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小鸟自由穿梭于茂林修竹之间,惹人艳羡。庭中有一汪清澈的小水潭,天地万物皆倒映其中,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悦”和“空”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在禅院中,感受到生命蓬勃生长的喜悦与心灵受到禅院熏陶的空灵澄澈。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尾联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都”一作“俱”字。诗人站在水潭边,看着倒映在池水中的小世界,感觉天地一瞬间都安静了,再也听不到其他的声音,隐约间只余敲钟击磬之音。在兴福寺的后禅院中,诗人感受到刹那“灵照”,进入某种“顿悟”之中,灵魂得到净化,进入纯净怡悦的世界。

全诗笔调古朴,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空灵治愈,作为一首禅诗,它清韵自然。可谓工于造意,妙在言外。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评说:读此诗,何必发禅家大藏,可当了心片偈,更妙在镜花水月。由此可见,这首禅诗在意境和思想上达到惊人的统一,在山水禅诗中一骑绝尘,令人望尘莫及。

三无诗人-常建

常建,无字号,无名气,无生平,唐代诗红人不红的代表之一。

他的一生,简到极致,了了数句,便是一生: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辞官漫游,后隐居鄂渚。

一生之中,值得说道的,也不过是与王昌龄的友情。

两人不仅有“同年”之谊,性情也颇为相投,常建归隐后途经王昌龄先前隐居之所,曾写诗《宿王昌龄隐居》感慨,诗中名句“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便是侧面称赞王昌龄清高的品格。

但王昌龄此时并未对仕途灰心,一心期望能够有所作为,但是公元748年,在江宁县干了8年县丞的王昌龄,因为“不矜细行”又一次被贬官,这一次等同于流放,下放到边陲小城龙标县做一个小小的县尉,隐居卾渚的常建听闻老友的遭遇,万分同情,但苦于音书不通,惆怅之下只能写下一首《卾渚招王昌龄张偾》,遥寄老友以宽慰。

从诗中“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之句,可以推断出王昌龄因生性耿介而受排挤,对于官场之事,他早已观看明白,喟然叹道:“翻覆古共然,名宦安足云”,意思是自古而今世事翻覆多是常态,声名和事业又怎能免俗。

如果王昌龄能听常建劝说,早日远离官场,一起隐居过闲适的生活,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人生,但命运没有选择,安史之乱时,王昌龄不幸枉死兵祸,自此两人天人永隔。

读常建的诗,你能发现他的与众不同,《古兴》中他将视角对准江边的枯骨“汉上逢老翁,江口为僵尸。白发沾黄泥,遗骸集乌鸱”;《太公哀晚遇》中他将重点落在“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纵然太公得到赏识,但已暮年,姜太公只有一个,又能有几个姜太公呢?《湖中晚霁》中他早已励志归隐,避免卷入纷争,“微兴从此惬,悠然不知岁”,早日退隐,反而避免了一场人祸。

在这些幽暗深邃的风景辞章里,似乎都隐藏着他对于盛世王朝黯淡宿命和结局的洞见。

他是历史上的“三无诗人”,却又是大唐盛世里难得的明白人。

独具一格的诗人

盛唐诗派中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之称。他的诗现存57首,数量虽不多,《四库全书总目》称常建“卓然与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

殷璠《河岳英灵集》中常建序称:“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于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数句,并可称警策。”这本书的作者特别喜欢他,将他位列第一,放在李白杜甫之前。

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但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诗中有「淡泊」襟怀,艺术上有独特造诣。今存《常建诗集》3卷和《常建集》2卷。

盛唐的诗歌写尽了雄、壮、奇、丽,独缺一个“幽”字。常建填补了“幽”字的空白。

除却上诉的那些诗词,诗友们了解常建的其他诗歌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爱的诗词哦。

(声明: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南荒诗词馆,关注我,与我一起读诗。如果大家觉得写得还不错,对您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同样有需求的人吧!
0 阅读:17
南荒诗词点墨人

南荒诗词点墨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