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丨中华读书报:2024年度不容错过的20种文学好书

笔墨之林 2025-01-03 11:48:08

01

杨遥从事文学创作多年,已发表文学作品百万余字,曾获得赵树理文学奖等多个奖项。他的作品扎实、文学功底深厚,获得了文坛较高的认可度。他的中篇小说尤为突出,本部小说集收录的作品,集合他近年的新作和佳作,主要是对底层人生存境遇的关注与揭示,以小人物的视角写小人物的人生经历,以描述、剪贴的方式对生活进行原生态的还原。作为一名职业作家,杨遥一直非常关注民生,他挂职、借调,扎根广袤的基层生活,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厚的经验。

02

◎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全新作品!

◎写给一代青年的答案之书,回应时代呼唤的倾力之作

◎青年成长史,半岛海图志

此书写了大变局将临的19世纪末:从广州同文馆回半岛探亲的青年舒莞屏,回程突遇风暴,借轮船延误之期完成恩师重托,前往声名远扬的万玉大营,由此开启步步惊心之旅。从热血沸腾的崇拜到摧肝裂胆的悲绝,从无法抗拒的诱惑到深冤凝结的仇雠,九死一生,舒莞屏最终冲出魔窟罗网。

这是一个韧忍和藐视、周旋和看破、决绝和撞碎的青春故事,一部艰难完成的世纪骄子传奇,一场迟迟到来的男子成人礼。

此旅之后,未来将不存任何奢望和侥幸,更不再胆怯和畏惧。

03

★著名作家张欣的首部民国题材小说,工笔风情画般细致展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州的世相百态,升斗小民在家国濒临破灭中的命运遭际,尤其是广州女子的大气与勇毅,如风中玉佩,有风之凌冽,又有玉之圆润。

★如封似闭,吴式太极拳第九式,马步、收手后再推出,如同广府人的 低调、隐忍、力道。彼时的广州城,繁花着锦之下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各色人等粉墨登场……看似纸醉金迷,留给普通人的道路却狭小而昏暗,更何况是家庭中的女性。作家着力塑造了时代剧变中的三位平凡女性,她们有的参加革命,有的历经艰难,凭借智慧与韧性在时代的缝隙中求生存,进而成长为主宰自我命运的英雄。人物的精神内核,在北京大妞是飒,在上海小姐是嗲,而在广州女人则是韧。

★作品以老辣的文笔,细密铺排,以小见大、层层递进呈现一座英雄之城的人间烟火,她是升斗小民的天堂,是革命者的摇篮,人性温暖与豪迈大气并存,世事变迁而人心总有一些坚持。

长篇小说。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州西关巨富苏大阔的女儿、二太太所生的苏步溪突发重症,药石罔效,几番在生死线上挣扎,好不容易痊愈之后,原本婚事上备受追捧的才女步溪突然乏人问津,在父亲的强迫下,被迫选择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妙合名妓心娇初入吴将军府,初到便险被遣散。心娇为了留下,甘作洗衣妇,后因一手好字被吴将军赏识,身价逐渐提升。好景不长,心娇终因时局变化重操旧业。苏大阔已故大太太生前的贴身女佣阿麦,受打金师傅鹏仔所欺骗,盗取了大太太的首饰,却又被鹏仔抛弃。几年后鹏仔再次回归,已成了黑帮的掌舵人……

04

*“文津图书奖”“冰心散文奖”推荐图书系列。知名乡土文学作家黄孝纪创作,一部着眼南方农人主题的纪实文化散文。

本书是“中国乡存丛书”系列之一,是继旧器物、食单、农事、节庆主题之后,又一部着眼南方农人主题的纪实文化散文。庄稼人是乡村的中心,每个时代的乡村史,也是一定历史时期所有庄稼人的个人史。作者选取近四十位有代表性的农人,结合工作生动书写他们的故事,勾画出一幅真实的湘南乡村人物群像图,谱写我们共同的乡愁。内文彩插选取十三位匠人设计艺术形象,一流设计师操刀设计封面排版,形式精美,生动诠释庄稼人的故事性。

长久栖居于八公分村这片土地上的,是以耕作为生的庄稼人。面对时代变迁,他们日复一日,保持着与土地的亲昵,豁开山石,挖掘沟渠,播撒未来的种子。他们也忙于其他的活计,一把砖刀,一个刨子,一只药箱,一支粉笔,一台放映机,让他们终身操持、侍奉。他们是屠户,是木匠,是郎中,是你不曾听说的,来自山野与时间罅隙中的一群人。他们是接生娘文章奶奶、媒婆李守先、礼生如喜、守祠人希贤……在这里记录着八公分村庄稼人不一样的烟火。

05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部《红楼梦》,《红楼梦》里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所有人?如何真正进入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

小说家、学者潘向黎穷四十年细读《红楼梦》之功,以深厚的家学积淀为支撑,凝聚成了这部心血之作——《人间红楼》。在这部作品中,潘向黎以小说家的身份和曹雪芹展开了一场关于至情与人性的跨时空对话:“为何整部《红楼梦》,皆因宝黛而起?为什么人人都拿黛玉当挡箭牌?红楼人物的开口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有何深意?曹雪芹的乾坤大挪移用在了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手笔?”

潘向黎用丰富的想象力,以当代立场和同为小说家的身份,破解了曹雪芹的文学写作密码,读出了曹雪芹隐藏在文字肌理之中的心跳,洞悉了《红楼梦》里的悲喜、爱恨、冲突、聚散与命运,彻悟了《红楼梦》里的真伪、清浊、高下、性灵与境界。

讲经典、说故事、谈人生,潘向黎独具慧眼看红楼、酣畅淋漓话人生,她给大众读者提供了再次爱上这部生命之书、青春之书、至情之书的机会。

06

一条旧巷,六户人家,几位老者,因为城镇新规划和老旧街区拆迁,在平静的晚年掀起人生的波浪。为了应对这次“危机”,也为了留住刻印于内心的记忆和美好,他们携手在大众和媒体注视下奋起抗争、勇敢“共舞”。格里马尔蒂用高超的叙事艺术让读者在几乎亲历这群老人的抗争活动的同时,又能够明了他们过往生活的点滴,看见古里巷六十年间发生的故事,看见每个人内心深处那场不负生命的演出。

07

这才是最高层次批评的本质:

是对自我灵魂的记录。

它比历史更精彩,因为它只涉及自己。

它比哲学更可喜,因为它的主题具体而不抽象、真切而不含糊。

它是自传的唯一文明形式,

因为它处理的不是事件,而是个人生活的思想;

不是生活中行为或环境的有形事件,而是心灵的精神气氛和想象 激情。

中西方学界已有共识,哈罗德·布鲁姆是当今最有天赋、最具原创性、最富煽动性的文学评论家——没有之一。深厚的文学修养构成了布鲁姆作为著名文学评论家的基础。对文学如数家珍的熟稔,对西方文化传统和知识的百科全书般的涉猎,使得布鲁姆成为西方文学和文化界的传奇。

《记忆萦回》是布鲁姆的告别之作,也是他最私人的回忆录,被作者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本书可以说是年近九十岁的布鲁姆对他一生阅读体验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书中,作者遵循阅读的记忆选取了超过八十段他从小就熟记于心的经典作家的文本,为读者带来精炼、睿智的解读。

阅读此书,就好比跟随作者经历一段从童年到晚年的精神之旅,读者将有幸看到当代最伟大的批评家从文学史、艺术史、思想史上的杰出灵魂中汲取养分的过程。书中选入的作品自布鲁姆幼年时就萦绕在他心头,直到暮年它们依然鲜活:从《圣经》到莎士比亚与约翰生博士;从斯宾塞与米尔顿到华兹华斯与济慈;从惠特曼与罗伯特·勃朗宁到乔伊斯和普鲁斯特;从托尔斯泰与叶芝到德尔摩·舒瓦茨与艾米·克兰皮特……其中不少作者他都在之前的著作中论及过,但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将它们重新加以诠释,依然会给读者带来新鲜的观点。

全书精彩纷呈又令人深为感动。虽然这部著作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垂垂老矣”的孤独和忧伤的气质,但布鲁姆对于经典、灵魂、美德、信仰的重申与热爱,却依然跃然纸上,充满生机。本书不仅展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文批评家的阅读历程、人生历程,也映照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的英美文学史。无论是在文学意义上,还是在文本意义上,这部著作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08

位于江西井冈山市的神山村昔日交通闭塞、耕地稀少,如今成为全国知名的富裕村。从2022年开始,本书作者曾多次走进神山村,与村民深入交流,用心感知这块红色土地的脉动。这部报告文学回顾了神山村的光荣革命历史,揭示了那里的发展之路,在宏阔的历史视角下讲述了神山村的百年变迁、烈士寻亲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带给当地的巨大变化以及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

09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小镇,扬兮镇。这个只有三千余人的小镇如同一个敞开的舞台,观众们在一间间陈旧的屋子里,一边透过狭小窗口看着一代代人表演恩爱情仇,一边又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

张咏自幼时父母离婚起就被母亲视作唯一的希望和顶梁柱,早慧而坚强地背负起家中重担,在小镇人的议论纷纷中敏感地生活着,因童年家庭的影响,心中有着无数不被他人所察觉的痛苦和挣扎。而丁晓颜作为镇上有名的才女胡美兰的女儿,却天生木讷愚钝,但其心性沉静质朴。张咏和丁晓颜自幼相识,这对在镇上有点格格不入、不被众人所理解的青年之间萌发了青涩而温暖的爱情,相依相携着走过了青春时代。

但两人的秉性和内心世界却大相径庭,也因此引导着他们走向人生不同的分岔路口,张咏去往大城市,而丁晓颜则留在了扬兮镇。而在丁晓颜永远地离开之后,张咏才发现,丁晓颜并非愚钝,而是内心有着一片更为包容和广阔的天地,三十年后的张咏方才明白,她就是扬兮镇本身。

10

在星链般的赤道岛屿与城镇之间,女人们所走过的五十年,幽暗,记忆微光。

「那刻有个新的你出生,也有一个旧的你死去。

——你有想过,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应该遇见却仍未遇见的人吗?」

——贺淑芳

1969年5月1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租住在沙丁鱼楼的桂英一家,还有她朋友和邻居们的生活。

出生于1970年的马来西亚华人女作家贺淑芳,以长篇小说的形式,介入发生在她出生前一年的历史事件。书写事件发生当日,及其后的延宕岁月中,女主人公们的生活。

从1960年代末,到2010年代,她们经历黑暗的记忆,南上北下,接受聚散浮萍的命运,坚韧求生。仿佛被迫陷于永不停歇的流浪,在胶林矿湖,和城市景貌中,逐渐衰老、出生、转变。跨越孤立的境地和破碎的生活,缓慢自愈。

11

《大地与尘埃》是一部作者记述自己成长经历的自传体散文集,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大地上的母亲、父亲是一棵树、官渡、道路尽头是茶园。全文基调温暖,文笔真挚朴实,却又传达出作者对故园和亲人深切的思念。作者以儿子这个身份切入,叙述长辈的平凡生活,观点微小细致,随着回忆的展开,乡村画卷中普通人的命运和时代交织,颠沛流离中写尽人性的坚韧美好,生机勃勃,文笔质朴却有催人泪下的力量。

12

中国当代文坛一批观察者、监督者,立足当下文学现场,兼顾当今文坛和读者需要,以当今的文学眼光、文学发展观对1982年至2022年四十年来茅奖获奖作家作品进行回顾总结,再阐释、再研究、再筛选,评论文章兼具中西视野,实事求是、理念鲜活、知常明变、守正创新,为茅奖获奖作家作品的经典化和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的建构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者和批评家提供了研究资料。

13

★《猎人》之后,积淀五年,小说家双雪涛全新作品,回到未来世界,攥紧你的心脏。——七个故事装置,探向古老与未来时间,科幻与人心,谋杀与幻想,现实与虚构,s市与北京,最终在小说中难分彼此,共同成为探索写作可能的精密试验。书中收录的篇目近半从未发表,首次面世。

★定义AI世代的小说文体,脑雾与脑洞交替的阅读体验。“人,只是不间断的人类的一环”——寻找一条龙的仿生人,造访人类的梦境;让时空流转的青铜剑,困住s市冰面上的刺客;最后的拳击手,在陌生的城市拼贴记忆;深夜买狗的孤独酒鬼,消失在广袤的黑暗中……这些故事从人们置身其中的日常开始,不断伸展进意想不到的未来世界,探究人类永恒的命题:人的情感,善恶和逃离现实世界的方法。

★余华、格非、唐诺、莫言、雷佳音、董子健、张亚东、梁龙等喜爱的小说家,电影《平原上的火焰》《刺杀小说家》原著作者,热门作品影视改编中——小说家双雪涛曾获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等各大奖项,多部作品均有影视改编计划。本书中《刺客爱人》等篇目影视改编中。

《不间断的人》是双雪涛的全新中短篇小说集。七个故事装置,探向古老与未来时间。在这部全新作品中,人心与科技,经历与幻想,现实与虚构,S市与北京,最终在小说中难分彼此,共同成为探索写作可能的精密试验。寻找鸟骨的仿生人、让时空流转的刺客、失去记忆的拳击手、温柔夜色里的孤独酒鬼……人,只是不间断的人类的一环。这些故事从人们置身其中的日常开始,不断伸展进意想不到的未来世界,探究的是人类永恒的命题:人的情感、善恶和逃离现实世界的方法。

14

汉时北道,平凉之后,北出萧关,经安定郡治高平县(今宁夏固原),西北绕越六盘山余脉,经由今海原县,在黄河东岸今靖远县渡河,过今景泰县至河西四郡之武威,汇合南道,共赴西域。因出萧关,北道又称“萧关道”。

胡成重走萧关道,途经西北的山川城镇、原野村店,记录下路途中的见闻与偶遇之人,寻探此路上故人的踪迹。过去和未来交织于一处,古人与今人的命运自成对照。这是一次探访古路的游记,也是一窥历史洪流下普通人命运的入口。

穿越关中,跨过陇山,胡成并不是一个人,甚至他也不是走在一个时间平面上。他的旅行总有前人做伴。这些走过同样路线的前人来自不同时代,胡成把他们邀请到自己的旅行中,让他们各自展示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让萧关道之行变得凝重丰富,赋予它不同寻常的时间深度。

关于秦川大地,关于陇山东西,《萧关道》已是必不可少。

——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15

临终之际,诗人维吉尔随奥古斯都的舰队跨越亚得里亚海,返回意大利。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中,从黑夜到白昼,他在皇宫的病榻之上回顾了自己的人生,思考着生存世界的险恶与痛苦、艺术与文学之于苦难现实的价值、人面对命运和死亡的回归与救赎,决定毁掉自己辛苦写成的《埃涅阿斯纪》。但直接面对好友和皇帝时,在聆听与自我辩解之间,他又该如何选择?他的灵魂能否实现至高的飞升与重生?

16

★ 麦克尤恩最新自传体小说——“自《赎罪》以来的最佳回归之作”

以一段段鲜活的个体叙事谱写了一部断代史

★《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 |《纽约客》必读推荐 | 《V OGUE》《BOOKPAGE》“年度好书”

《钢琴课》是英国国宝级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最新小说,也是其最具自传色彩的一部作品。小说主题之丰富、时间跨度之大,冠绝麦克尤恩的文学生涯。罗兰的妻子阿丽莎神秘失踪,随之呈现了一段段五光十色、交织着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的个体回忆:罗兰青春期特殊的性启蒙经历——一段与钢琴课女教师米里亚姆之间难以自拔的禁忌之恋;阿丽莎的母亲怀揣作家梦前往二战后的德国,追寻抵抗纳粹的文化组织“白玫瑰”;罗兰与阿丽莎从相知相爱到结婚生子,直至阿丽莎毅然出走,为追寻作家梦而逃出婚姻樊笼,勇敢突破了上一辈的人生轨迹……

小说以主人公罗兰一生为主线,串起其身边诸多人物的人生经历,现实与回忆交织缠绕,塑造了一个个在时代洪流中奋力挣扎、鲜活真实的普通个体。小说时间线横跨半个多世纪——从二战到新冠疫情,涉及美苏冷战、古巴导弹危机、撒切尔上台、福克兰群岛战争、柏林墙拆除、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工党当选、英国脱欧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麦克尤恩以一段段鲜活的个体叙事谱写了一部断代史。

“麦克尤恩自获得布克奖和国家图书奖的小说《赎罪》以来,再次以最佳作品回归……麦克尤恩深刻地展示了角色如何在应对重大历史时刻的同时,也处理着日常生活的摧残,这正是这部作品如此感人的原因。他还运用了抒情但简洁的散文,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又一次,大师级的麦克尤恩令人愉悦。”

——《出版商周刊》

17

☆ 这是首部写给“小地方”的深情告白。作者凭借独特的漫游者与“造城市的人”的身份,深入城乡一隅,重新审视那些在媒体和公众视野中鲜少出现、易被忽视的“小地方”,探寻宏大叙事之下人与地方的隐秘联结。

☆ 作者认为“小地方”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大时代背景下舞台边缘的“小地方”——遥远的小镇、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基层地区;二是大都市的寻常角落、被忽略的边缘地带以及在那里生活的普通人。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中,在主流的镜头之外,“小地方”保持着一种不被代表与概括的真实。

☆ 作者在豫南村庄参与了一场农业社会传统的葬礼,在霍尔果斯观看了各族少年的足球赛,于杭州郊外目睹了几万人生活在一个仿造的巴黎,并为一座并未开放的博物馆而特意造访了敕勒川的小镇。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到几万元买一套房的鹤岗,从没入南海的珍宝海鲜舫,到二连浩特黑夜中飞往蒙古国的小飞机……当下与过往、记忆与现实交织,呈现出一种充满想象的张力,形成对未尽世界的探索。

☆ 本书跳脱出传统旅行文学的窠臼,融贯游记、散文、评论,在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与文学艺术中进行跳跃书写,形成一种崭新的、波德莱尔的漫游者(flâneur)式的文类。从大地中挖掘生命经验,在边缘中感受记忆、遗忘与颤栗。

☆ 34篇质地柔软的文字,45帧彩色摄影作品,随机附赠“小地方”摄影明信片,带领读者进行微观之地的“City Walk”。走向小地方,于孔隙之中发现旷野。

18

这是一部宏阔壮大的湘西父辈史诗,也是书写平民英雄、家国大爱之作,时间跨度从抗日战争延伸至上世纪90年代,将嘉善阻击战、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虚实相间地记叙爹和湘西父辈们为国为家的手足相守、生死相依,融入家云爹、武豪干爹等父辈所走过的路,鲜活地塑造了一群壮志凌云、豪情万丈、英勇善战的湘西男性形象和聪明善良、坚忍不拔的女性形象。

19

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积淀十年,长篇新作!

解密千年历史的波谲云诡,叩问烟火人间的爱恨沧桑!

刘醒龙“青铜重器”系列长篇第二部。

20世纪60年代,青铜重器九鼎七簋出土,按照礼器制度,天子九鼎,应该配八簋。九鼎七簋为何缺失一簋,一直是考古界的未解之谜。

发誓不碰青铜 器的专家马跃之,因为一封甲骨文写就的预警信,重回青铜器研究现场,主持九鼎七簋课题组。当他恪守纯正的研究之道时,发现人心神秘,远胜器物:有人视九鼎七簋为进身之阶,有人借职务之便私藏文物,有人以文物设局窥测命运,而他自己,似乎也只是一个惊天之局里的一颗棋子……

随着身怀听漏绝技的“听漏工”浮出水面,历史的谜团渐渐揭开,人间却还隐藏着更加惊心动魄的命运。

20

★ 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儿女风云录》

★ 从《长恨歌》到《儿女风云录》,王安忆直面上海的城市皱纹。

★ 上海滩另类老爷叔,老洋气新做派的交响变奏。

★ 他向来不是有心智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寂寞,其实是金粉世界的局外人……他这一辈子,都是在浮泛中度过。浮泛的幸和不幸,浮泛的情和无 情,浮泛的爱欲和禁欲……

本书是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长恨歌》后三十年,王安忆再写上海滩《儿女风云录》。

小说围绕上海老爷叔“瑟”“堪称颠覆”的式微人生展开。他出身富门,少年时家道中落,单身北上舞蹈学校,吃尽大漠风沙,世人冷面,直至中年,妻离子散,孑然一身,两手空空,沦落舞厅谋生……在国内度过大半生之后又和父母远赴美国孤悬海外。“母子二人合起来一整部家族史,主旋律为失去,失去,失去,所以,最后的一点剩余,人生的托底,谁都不能让”……

小说时间跨越幅度长,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直写到当下,宏阔的时间之河,承载的是一个个不同身世、命运的小市民的悲欢。柯柯、阿陆头、黑三;阿郭、“埃塞俄比亚”、“啧啧”,环绕在瑟左右的男女,他们的人生都有残缺,都是都市中的Loser……

0 阅读:38
笔墨之林

笔墨之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最好的自己,过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