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上,江苏省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卓越的教育资源,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
从民国时期的名校林立,到新中国成立后院系调整的赢家,江苏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
然而,在高校合并的浪潮中,并非所有的尝试都能如愿以偿,有的合并甚至成为了遗憾。
扬州大学,作为江苏高校合并的一个典型例子,其合并之路虽曾满怀期待,却最终未能如愿跻身211高校之列,更在双一流评选中屡遭挫折。

一、合并初衷与现实的落差
扬州大学的诞生,是六所各具特色的高校——江苏农学院、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合并的结果。
这一合并的初衷,无疑是希望通过资源整合,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争取国家的重点支持。
然而,现实却给了扬州大学一记重击。在1996年的211高校评选中,扬州大学未能如愿入选,省属211高校的名额最终花落南京师范大学和苏州大学。
这一结果,不仅让扬州大学错失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更让扬州的高等教育实力在江苏各城市中逐渐垫底。
二、特色与综合的权衡
扬州大学的合并案例,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高校合并中的特色与综合问题。
江苏的高校,如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之所以能成功入选双一流,正是因为它们坚守了自己的特色学科,形成了行业顶尖优势。
而扬州大学,虽然综合实力不俗,但由于合并后学科门类庞杂,资源分散,难以形成真正的行业顶尖学科。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然而,在高等教育日益专业化的今天,没有顶尖学科的支撑,学校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

三、资源整合的困境
扬州大学的合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量的堆砌,但并未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合并后的扬州大学,虽然拥有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但学科精度却难以提升。
这主要是因为,合并后的高校往往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学科交叉融合困难等问题。
此外,由于合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文化冲突和管理障碍,也影响了资源整合的效果。
四、再定位与再出发
面对双一流评选的失利,扬州大学并未放弃努力。
未来,扬州大学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定位,明确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方向,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
正如乔布斯所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过别人的生活。”
扬州大学需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优势学科上,打造一批全国顶尖的学科,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扬州大学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总结
扬州大学的合并之路,虽然充满了遗憾和挫折,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高校合并并非简单的数量堆砌,而是需要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
在合并过程中,我们需要权衡特色与综合的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学科的深度融合。
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而是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优势学科上,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扬州大学需要再次出发,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