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为什么不好色?其中隐藏着什么江湖秘密

雨树披纷 2025-03-26 18:07:38

《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们,几乎都好酒,几乎都有好酒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醉方休。

特别是武松、鲁智深、李逵,他们最出彩的,就是借酒使性,倚醉发威,有时行为相当野蛮血腥。

李逵劫法场,提着两把板斧,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便砍,砍倒大片百姓;武松“血溅鸳鸯楼”,也是大开杀戒,无辜的小孩、丫鬟还有马夫,统统一刀结果。

尽管如此,李逵、武松在百姓心中,依然是好汉一条。因为他们为民除害,收拾了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为受尽欺压的百姓出了口恶气。解气的老百姓,自然懂得“瑕不掩瑜”这个道理。

梁山好汉中,最受草根阶层欢迎的,莫过于武松。武松也好酒,他的几次酒后“醉打”,堪称水浒经典桥段。解放前,山东有“说武老二的”民间曲艺,后来把这个曲艺叫做“山东快书”。可以说,没有武松就没有山东快书,足见武松在民间影响力之大。

《水浒传》是侠义小说,由民间故事和市井评书演变来的。它一反千古传统,“造反”成为天经地义,成为可歌可泣的的伟绩。一向被主流唾骂的“贼人”,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正因为如此,好汉们必须摒弃儿女私情。女色,会使英雄气短,有悖于江湖之义,是英雄与小人的试金石。

有人因此认为:水浒好汉“好酒”,其实就是替代“好色”。换言之,酒就是女人的替代品。

在作者施耐庵看来,江湖世界中,美酒和美色不可兼得,若要成为好汉,就必须毫不犹豫地选择美酒。

江湖侠义中,英雄与美酒密不可分。民间百姓心目中,好汉醉酒最多不过惹是生非,一旦越线“染色”,其承载的英雄光环,也就不复存在。

至于好色的山寨王王英之流,也是改邪归正后,才冠以梁山好汉。怕他老毛病再犯,宋江索性做起“月下老人”,硬生生把母老虎一般的扈三娘,许配给了他。一丈青扈三娘,不仅美艳惊人,武功也了得,可以从容地把矮脚虎按在地上摩擦。

王英不敢不好酒,乖乖地以酒代色。

古代侠义故事中,英雄好汉普遍好酒不好色。

因为酒最容易“乱性”,使英雄犯忌犯难。毕竟,在女色面前,醉酒的英雄是很难自持的,柳下惠终究是传说。

为了防患于未然,英雄必须远离女色,这是人格意志的考验。沉浸美酒,成为远避美色的最佳方式。

水泊梁山的江湖圈子,其结义的原则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偏偏女人又是“同享”不得的。好汉们只好把感情投注到“共享”的酒福里,在酣醉中宣泄人生的情感缺憾。

自古江湖浩大,江湖英雄众多,他们是传统道德伦理的典范,其共同特点就是厚义薄利,不贪财不好色。哪家百姓没有点私财?没有家眷女流?这也是他们深得民间喜爱的原因之一。

0 阅读:0
雨树披纷

雨树披纷

尘世流转几十载,所思所悟付诸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