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岁担任政委:不满授衔扯下肩章,去世之时依旧没穿军装下葬

若尘看文化历史 2024-09-30 03:57:59

他18岁担任政委:不满授衔扯下肩章,去世之时依旧没穿军装下葬

【引言】

“他说自己是中将,可最后只穿着中山装走了。“这位18岁就当上政委的青年将领,为何在授衔仪式上当众扯下肩章?又为何临终前坚持不穿军装下葬?为什么会这样呢?

【正文】

1953年,北京某军区大院内,一场授衔仪式正在进行。台上的将军们个个神采奕奕,胸前的勋章闪闪发光。突然,一位面容坚毅的中年人站了出来,当众扯下了自己的少将肩章。全场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这个人就是段苏权,一个曾经在18岁就担任师政委的革命老将。

段苏权的举动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够获得将军军衔是多么崇高的荣誉。可段苏权却如此不屑一顾,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来,段苏权认为自己应该获得中将军衔。他曾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可就因为脱离队伍三年,错过了评定,最终只得到了少将军衔。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倒回到二十多年前,就会发现段苏权的经历远比这个军衔更加传奇。

1926年,年仅10岁的段苏权就跟着大人们打土豪分田地。那时候的他,个子还没有扁担高,却已经有了一腔热血。14岁加入共产党,16岁当上县委书记,18岁成为独立师政委。这样的履历,放在今天恐怕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可就是这么一个年轻有为的革命者,在长征途中却遭遇了人生的转折点。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段苏权带领一小支人马断后。在激烈的战斗中,他的右脚踝被打中,动弹不得。为了不拖累战友,他毅然决定留下来。

就这样,一个18岁的政委,孤身一人被困在敌后。要不是当地一个叫李木富的好心人收留,段苏权怕是早就交代了。李木富把他藏在山洞里,又是喂饭又是换药,硬是把这个半死不活的娃给救活了。

可惜好景不长,段苏权的藏身之处还是被人发现了。几个不长眼的团丁冲进山洞,不仅抢劫一空,还扒了他身上仅剩的破军装。要不是李木富及时赶到求情,段苏权怕是连条裤衩都保不住。

这段经历,让段苏权与组织失去联系整整三年。这三年里,组织以为他牺牲了,他自己也以为再也回不去了。直到1937年,他才重新联系上组织,恢复了党籍身份。

重新回到革命队伍后,段苏权依旧英勇善战。但那三年的空白,却成了他日后授衔时的一个“污点“。再加上他在1953年揭发了志愿军上报战果不实的问题,得罪了不少人。最终,他只获得了少将军衔。

这个结果,对段苏权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虽然在授衔仪式上闹出了不愉快,但他依旧兢兢业业地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这个遗憾一直埋在他心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临终前,段苏权特意嘱咐家人,不要给他穿军装入葬,而是要穿中山装。这个决定,或许是他对那次授衔风波的最后抗议,也或许是他对革命理想的另一种坚持。

段苏权的故事,让人不禁想到现在的一些情况。有些人为了一个职称、一个奖项,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而段苏权却因为坚持真理,反而失去了应得的荣誉。这种反差,实在让人唏嘘。

在当今社会,像段苏权这样坚持原则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很多人为了利益,宁可委曲求全,甚至不惜出卖良心。但段苏权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敢于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的人。

段苏权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革命道路的艰辛曲折。那个年代的革命者,面临的不仅是敌人的枪林弹雨,还有与组织失联、被误解、被冤枉的风险。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回顾段苏权的一生,从18岁的政委到备受争议的将军,他的经历堪称传奇。虽然最后没能如愿以偿,但他始终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他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像段苏权那样,为了理想不惜付出一切?又是否能在遇到挫折时,依然坚持本心?

【写在最后】

有人说,段苏权是个固执的人,为了一个军衔闹得不愉快。但也有人认为,正是这种执着,才造就了他的传奇人生。无论如何,他的故事都值得我们深思。有人说,英雄已逝,理想永存。也许,这才是段苏权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0 阅读:125

若尘看文化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