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中国高铁总设计师被判死刑,法庭上:我对不起85岁老父老母

时光捕梦师 2024-12-22 17:34:13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2014年的一个夏日,曾在中国高铁领域功勋卓著的总设计师,在法庭上低头认罪。

张曙光曾被誉为“中国高铁技术第一人”,然而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却与“死刑”联系在了一起。

张曙光在法庭上称自己对不起热爱的高铁事业,对不起老父老母,曾经的掌声、荣耀,都化为铁窗下的忏悔。

为何一个曾推动中国高铁从无到有的工程天才,会走上如此不归路?

光环下的堕落之路

张曙光曾是中国高铁领域的标杆人物,凭借技术专长和扎实的学术能力,从基层工程师一步步成为中国高铁第一人。

他让高铁时速从250公里提升至350公里,中国高铁技术一度超越多个发达国家。

就连在世界铁路工程界,他的名字都享有盛誉,然而当人们还在为中国高铁的发展感到骄傲时,这位顶级工程师与设计师却渐渐被金钱和权力吞噬。

2000年,广州中车公司老板杨建宇成为第一个敲开张曙光“权力大门”的人。

为了让“蓝箭”动车继续服役,杨建宇向张曙光送上了字画、古董瓷器以及大量现金。

在杨建宇的眼中,张曙光的一句话能让技术落后的“蓝箭”动车继续跑在铁路上。

起初张曙光还曾纠结,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位承载着国家赋予的重任。

然而一次次轻松得来的巨额现金动摇了他的底线,广深公司的一笔合同,让杨建宇“顺其自然”地送来1050万元。

这笔钱直接让张曙光跨过了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从工程师变成了权力的“操盘手”。

“蓝箭”动车虽技术落后,但却因张曙光的一句话,被广深公司继续使用多年,直到2013年才完全退役。

张曙光在高铁配件的招标中占据绝对话语权,他不仅帮助广州中车公司在多个项目中中标,还让武汉正远公司成为高铁零部件市场的重要玩家。

2007年至2009年,正远公司法人王建新为了获得更多铁路订单,先后三次向张曙光行贿1850万元,其中两笔共1000万元,正好赶上张参评中科院院士的关键时间节点。

这些钱中,有800万元被张曙光用于给女儿购买豪宅,剩余款项被挥霍在参评相关的活动中。

张曙光的私人生活同样混乱不堪,他与一名女高音歌手罗某关系密切,这位情妇也成为他腐败网络中的重要一环。

情人与财富的旋涡

张曙光的情妇罗某曾经是铁路文工团歌舞团的女高音歌手,在与张曙光的关系确立后,迅速成为他的“软肋”和贪欲的助推器。

2005年底,张曙光通过一次铁路文艺活动结识了罗某,这名年轻貌美的歌手很快吸引了他的注意。

为了追求罗某,张曙光不惜重金铺路,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为她购买了奢侈品、首饰,还在北京为她购置了一套豪华公寓。

杨建宇为了讨好张曙光,先是给罗某安排了一份“空头工作”,将罗某以企业宣传的名义,挂名在自己的北京公司,月薪1.6万元。

从2008年开始,罗某每月领取工资,但从未真正到公司工作,几年间,她通过“吃空饷”拿到了三四十万元的收入。

张曙光对罗某的投入越来越大,甚至动用了巨额款项满足她的各种需求。

杨建宇为罗某提供的一切,也逐渐成为张曙光犯罪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这个罗某也不是个省油的灯,2007年至2011年间,她协助张曙光处理由杨建宇等人提供的多笔贿款,共计198万元。

罗某明知这些钱财的非法性质,仍帮助转移资产,最终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警方立案调查。

参评院士的荒诞与巨额索贿

在中国,高铁领域的成功曾让张曙光光芒四射,但他并不满足于“高铁第一人”的头衔。

他渴望更高的社会地位,甚至把目光瞄向了中科院院士这一荣誉,为了圆这个“院士梦”,张曙光不惜以权谋私。

2007年,张曙光首次尝试参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专业领域是铁道车辆,但相比其他候选人,他的学术研究并不出众。

为了弥补这一短板,张曙光展开了一系列“包装”行动,他花费巨资邀请国内科研机构的专家为自己撰写申报材料,甚至还组织了一批人帮他出版了相关专著。

在北京的一家五星级酒店里,他召开了多次申报会,希望以高规格的“学术活动”赢得评委的认可。

然而这次努力最终失败,中科院并没有将院士头衔授予这位“高铁天才”。

失败并没有让张曙光放弃,他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钱没花到位”,并决定在2009年卷土重来。

为了参评成功,张曙光动用了大量资金,仅今创集团总裁戈建鸣一人就先后三次向张提供了800万元,用于支持他的评选活动。

圈内人甚至戏称,这是一场“用钱砸出来的院士竞选”,第一笔200万元是在张曙光第一次申报前送出的,用于申报所需的各种费用。

第二笔300万元则是在第一次评选失败后送出的,戈建鸣希望“加大力度”。

最后一笔300万元是在第二次评选前送出的,寄希望于这笔巨资能够助张曙光一臂之力。

与此同时武汉正远公司的王建新也成为张曙光的重要“赞助商”。

王建新对张的院士评选极为热心,三年间累计送上1850万元,张曙光供述,其中有800万元直接被他用来为女儿购置房产,其余则被用于各种评选相关的“开销”。

王建新之所以愿意支付巨额款项,除了希望张曙光在铁道领域“照顾”自己的企业外,还因为两人多年交情,让他愿意以“无私帮助”之名支持张的院士梦。

即便是如此大规模的投入,也没能让张曙光如愿,2009年的院士评选中,他再次铩羽而归。

中科院一直对外声明,其评选程序透明、公正,并未收到任何“花钱参评”的投诉。

虽然张曙光自己供述“事后打算送礼”,但这笔钱到底流向了哪里,始终成谜。

这场院士评选的闹剧,不仅让张曙光损失了大量受贿款,也让他彻底暴露在公众的审视之下。

为了一个头衔,他倾尽心力,不惜以金钱铺路,甚至用公共资源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种毫无底线的行为,不仅让自己背离了科学精神,也让他最终落入了法律的制裁。

法庭上的悔罪与警示

2014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曾经被誉为“中国高铁第一人”的张曙光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大的错误。

检方指控张曙光在2000年至2011年间,涉案金额高达4700余万元。

这些款项大多来自与他有业务往来的企业,用于谋取招标中标、合同续约等利益。

张曙光在庭审中供认不讳,不仅对指控事实无异议,还主动交代了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大量犯罪事实。

法庭上,张曙光的悔罪显得真诚却又苍白,他回忆自己多年来因权力膨胀而逐渐放松思想防线,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失去了底线。

张曙光说他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年迈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和追求个人利益,他已经多年没有和父母吃过一顿饭,这成了他心中最大的遗憾。

法院最终判处张曙光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没收全部个人财产,这一判决彰显了国家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

法庭宣判时,张曙光神情落寞,他曾经的才华和贡献,最终被自己的贪欲所吞噬。

法律无情,却公正地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张曙光的背后,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高铁人,他们兢兢业业,为国家的高铁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是他们的努力,让中国高铁能够在全球崭露头角,张曙光的罪行只是少数,但其警示作用却是深远的。

结语

他的堕落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对国家荣誉的巨大损害,唯有加强惩治力度,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平与正义。

任何人都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无论什么行业都应当心存敬畏,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能力可以创造奇迹,但品德才能决定一个人的高度,只有始终坚守底线,才能对得起国家和人民的信任。

如果你喜欢我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参考资料

北京日报在2013年9月11日《张曙光承认受贿4755万 庭上自称“对不起我热爱的高铁”》的报道

0 阅读:6

时光捕梦师

简介:时光捕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