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曹操是个皮厚心黑的主,杀人从不手软。可他杀了杨修后,竟然还有心思在宫宴上和杨修的父亲杨彪谈笑风生,还笑问对方为何消瘦了许多。面对这样的"明知故问",杨彪不卑不亢,只回了一句"愧无金日磾先见之明,尤怀老牛舔犊之爱"。这句话一出,满座皆惊,却见曹操面色如常,竟是笑着举杯同饮。这一番对话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
一、曹操与杨修的恩怨起源建安十三年的冬天,赤壁之战后的许都格外寒冷。曹操带着残破的军队返回许都时,城中已经传遍了江东小卒周瑜火烧连营的消息。这位向来意气风发的曹丞相,此刻却显得十分憔悴。
偏偏这时,西凉马腾又在许都城外虎视眈眈。马腾每日派斥候试探,时不时还放出流言说许都已是一座空城。这番举动,无疑是在打探曹操此时的虚实。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马腾竟然派使者送来了一份厚礼——一盒上等的桃花酥。这份礼物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因为同一天,马腾给天子送上了整整三百盒桃花酥,而给执掌朝廷大权的曹丞相,却只送来区区一盒。
当时在座的众人都瞧出了其中的蹊跷。这分明是马腾在向天下人宣告:我马腾只认汉室天子,不认你曹操这个夺权者。
面对这份"厚礼",曹操却只是淡淡地提笔在食盒上写下"一合酥"三个字,便拂袖而去。众臣面面相觑,唯有杨修站了出来,不等曹操吩咐,便直接招来下人分食了这盒桃花酥。
"丞相写的是'一人一口酥',自然是要分给大家享用。"杨修的这番"解读",引来不少人的赞叹。可荀彧看到这一幕,却是冷汗直流。要知道,这桃花酥可不是寻常的点心,而是马腾借物传书的政治表态。
这还不算完。没过多久,又发生了那件令人啼笑皆非的"门内活"事件。
那日,曹操在府中散步,突然在一扇拱门前驻足。他默默地看着这扇门许久,随后让人取来笔墨,在门上写下一个"活"字便离开了。
下人们都不明就里,唯独杨修又跳了出来。他二话不说就让人把这扇门给拆了,还振振有词地解释道:"门上一活,就是'阔'字。丞相这是觉得这扇门太宽了。"
这番话传到曹操耳中时,他正在与荀彧商议军务。荀彧见丞相听完后脸色铁青,连忙岔开话题。可谁知第二天,杨修又在朝会上当众夸耀自己能猜透丞相心思。
这时的许都城里,已经开始流传一个说法:杨修此人,怕是要重蹈当年李膺的覆辙了。要知道,汉桓帝时期的名士李膺,就是因为经常在公卿大臣面前炫耀自己能看透皇帝心思,最后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二、杨家的历史渊源要说这杨家的来头,可不是一般的大。追溯到西汉时期,杨家就已经是朝廷重臣了。杨修的曾祖父杨喜,在汉元帝时期就担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那时候的杨家,已经是朝廷里的"老人"了。
杨家真正崛起,还得从杨修的祖父杨赐说起。杨赐在汉桓帝时期任太尉,位居三公之首。当时朝廷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但凡朝廷要议大事,必先问过杨赐的意见。就连当时权倾朝野的梁冀,见了杨赐也得恭恭敬敬地叫一声"杨公"。
杨赐为官清廉,从不结党营私。有一次,汉桓帝要封赏他的族人,他却坚辞不受。他说:"陛下若要赏赐,不如多赏些有功之臣。我杨家已经受陛下厚恩,不敢再贪。"这番话传开后,朝野上下无不敬服。
到了杨修的父亲杨彪这一代,杨家的地位更是如日中天。杨彪不仅继承了祖上的官位,还在汉灵帝时期担任了太傅,专门教导汉献帝。要知道,太傅这个位置,那可是"国之师表",地位尊崇得很。
就拿当时赫赫有名的袁氏来比,人们都说袁绍是"四世三公"。可杨家呢?从杨喜到杨彪,那可是实打实的"四世四公"!在汉朝两百年的历史上,能有这种门第的世家,掰着指头都数得过来。
杨家不仅官位显赫,在文化上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杨彪精通经史,著有《五经注》《春秋传》等著作。每逢朝廷议事,但凡涉及礼制典章,必定要请教杨彪的意见。就连曹操在许都设学校时,也不得不请杨彪担任太学博士。
更重要的是,杨家和汉室宗亲的关系非常密切。杨赐的夫人是汉明帝的外孙女,这就意味着杨家是有皇室血脉的。每到年节,汉献帝都会派专人送来赐宴,以示亲厚。在许多老臣眼中,杨家就是汉室的"国戚"。
这样的家世背景,连"四世三公"的袁绍都比不上。难怪当初董卓想拉拢杨彪时,开口就许诺要给他一个三公之位。但杨彪却坚决不从,直言道:"杨家世受汉恩,岂能助纣为虐?"这话传到董卓耳中,气得他把杨彪下狱,差点就要杀了他。
就是这样一个根基深厚的家族,如今只剩下杨彪和杨修这对父子。偏偏杨修不懂得韬光养晦,整日在曹操面前显摆自己的才智。在许多老臣看来,这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
三、曹操的政治考量建安十五年的一个晚上,曹操召来荀彧密谈。此时的许都,已经传出曹丕、曹植争储的风声。荀彧刚入府门,就听见曹操在咳血,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
"彧,你说这天下的世家大族,哪个最难对付?"曹操问道。荀彧沉吟片刻,只说了句:"陛下何不看看谁家的族谱最厚?"
这话点醒了曹操。他随即翻开了几卷竹简,那是许都各大世家的族谱。单说杨家,从西汉至今,光三公以上的职位就有十几人,更别提那些二品以上的高官了。
杨家的势力,远不止官位那么简单。但凡朝廷有大事,各地世家都会先打听杨家的态度。就在前年,曹操要在许都设立新的粮仓,杨彪只是轻轻说了句"此事不妥",立刻就有十几个世家跳出来反对。
更令曹操头疼的是,杨家在民间的声望极高。每到节日,杨家门前总是挤满了来拜访的平民百姓。这些百姓嘴上说是来看望"国之贤臣",实际上谁不知道他们是把杨家当成了汉室的代表?
就在去年,许都发生了一件事。有个商人在集市上大声叫卖"杨家酱",说这是用杨家的秘方做的。结果不到半天,整个摊子就被抢购一空。后来查明,那商人根本就没见过杨家的人,更别说什么秘方了。
这件事看似小,却让曹操坐不住了。一个家族如果能让百姓盲目崇拜到这种地步,那就太危险了。要知道,当年王莽篡汉,不也是从笼络世家大族开始的吗?
为了防范世家大族,曹操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他大力提拔寒门子弟,让程昱、荀攸这些人担任要职。同时,他还在许都设立了"五经师",专门培养底层读书人,就是要打破世家大族在文化上的垄断。
可杨家不一样。杨家不仅有深厚的政治根基,更有着皇室的血脉关系。每次朝会,但凡有人提到汉室宗亲,大家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飘向杨彪。
最让曹操担心的是后继之忧。他的长子曹丕虽然聪明,但在对付世家大族这件事上还显得稚嫩。上个月的一次宴会上,曹丕就在杨修面前露了怯,被杨修三两句话就问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荀彧提醒了一句:"丞相可记得当年袁绍是怎么对付世家大族的?"曹操立即想起来,袁绍当年就是因为太过倚重世家大族,结果被这些世家牵着鼻子走,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事实上,许都城里已经开始有了风声。有人说,杨家在暗中联络各地世家,准备在关键时刻给曹氏来个致命一击。这话传到曹操耳中,他虽然没说什么,但府中的气氛已经明显紧张起来。
四、"鸡肋"之死的转折建安十七年的深秋,曹操亲自率军出征西凉。这一仗打得并不顺利,马腾的骑兵四处游击,让曹军疲于奔命。更糟的是,天气突然转冷,许多将士都染上了风寒。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前线传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江东的孙权正在暗中联络益州的刘备,似乎要趁曹操远征西凉之际,对许都发动突袭。
一天傍晚,曹操刚处理完军务,便听见营外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伙夫在询问晚膳准备些什么。曹操随口说了句:"就煮个鸡肋吧。"
这话刚落,正在帐外的杨修立即转身,对着众将说道:"丞相这是要退兵了!"众人不解,杨修便解释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这是在说,这场仗已经打得不值得了。"
这番话一出,军中顿时议论纷纷。有人说曹操是担心后方,有人说是因为天气太冷,甚至还有人猜测是不是曹操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时间,军心开始动摇。
正在这时,许褚突然冲进大帐,报告说有士兵已经开始收拾行装了。曹操闻言大怒,立即召集众将到中军大帐。他环视一周,目光落在了杨修身上。
"杨德祖,你可知道擅自揣测主帅意图是什么罪名?"曹操的声音很平静,但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一股寒意。杨修刚要辩解,就见曹操已经拔出了佩剑。
"传我军令,以杨修扰乱军心,斩首示众!"
这道军令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杨修到死都没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他的头颅被挂在军营门口,上面还钉着一块木牌,写着"扰乱军心者,斩!"
杨修死后,曹操立即下令全军进攻。他说:"我曹操既然敢领兵出征,就一定能全胜而归。若再有人敢妄议军机,就跟杨修一个下场!"
这一仗最终打了整整三个月。期间虽然损失惨重,但曹军确实打出了气势。马腾见势不妙,只好退守凉州老巢。而孙权和刘备听说曹操在西线大获全胜,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杨修的死讯传回许都时,朝野震动。有人说他是死于自己的聪明才智,有人说他是死于家世显赫。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临死前那不可置信的眼神。
荀彧后来对人说:"杨修之死,表面上是因为一句'鸡肋',实际上却是早有伏笔。"这话传到杨彪耳中,老人只是默默地叹了口气,连连摇头。
没过多久,曹操便班师回朝了。他在许都城外驻军时,特意派人去请杨彪参加庆功宴。这个举动,让许多人都猜不透曹操的用意。
五、杨彪的智慧建安十七年冬,许都城中张灯结彩,为凯旋而归的曹操举办庆功宴。在这场宴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战功赫赫的将领们,而是坐在角落里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杨彪。
这位老臣的出现,让在场的许多人都感到意外。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他的儿子杨修还被曹操处死,父子二人的关系可谓是断得干干净净。但杨彪不仅来了,还特意穿上了朝廷官服。
宴会进行到一半时,曹操忽然站起身来,端着酒杯走到杨彪面前。众人的目光顿时被吸引过去,整个大殿突然安静下来。
"杨老兄,多日不见,你怎么消瘦了这么多?"曹操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笑意。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杨彪的回答。
杨彪缓缓起身,向曹操行了一礼,说道:"愧无金日磾先见之明,尤怀老牛舐犊之爱。"这句话一出,满座皆惊。
这里提到的金日磾,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臣。他的儿子金安上年少聪慧,深受武帝赏识。有一天,金日磾发现儿子竟敢在宫中与皇子嬉戏,当即将其处死。此事传开后,武帝不仅没有怪罪,反而更加信任金日磾。
杨彪此言看似是在自责,没有金日磾那样的远见,没能及时管教儿子。但细品之下,这话里却另有玄机。
"老牛舐犊"出自《诗经》,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杨彪把自己比作老牛,把杨修比作小犊,这是在强调父子天性。这番话表面上是在认错,实则是在指出曹操违背人伦。
更妙的是,金日磾杀子是为了表忠心,但他杀的是已经犯了大错的儿子。而杨修呢?不过是猜了一句"鸡肋"的含义罢了。杨彪这是在暗指曹操借题发挥。
这番话说完,杨彪就默默地坐了回去。曹操的脸上依然带着笑容,仿佛什么都没听出来似的,还亲自为杨彪斟了一杯酒。
从那以后,杨彪在朝廷里变得更加沉默了。每次上朝,他都只说必要的话,其他时候就像个透明人一样。就连平日里经常来拜访的世家子弟,也渐渐少了。
这种变化,在外人看来是示弱,但在曹操眼里,却反而更加危险。一个活了大半辈子的老臣,突然改变了性格,这本身就值得警惕。
后来有一次,曹丕问父亲为什么还让杨彪继续担任太傅。曹操指着远处的杨彪说:"你看他现在的样子,像不像当年的郦寄?"郦寄是汉高祖时期的老臣,在朝堂上总是装聋作哑,最后却在关键时刻救了刘邦一命。
这话传到杨彪耳中时,他正在教授弟子《春秋》。听完后,他只是笑了笑,继续讲他的课。但从那天起,杨家的大门就很少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