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信,生产队时期,农村真的没有垃圾!七十年代的农村,没有今天的塑料袋、一次性包装,大家买东西都是自己提篮子,食品袋也是纸的。
剩饭、剩菜?那都喂猪!就连垃圾,都能做成肥料再利用。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时的环保方式,简直比现代的垃圾分类还要环保!
那会大家日子过得朴实无华,吃饭用完的锅碗瓢盆洗得干干净净,剩菜剩饭也绝不浪费,最重要的是,连垃圾都能巧妙地被“回收”了。别笑,真的是这么回事。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个大水缸,专门用来装剩饭剩菜。那时候,大家不会轻易把饭菜倒掉,剩下的都能喂猪,或者做成堆肥,用来滋养地里的庄稼。
其实,咱们这不光是为了节俭,更是在当时的物资紧张背景下,形成了“零浪费”的生活方式。甚至连厨房的垃圾,都有条不紊地被收集起来,别小看这些垃圾,它们可都是大自然的“宝贵资源”。
因为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料,而这些本来被丢弃的食品残渣、秸秆、甚至人类的粪便,都能变废为宝,滋养土壤,帮助作物茁壮成长。
那时候,人们甚至会收集那些用过的塑料袋,或者布条、纸箱等物品,尽量用来再利用。如果家里有破旧的鞋子或者衣物,也会经过修补和改造,直接穿下去。
大家的思维就是:“能用的东西,哪怕破了也得用完”。这也是生产队时代的特点之一,大家的生活方式简朴,但却特别注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农村的“零垃圾”不仅仅体现在生活废品的回收上,连农业生产中的剩余物料也是如此。
农民把田间的杂草、作物残余,都一一收集起来,做成堆肥或者猪饲料。
那时候,废物的利用几乎覆盖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想想今天的城市里那些随手丢弃的塑料瓶、废纸和食品包装袋,真不敢相信过去的农村,竟然能把垃圾做到如此“彻底”的回收。
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恰恰是那个时代人们节俭精神的体现,也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方式。在那个资源稀缺的时代,农民朋友们不仅靠着勤劳和智慧,照顾好土地,更靠着这些日常生活的“小技巧”,保持了环境的整洁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可以说,那个时期的农村,根本就没有我们今天所说的“垃圾”概念,生活中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循环和再利用。
废品回收与节俭生活你可别小看农村的废品回收,那时候的“废品”可是可以变成钱的!
“废品回收”这件事,在生产队时期可不是新鲜事儿,反倒是农业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每年一到收获季节,田间地头的秸秆、玉米皮、甚至是麦茬等废弃物,都得好好处理。
如果处理得好,不但能减少污染,还能用来做肥料或饲料,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这能不令人佩服吗?农村的“垃圾”没有堆积成山,而是被精准地利用。
在很多地方,农民不仅仅依靠“堆肥”来还田,连农用工具的回收再利用都成为了他们的生活常态。家里破旧的铁锹、锄头,或者是旧的木桶,经过一番修整,又能派上用场。
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农村人,通过这种独特的“节俭文化”,使得那些我们今天看来已经无法利用的物品,成了最宝贵的资源。
而当时的生产队,还通过“记工分”的方式管理这些回收物品。
比如,家里收集的废纸、破布或者废铁,都会按照数量和质量计分,最后通过“集体积分”的方式获得奖惩。你收集得多,记得分数也高,甚至能用工分换取一些实用的物品或者资金。
简单说来,那个时候的“废品回收”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经济循环系统”,大家通过集体的力量,把废物变成了资源,甚至能通过这种方式增进家庭收入。
那时候的农村,简直是物尽其用,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
即便是家里的厨房垃圾,也得经过一番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比如,厨房里的菜叶、果皮,根本不会被随便丢掉,而是会被妥善处理,变成能帮助养殖的食物,甚至给庄稼提供有机肥料。
这种“零浪费”的生活方式,早已渗透进了每个农村家庭的日常实践中。
从这个角度来说,生产队时期的农村,不仅是“物资匮乏”的时代,更是一个“环保”与“节俭”的黄金时代。
现在我们推崇的垃圾分类、环保生活,事实上在当时的农村就已经有了雏形。而且,农村人那种节约资源的智慧和力量,远远超出了今天我们对“环保”的理解。
现代社会的“垃圾困境”说完了过去的“零垃圾”,再看看今天的情况,真是让人感叹。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城市化的加速,垃圾问题成了今天全球都面临的重大挑战。
过去农村的“无垃圾”文化,在今天的城市中几乎难以复制。现在,我们周围的垃圾堆积如山,不仅包括了家庭生活垃圾,还包括了工业垃圾、电子垃圾、塑料垃圾等种类繁多的废弃物。
尤其是在城市,随着消费品种类的增多,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你看看每个家庭的生活垃圾,塑料袋、饮料瓶、包装盒,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增加。
而这些垃圾,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回收处理,导致了“垃圾围城”的现象。现代社会在享受便捷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开始陷入了“垃圾处理”的困境。
我们开始依赖垃圾焚烧、填埋等方法来处理废弃物,但这些方法不仅消耗资源,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再看农村,尽管过去的“零垃圾”生活方式依然影响着一些地方的居民,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许多农村也面临着垃圾问题。
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逐渐暴露。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堆积,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过去以“堆肥”和资源回收为基础的生活方式,逐渐被现代化的垃圾处理方法所替代,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像过去那样自然高效。
从某种角度来看,过去的农村生活方式,几乎是现代环保理念的先驱。
回顾那个时期,我们可以看到“节俭”和“环保”是如何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农村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而今天,我们尽管拥有了更先进的科技和处理手段,却依然未能摆脱垃圾困境。
这也许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在追求现代化生活的同时,是否忘记了曾经的那份“环保智慧”?
冷血
就是吃饭吃不饱[狗头]
恨意绵绵 回复 02-26 11:25
所以要你报恩农民呢
坚守良知
只能说资源严重短缺,当时,鸡鸭牛粪都是一丝一毫地收集起来做肥料。人畜的粪便都算工分的,所以,那时家家户户天不亮就提着粪箕,带着屎刮,出门拾粪。目前,北韩也有类似的情景。因此,那时的大路可是干干净净,连一点点动物粪便也看不到的。
文光
吃都没得吃那来的拉圾。牛屎猪屎到处都是,不过有村民捡的积肥也可得工分的。
恨意绵绵 回复 02-26 11:25
所以要你报恩农民呢
灵性的实相mp4 提坎補离 寂照眉间
是的!连狗屎都难捡到几块!
枯木 回复 02-27 20:36
饭都没吃饱,全村就两头牛,牛💩都没有哪来的垃圾
用户17xxx50
在生产队时期,连个玻璃瓶都不会扔掉,你去哪找垃圾(工业垃圾)?
用户18xxx01
那时塑料少,酒瓶可以卖钱,连纸板都少,擦屁股都很少用纸,都是用稻草擦,那生话垃圾都做肥料,狗屎和牛粪都有收,草皮都铲来沤肥,哪来的垃圾,
南若妖
那时粪便都是宝(缺化肥),不许随便浪费。
愚人码头
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那有什么塑料制品,一次性制品?就算有,破了烂了也舍不得扔,修修补补还能用,实在修不了还留着卖废品,根本就不可能产生垃圾
沐涯
因为当年工业没现在发达,那些个化学制品没现在多,我记得当年的洗脸盆是铝的,能回收,买菜,肉好像也不用塑料袋,鞋是自己缝的,烂了之后鞋底还能卖
用户97xxx47 回复 03-04 06:25
猪肉用棕叶提[大笑]
一叶知秋 回复 03-01 09:35
买肉是用禾草捆绑的
用户11xxx21
这篇文章都是写的废话,一双鞋能拼命穿十年,那个时候就是想找泡沫、塑料袋、纸箱、纸盒也是非常稀缺的,那个时候防止水泥袋也是纸的,那个时候中国最落后了
不一样的青春
上大号都是用棍子石头树叶,哪来的垃圾
草鱼开会
检过狗屎和牛屎吗?为了一坨屎可以打一架,见过那个年代的贫穷,请不要和我说环保了
用户10xxx63
没经过那个时代没有发言权,那个时代的确没有垃圾,村里除了有点鸡屎啥都没有,树叶都扫回家烧火,更别提什么树棍、树枝了!
人族第一大乘老祖
别说生产队时期,我小时候农村都没什么垃圾,大多数都能做肥料,没什么塑料袋塑料瓶,玻璃瓶有人收
如水
拉倒吧,那时候城市都有很大的垃圾堆 。
田园风光 回复 03-01 08:57
城市的垃圾是炉灰和烂白菜帮子。
如水 回复 田园风光 03-02 05:07
是呀,那个时候城市都有大大的炉灰堆。
用户10xxx46
近郊去城里拉垃圾回去做肥料早上3。4点就一
我看你有戏
当时穷的叮当响哪来的垃圾可扔?我小时候勤工俭学学校要碎玻璃碴子,我提了个框子转遍了全村跟田间地头就捡了3块农药棕色瓶子的三点小玻璃碴[笑着哭]
黑山老妖
80后,小时塑料袋烟盒这些都有人捡废品卖钱[笑着哭][笑着哭]
难得糊涂
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吃了,能点着火的都烧锅用了,
用户13xxx98
倒是希望有垃圾:好沤肥。只可惜,连树叶子都没有,秋收完了,地里被搂耙搂得精光,枯草根都搂走了,没钱买碳啊!
玩胯子弟
是啊,那个时候人的素质很高的垃圾自觉分类归整从不乱丢,而且吃得饱穿的暖,没有点多余的想法,怀念
天高海阔
塑料工业没来前油都是用瓦罐装滴!
清晨
没吃没穿,哪来的垃圾,还剩饭剩菜,根本就没有
寻梦人罗生
那个时代还流行一句话,家长们会教育孩子说:“不勤力读书就回家捡狗屎″!
竹林居士
路边狗屎都让人捡去当肥料了!实在没有多余的东西来当垃圾。[点赞]
梦境霸气
小编家的条件太好了,别人家都没东西吃,你还搞个大水缸装剩菜剩饭。
蝶化伴魅影
那时垃圾就是肥料。
瞎编就举报
所有的东西都有用,能回收的回收,不能回收的是肥料!
田园风光
城市的垃圾事炉灰渣子和烂白菜帮子
掌中宝
垃圾扫堆天天烧,当然没垃圾
用户10xxx84
稻草作绳,纸张包装,竹藤作筐,除了纽扣都是降解材料。
新劲车漆快修。小龚
捡狗屎这个是一个行业
用户10xxx22
知道原先牙膏包装是啥做的不,现在都是一些垃圾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