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动支付。严格意义上,移动支付并不算原生的科技产品,二维码也是日本人发明的,只是中国人将其应用到了支付领域,形成最新的商业模式。移动支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消费习惯,扫码支付也确实能加快支付的进程。但与信用卡支付相比,移动支付并没有方便多少,反而在支付程序上要显得更为复杂和“笨拙”。
要完成一笔移动支付,我们需要打开手机、调出微信或支付宝、找到付款方式、扫码、输入密码、关闭手机等一系列操作,这并没有让支付过程变得简单,反而国外的信用卡只需要将卡往感应器上一放,一秒钟就可以完成支付。此外,移动支付对于老年人的学习成本也相对偏高,这造成移动支付并不如信用卡那样在各个年龄层面都能很好普及;第三,移动支付对于来华友人也很不“友好”,要完成移动支付还需要绑定中国手机号和银行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且由于移动支付的普及,很多商铺也都慢慢取消现金支付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人及外国人的支付体验;最后,移动支付对于个人资金安全也是一个“隐患”,现金支付只限于钱币的转换,但移动支付在支付完成后还能保留互联网的痕迹,这可能成为不法之徒可利用的一点;

2、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在刚出来那一段时间确实是引起全民骑行热潮,大街小巷花花色色的单车境况无疑显示这个新兴行业的蓬勃发展,来华外国人也深深被中国最流行的出行方式感到“震惊”,纷纷打卡体验。但好景不长,共享单车在不到三年的时间急速下滑,如今,高额的骑行费用和骑行热潮退去,单车鲜有人骑。满大街停靠路边的共享单车资源浪费不说,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占正常道路,阻碍国民的正常行走,共享单车成为我们能看得见的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3、高铁。高铁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的出行方式,原本需要花费更多的行程时间因为高铁而骤减。中国的高铁里程要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高铁固然便利,但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巨大,导致高铁票价一直居高不下,让打工人最终也只能“望高铁兴叹”,复又转乘便宜的普通火车;高铁线路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土地面积,尤其是农田面积;高铁的利用率并不高,除了节假日等高峰期,高铁常常出现空车情形。结合以上三个缺陷,高铁在全世界并没有成为主流的出行方式。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似乎也没有能力和意愿建设如此庞大的高铁系统。

4、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起源于国外,但不得不说,中国是将电子商务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到极致的国家。电子商务让生意变得简单,极大的扩展销路和激发国民的消费欲望。但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一系列问题也伴随凸显。比如电商让实体行业遭受巨大的损失,门店纷纷倒闭,造成社会层面的一定的失业潮;早期电商假货横行,电商也成为假货的代名词,但如今有所改观。
每一项科技产品或商业模式的出现,都会伴随不同的声音,比如这几年AI的发展势头,也有人对此“颇有微词”。但无论如何,尊重市场规律和创造社会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即使在大潮退去后依然颇受认可,而一切靠人为手段强行推行的事务也不会一直存在。
对此,你怎么看呢?
欢迎按赞、点评+转载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