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遇袭背后:自杀率居高不下,无缘社会的孤独报复
4月15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演讲现场传来爆炸声,爆炸物距离他只有1米,投掷爆炸物的是一名24岁的青年男子,当时距离岸田文雄有10米。
岸田文雄比较幸运,没有步安倍晋三的后尘。
但两个首相都遭遇袭击,其中却至少两个共同点:
第一,袭击者皆是男性。
第二,袭击者是中青年。
枪杀安倍晋三的山上徹也,30多岁,正是日本蛰居族、孤独抑郁群体的代表。
山上徹也的出身是好的,他出生在奈良市的富裕家庭,但他命运非常不幸,父亲因为工作辛苦,抑郁自杀。
母亲娘家也很富裕,但她却因为信教,变卖家产捐款,倾家荡产,捐款超过1亿日元,公司破产。
哥哥患癌症后自杀,山上徹也考起大学,却交不起学费,和母亲决裂后,他独自一人租住在十几平米的小屋里,举目无亲,没工作、没对象、没朋友,非常的压抑。
犯案时,山上徹也还背负着60万日元的债务。
这样的现象和年轻人,在日本并非个例,而是成为了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他们生活困难压抑,很容易走上报复社会的道路。
作为自杀大国,根据经合组织统计,日本自杀率在英、美、法、德、日、意、加七国集团中,名列前茅。
泡沫经济后,日本从1995年到2009年,连续14年自杀人数超过3万人。日本厚生劳动省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自杀人数超过2万人,11年来又再次上升。
其中男性自杀接近14000人,女性接近7000人。
为此,日本在2021年设立孤独担当大臣,旨在解决日本的蛰居族、孤独死、压抑抑郁等问题。
但很明显,问题应该没有得到多少缓解,不然安倍晋三也不会在2022年遭遇枪杀了。
日本的高自杀率,和他们社会的孤独冷漠分不开关系。
日本社会秩序井然、等级分明,是个非常成熟的、高度城市化的“陌生人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向来“有小礼而无大义”的日本人,本着不给别人添麻烦、也生怕别人麻烦自己、打扰自己的原则,他们彼此之间非常客气,但由此却造成了距离、疏离和冷漠,整个社会的人凝聚不到一起。
这种社会被称为“无缘社会”,大家在物理上的距离很近,但在心理上的距离,却很远很远。明明只隔着一道钢筋混凝土的墙,但实际上却像隔着无数重宇宙一样。
伴随着失业、贫困、生育率低下,日本的这种情况更会加剧,幸福指数低,身体状况堪忧。
不仅是男性孤独,女性的状况甚至更不乐观。
在日本,女性是非正式雇佣的主力,各方面没有保障,非常容易被辞退。
日本男女收入差距,在经合组织中排第二,男性收入比女性高23.5%,仅次于韩国的32.5%。
他们不少人的人际关系仅限于同事,一旦失业,就和社会性死亡基本没有区别。
在2020年,就有三四十岁的日本失业女性流落街头,身上仅有3000日元,只能靠救济物暂时存活。
山上徹也是这群孤独、抑郁、走投无路、看不到希望的中青年的一员,他的选择和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但和日本社会也有关系。
步入社会的、没有依靠和关系的年轻人,实际上是城市里的弱势群体之一,他们在住房、工作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帮助。
安倍晋三被枪杀,实际上就是被欺压的日本年轻人的反弹。
此次袭击岸田文雄的青年木村隆二,暂时尚未披露他的个人信息。
如果他也是蛰居、孤独抑郁族的一员,那就说明,日本的社会和年轻人状态,已经越来越畸形了。
他们能提高的,不仅是自杀率,还有犯罪率。
说回我们,目前自杀的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张家界四人相约自杀,都是从农村出来的、贫困的打工者。
有山西高校老师自杀,也有海口女子跳楼,还有两名重庆初中女生、广东的大学女生跳楼,也许还有一些,是没有报道出来的。
那些自杀者,相对来说处于比较弱势的一方,或遭受欺凌、不公,或长期压抑、抑郁,或贫困、无以为继。
俗话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俗话还说,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但,无论如何,对于弱势者来说,应尽量努力寻找、把握生存的机会,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尽量和人倾诉,多结交些好友,人毕竟是群居动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独居久了,心理和生理都比较容易出问题。
而对于强势者来说,也应该尽量救济、帮助、理解弱势者,彼此相辅相成,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的强势,都有老去、逝去的一天。
这个世界,不应该是孤独冷漠的样子。
人类文明的尺度,就是对弱者的态度。
不然,当受尽欺凌和不公的弱者联合在一起,原来的强者就会遭到反弹和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