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林彪搭乘编号257的三叉戟飞机,从山海关起飞。
曾经见证过无数历史的山海关关城,再一次见证了历史。
那个年代,人们同样见证了无数的历史,也同样将不同的故事,书写进了自己人生的篇章。从此,山海关起飞的那架“三叉戟”飞机,成为了几代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人在感叹,也有人在流泪。
而这流泪的人里面,就有毛泽东。
毛泽东听到林彪坠机身亡的消息,默默叹气,而后悲情流泪。从南昌到北京,他们走过了太多的岁月,经历过太多的磨难。
无数的回忆,开始在那一夜席卷毛泽东。
他想到了林彪领导辽沈战役的那份傲然,那份不世之功。他也知道,很多年后,很多人在变,很多事也在变。
关于九一三事变前,毛泽东其实已经有所耳闻。那时候的他,其实也异常紧张。
九一三事件的发生,离奇而又诡异。林彪作为此次事件的策划者,彻底丧失了党性,为自己传奇的一生,画上了一个不太完美的句号。
那一年,毛泽东已经78岁。
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毛泽东就已经有所感知。毛泽东在一天破晓外出散步,当他看到身边笔直站立着的哨兵时,突然转身询问身边的警卫战士长江。
“长江,你们哨兵带枪和子弹没有?”
长江瞬间被毛泽东这句突如其来的话,问的不知所措,还表现的十分紧张,过了几分钟他才缓过神,并且告诉毛泽东。
“不仅有手枪。还有冲锋枪和机枪,敌人来一百二百,能对付得了。”
毛泽东听完这句话,还是不由得吩咐警卫长江:
“有坏人,要加强警惕!”
毛泽东身边的警卫长江曾回忆毛泽东人生最后十年的点滴。
因为身边诸多事情的相继发生,他好像变了一个人。
---时常难眠,忧心忡忡。
青中年的无数个夜晚,毛泽东都在思考战争的意义。
而在晚年后的无数个夜晚,他开始思考生命、死亡,以及人这辈子真正的意义。
他在晚年的时候,特别喜欢一首诗: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首诗,充满了无尽的悲凉。可能真的在某一刻,你会感叹年龄,你会感叹自己对于身边琐事的无可奈何,你会对死亡心存畏惧。
无论是为了自己的亲人、爱人,或者是身边的三两好友,你都会开始真正地留恋这个世界。
要知道,经历过太多人世间大是大非、大起大落的毛泽东,对于死亡这件事情,他也曾坦然“见马克思了”。但真正面临的那一刻,他还是心有留恋,心有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