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阳光明媚,万物复苏,这一次吴博物馆的实践活动,要去东山,首先要去东山老街的敦裕堂门前,看看有没有新芽的紫藤,再去吴中区东山镇,寻找那些古老的树木。
在门前,不时有游客聚集在一起。这株紫藤在30年前被拯救过,原本在树干上的虫子很少,但是随着虫子越来越大,他就用一些东西把它给堵住了。以前铺设这些水管的时候,因为不想损伤到藤蔓的根部,所以并没有挖到藤蔓周围的地面,只是利用了原本的下水道,不过这两年的花朵比今年要好很多。紫藤的出现对人群与街市的聚集与消长产生了某种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前有紫藤前街”。不会枯萎,不会凋零,就会永生,不会像那条紫瀑一样,但是,却会绽放。
这里以前是个茶场,但现在已经空了,重新装修后,这里成了一座名人楼,名人楼重新装修后,院子里野草横生,青砖缝中尽是枯藤,青苔从屋檐上垂下,从屋檐上垂下了一条青苔。
在我们参观山楂树的过程中,陈大妈正好经过,告诉我们这里有一颗古老的银杏树,我们要去她的下一个目的地,她告诉我们,那颗古老的树是她家的,她想让我们一起到她的家做客,然后她就在太湖兴隆社里的围墙上停了下来,陈大妈很热心地请我们这些寻找和看树的人回家。
从小院里可以看到枝叶,它是由好几个家庭共同照顾的,每年都会得到2000元的补助,每年都会在秋季给它们浇水,如果有什么害虫,也会第一时间上报,因此,它长得很好,照顾起来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跟陈大妈说了几句话,我们就看着她在榉树下骑着自行车离开了。然后,他们又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这棵山毛榉,这棵山毛榉的年龄大约在二百四十二岁左右,树身很高,主干修长,枝繁叶茂,笔直耸入云霄,单从外观上来看,这一颗树的年龄要小得多,树叶也很翠绿,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最引人注目的是,山毛榉有一个巨大的空隙,空隙的边缘比较光滑,颜色也比较淡,正是因为这个空隙,才导致了山毛榉的降雨和害虫的侵袭,看来山毛榉的树枝只能指向“兴隆社”,山毛榉也在顺着这个空隙生长。据说,这棵树还会自我修复,让自己的伤口愈合,让自己的痛苦得到缓解,因为这棵树是一个整体,所以它能听见自己体内的声音,这棵树在经历了一场灾难之后,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树枝的角度,皮肤的颜色,皮肤的质地,比如死亡。中午烈日炎炎,庙宇清幽,村庄安宁,偶尔有扫坟的人经过,看到这两棵大树,都会停住脚步。
我们走过一条又窄又长的小巷,经过了数十间房子,才来见渡水桥上那两株大树。这里看起来像是村落的中心,十字架上,店铺林立,小溪潺潺,人来人往,颇有几分临江之风。渡水桥的来龙去脉很复杂,被破坏、被抛弃、被重建……一遍又一遍。始建于元代(1341-1368),原名具区风月大桥(在太湖又被称作“具区”),现又被称作“渡水桥”,所处的渡桥街道跨越具区港口。此桥由三个洞组成,全长48公尺,高8.7公尺。目前所见的具区凤岳桥,为清宣统三年两次重修。民国初期,此桥逐渐受损,经吴礼门吴氏后人修复,至今尚存。因此,沿桥而建的街道上的房屋,与中街和西街相结合,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街道。
看到这条路的人,一定会被桥身两侧的两株大树所迷住,这两株大树被称为“龙凤树”,一年四季都在开花,给这条路增添了一丝绿色。石榴树上还挂着上一年的果实,柿树上还挂着一层新的绿色,如今,渡水桥上已经有了“龙凤树”。这座桥应该是被这两条蛇的根须所覆盖,它们延伸到了街道上,延伸到了水面上,延伸到了房屋的底部,下面是一个令人感到惊奇的地方,这棵树和那桥,就像是一对永远都不会分开一样。有了这些树木,桥梁不再是月色下的寒石,当人们离开时,树木也会陪伴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