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南通江北古玩市场买到一块残的瓷板画,因题词中有乡邦地名,拿回去细加考证,竟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瓷板上肖像是如东掘港的青帮头子陈文亮,其门徒数量众多,后被敌特机构收买,成为掘港反动组织“新建会”的负责人。抗战时期,掘港当地以黑(陈文亮)、白(白云涛)两个“老头儿”为首的帮会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瓷板象赞云:“如掘善士、掌教理堂、待人忠恕、训子有方、名垂皋港、商业流芳、功在乡里、不亚甘棠。”解放前,如东属于如皋县管辖,“名垂皋港”是指在如皋掘港一带声名远扬。书法是民国时期大书法家周琪题写的,其笔名周祺,金陵四家之一,终身以写字为职业,潜心研究古今书法作品。从甲骨文、金文到篆、隶、楷、草、行书、仿宋体无一不精,尤擅长写颜、柳字体。周琪写的字,法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能取百家之长,深得世人倾慕。民国年间,南京大街商铺的题匾很多都出自他手,故有江东周祺“周半城”之称。
赠送之人也大有来头。李国琛(1902-1941),湖北武昌人,其是中共第一批军事骨干,1922年5月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吴萧一起加入党组织,1925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8期。吴肃,即南通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吴亚鲁(如东人),他在家乡播撒革命火种,并创办了徐州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吴亚鲁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省港罢工,在闽、鲁、港、台等地领导革命斗争,历任中共福建、山东、上海等省市及湘鄂赣地区重要领导职务,三次被捕,坚贞不屈。1939年6月12日,在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中遇害,终年41岁。
李国琛的二哥李国瑄,四弟李国瑨都是中共早期党员。革命活动家李求实(原名李国玮)是李国琛的堂弟,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国共青团早期领导人,“左联五烈士”之一。李国琛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派到苏联留学,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等中共四老是同学,还是叶剑英的入党介绍人,曾为革命作过一定贡献。但大浪淘沙,回国后他被派到贺龙领导的湘鄂西苏区,担任湘鄂西军委警卫师参谋长。
在王明领导的肃反运动中,李国琛受到迫害,被扣上“改组派”罪名并开除军籍。走投无路的他,随即投奔敌对阵营国民党,加入蒋介石南昌行营调查科,任第一课课长,同时改名李果谌。戴笠十分器重李果谌这批留苏学生,曾任命李果谌为特务处书记长、西北区区长、川康区区长、武汉区区长。1939年12月,李果谌遭军统部下出卖,被日军汉口宪兵队逮捕,他选择了再一次转换阵营。李果谌精通日语,因此深得日宪兵队特高课信任。此块瓷板落款时间是民国二十九年仲春(1940年2月),是李国琛加入汪伪政权后,因人手短缺,在南京周边地区进行招兵买马、收买人心的一种伎俩。他最先拉拢的是青帮,青帮作为一个声名狼藉的流氓帮会,其门徒数量极为庞大,故而成为重点笼络的目标。
李国琛与吴亚鲁既是同学,又同是早期共产党员,一起参加过南昌起义,想必早年曾到过如东,也听说过在当地叱咤风云的青帮头子陈文亮的名号。1941年春天,李果谌出任伪“黄卫军”参谋长。正当李果谌准备拉队伍大干一场时,1941年7月,抗日游击队突袭黄卫军,李果谌亦于此役被当场击毙,时年39岁。陈文亮亦因参加日伪组织,强抓壮丁、欺压百姓、刺探军情,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解放后潜逃上海,后被公安机关查获枪决。
黑色与白色是至简至纯、正反相对的两种颜色。在黑白影像中,革命者以坚如磐石的信仰、坚不可摧的信念、坚贞不渝的忠诚,在黑暗中寻找前行的方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当时一片混沌的中国寻找了一条出路。李国琛一生三变,朝秦暮楚,最终成为中共党史上受唾弃的叛徒,值得后人玩味和深思。(朱永华)